imomo植物識別

月季小苗買回來上盆後,葉片呈現灰褐色、像泡爛了一樣,這是什麼原因?


上盆灌了半盆水定根,噴了葉子,澆水也很勤。

大家好,我是蘇州徐明。

看樣子,題主的小苗應該是瑪吉嬸嬸。

診斷:高溫灼傷。

病因:緩苗失誤。

治療:換小盆重新栽種。

咱們來分析一下這棵苗到底是怎麼了。

因為題主的照片清晰度不高,咱們只能按照可以發現的情況來分析。

這棵苗已經不是小苗了,而且帶花。但是他的葉片大而嫩,節間距很長,枝條細軟。這是一棵大棚苗無疑。他相當於一棵溫室的花朵,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極弱。新苗購進後,經過路途運輸,體力又差了一截,如果立即放在高溫高光空氣乾燥的地方,葉片立即就會整體脫水乾枯了。

題主說,我給他葉子噴水了,對,但是除非你能保證持續噴水,讓葉子上的水珠永遠不幹,否則,這種葉子連一個小時的日照都堅持不住。再給大家看看真正戶外種植的瑪吉嬸嬸什麼樣。

這是今天剛剛拍的照片,大家看到差別了嗎?這個葉片不大,顏色墨綠,節間距很短,莖杆挺拔,一看就是很有力的樣子。一週前我才把花剪掉,現在新芽爆發的很多。

強壯的月季都應該是這樣的。

對於新購買的大棚苗,緩苗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半陰的環境下,慢慢適應。根據苗情,緩苗期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週以上。

按照題主的描述,還有個錯誤操作,就是勤澆水。

月季都是澆死的,這話非得記住不可。

不管新苗還是大苗,盆土不幹是不能再澆水的。本來葉子供水已經跟不上了,再來個大水悶根,那是雪上加霜。本來枯萎一部分後,葉片數量減少,蒸騰量也減少,小苗的命還是能保住的,疊加一個爛根,那就徹底死翹翹了。

我們說小苗用小盆,也是為了能讓盆土快點乾透,防止悶根。

大棚苗買回來後,噴點兒蒸騰抑制劑是有效果的。不過我是不太建議使用。小苗搬動很方便,自然緩苗能讓他恢復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