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月季得病怎麼辦?


兩顆都得病了,能告訴我該怎麼辦嗎?

以照片上看著像是得了黑斑病,最好是用5度石硫合劑或500倍甲基託布津噴灑植株和場地。展葉後,10-15 天噴灑 1%的波爾多液或 800 倍多菌靈粉劑。在水肥管理上避免偏施氮肥,應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對於月季出現病害該怎麼辦?以及如何防治?步驟和建議如下。

一、月季常見病害種類及其防治

1、月季黑斑病

每年 5-10 月份發病,一般為黑色或深褐色圓形病斑,有黃色暈圈,往往幾個連在一起,發病葉片容易脫落。病原無性態為放線孢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枝或落葉上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多雨,多霧、多露易發病。


防治方法:

春季葉芽萌動前清掃殘枝落葉,用 5 度石硫合劑或 500 倍甲基託布津噴灑植株和場地。展葉後,10-15 天噴灑 1%的波爾多液或 800 倍多菌靈粉劑。在水肥管理上避免偏施氮肥,應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2、月季白粉病

春秋季最易發生,雨水多、溼度大、光照少的條件下,最易發生。初期葉片出現褪綠黃斑,後著生一層白色粉末,嚴重時可全部被白粉。花蕾染病,表面佈滿白粉,花姿畸形,不開花或開花不正常。病原為單絲殼屬真菌,菌絲體在芽、葉或枝條上越冬。以子囊孢子作初侵染。

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採用 50%福美雙粉劑 500 倍噴灑植株。

3、月季枝枯病

春秋季最易發生,初期為枝條上有紅紫色小斑點,後逐漸擴大,病斑中央為深褐色,邊緣紅褐色或紫褐色,稍向上突起,後期病斑呈深褐色,表面縱裂,嚴重時整株枯死。病菌為盾殼黴屬真菌,以分生孢子器越冬。以分生孢子侵染為害。病菌主要從嫁介面侵入,冬季以覆蓋物保護時,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及時剪除腐枝、枯枝、腐葉集中燒燬;50%退菌特 800 倍液進行噴灑。

4、月季根癌病

主要發生在根頸處。發病初期病部膨大呈球形或球形的瘤狀物,以後瘤漸增大,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粗糙、龜裂。造成植株生長緩慢、葉色不正,引起全株死亡。 病原為根癌農桿菌。偏鹼性、溼度大的沙壤土發病率較高。

防治措施:

苗木栽植前用 500 倍鏈黴素溶液浸泡 30 分鐘或在 1%硫酸銅溶液中浸泡 5 分鐘。病株用 300 至 400 倍的「402」澆灌或切除腫瘤後用 500 至 2000 倍鏈黴素或用 500 至 1000 倍土黴素塗抹傷口。

5、月季褐斑病

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散生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中央淺褐色或黃褐色至灰色,後期病斑上產生黑色小黴點。發生嚴重時,病斑融合,病葉脫落。病原為放線孢屬真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整個生長季節均可發病。


防治措施:

新葉展開時,噴灑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500-10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

6、月季根莖潰瘍病

發病初期,植株近地表根頸處莖皮層有褪色現象,後擴充套件成不規則黑色病斑,呈水漬狀。嫁接苗受害,在砧木和接穗的接合處呈水漬狀,導致根系腐爛,插條或整株死亡。病菌隨病部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侵入寄主為害。通過土壤或水流傳播,該菌在 12-30℃。

防治措施:

溼度栽植前對土壤先滅菌。50%立枯淨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淋澆根頸部,噴灑土壤,15 天后扦插或栽植。

7、月季鏽病

為害月季的芽、葉片、嫩枝、葉柄、花托、花梗、花和果等部位。春季萌芽期,病芽基部腫大,鱗片內長出大量桔紅色粉狀物。嫩葉受害後,先在葉正面上,叢生黃色小點,後在葉背面生成桔紅色。


防治方法:

及時摘除病芽,在3 月下旬至 4 月可旬檢查,發現病芽要立即摘除切毀。增施鈣、鉀、磷、鎂肥,提高植株抗病力。4 月上旬或 8 月下旬兩次發病盛期前,噴藥 1-2 次,選用 50%百菌清 600 倍液;或 50%退菌特 500 倍液;或 50%福美雙 500 倍液;或 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 1500 倍液或者噴施 50%代森鋅錳 600 倍液。

8、月季霜黴病

為害植株所有地上部分,包括葉、莖、花梗、花萼的花瓣。葉片最常受害,形成紫紅色至暗褐色不規則病斑,邊緣色較深,有時葉部病斑呈現似被殺蟲劑或化肥灼傷狀。花梗、花萼或枝幹上受害後形成紫色至黑色大小不一樣的病斑,感病枝條常死亡。花瓣較少受侵,若受害後出現褐色病斑。發病後期,病部出現灰白色霜黴層。


防治方法:

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在發病初期可噴灑 58%甲黴靈·錳鋅可溼性粉劑 700 倍液隔 10-15 天 1 次防 治 2-3 次即可。

9、月季疫病

主要發生在近地面莖基部,發病初期有水漬狀病斑出現,後病斑逐漸擴大,皮層呈褐色腐爛,後木質部也變褐,以嫁介面不為界,病菌不侵染嫁介面以下的砧木,染病植株葉片變黃易落,上層葉變小,皺縮,淺綠色,病斑繞莖一週後,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噴灑 58%瑞毒黴·錳鋅可溼性粉劑 400 倍液、70%乙膦·錳鋅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72%杜邦克露或霜脲錳鋅或克霜氰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72%霜黴疫淨可溼性粉劑 700 倍液。

10、月季黃萎病

染病植株症狀表現在莖部,頂端葉片葉脈間有褪綠現象,後逐漸變褐枯萎。下部葉片黃化。發生嚴重時可造成全株死亡。病原為半知菌類真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越冬。


防治方法: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提高植株抵抗力。合理密植,調節通風透光,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適當溫溼度,清理病殘物,減少病源。選用抗病砧木種植。澆灌 50%混殺硫懸浮劑或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 1000 倍液,對好藥後,每株灌 0.5L。

11、月季病毒病

葉片受害,沿葉脈有褪綠現象,葉片上產生不規則的斑塊,呈淺黃色至桔黃色,也有呈環狀或櫟葉狀花紋,區域性畸形,捲曲等。植株生長勢衰退,萎蔫等。病原為為薔藏花葉病毒。氣溫 10-20℃,光照較強,土壤乾旱、植株生長衰弱的情況下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夏季溫度高常出現隱症或出現輕型花葉症


防治方法: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調節通風透光,提高植株抗病力。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適當溫溼度,清理病殘物,減少病源。選用抗病毒的品種。採用無病接穗和砧木作繁殖材料。將病株進行熱處理,置於 38℃下處理 4 周能使植株體內的病毒失活達 99%。發病初期可噴灑 5%菌毒清可溼性粉劑400-500 倍液。

12、月季缺素症

缺氮葉片顏色呈淺綠色,植株矮小,生殖發育加快,嚴重時整株生長停止,根莖發黑而枯死。缺鉀首先表現老葉葉尖或下部葉片出現黃化現象,後逐漸向葉中部擴充套件,嚴重時擴充套件到基部,葉呈捲縮畸形,新梢抽長弱短,根系生長緩慢。缺鐵一般從幼枝新葉上開始發病,葉脈間變黃,呈綠色網紋,發生嚴重時,除葉脈保持綠色外,全變成黃白色。缺鎂發病初期,葉緣兩側中部呈黃色的條斑,呈不規則狀。後逐漸擴充套件,中脈兩側融合成黃色條帶,發生嚴重時全葉變成黃褐色,易落葉和枝枯。在土壤栽培中,只要堅持正常施肥,一般不易缺少大、中量元素,有時出現是由於月季生長快,消耗大量的肥水,沒有及時施肥造成,可通過增加供肥次數和供肥量來解決。

解決措施:

施用生物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冬春季可株施少量硫酸鉀;生長期葉面噴施 0.5%硫酸鉀2-3 次。月季缺鐵時噴 0.5%硫酸亞鐵,或 0.1%的酸化硫酸亞鐵溶液來防治。

13、月季炭疽病

葉片受害,一般表現在葉緣,呈半圓形病斑,深褐色邊緣,中間呈褐色至淺褐色;發生後期,病斑中間變為灰色,常常脫落。病斑呈均勻的黑色,邊緣為不規則的放射狀。在潮溼的環境下,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盤。

防治方法:

冬季結合修剪摘除病枝病葉,清除落葉,集中銷燬。防止凍害、日灼害和各種損傷。加強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適當溫溼度,減少病菌。嫩梢期可噴 50%退菌特 800 倍液或 70%代森錳鋅 700 倍液。

14、月季灰黴病

在葉緣和葉尖發生時,起初為水漬狀淡褐色斑點,光滑稍有下陷,後擴大腐爛。花蕾發病,病斑灰黑色,病蕾變褐枯死。花受侵害時,部分花瓣變褐色皺縮、腐敗。以菌絲體或菌核潛伏於病部越冬,借風雨傳播,從傷口侵入,或從表皮直接侵入危害。溫室中溼度大,易發生灰黴病。

防治方法:

及時清除病部,減少侵染來源,對於凋謝的月季花也應及時剪除。發病初即噴藥保護用50%速克靈可溼粉劑 2000 倍液,或 50%撲海因(異菌脲)可溼粉劑 1000 倍液,或 50%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噴霧防治。

二、月季常見蟲害種類及其防治

15、蚜蟲

主要有月季長管蚜、桃蚜、月季綠蚜蟲等。集中於花蕾、嫩梢、葉片上,吸取汁液,使受害花蕾及幼葉捲曲畸形,不能伸展。同時,由於蚜蟲分泌蜜露,常引發煤汙病。


防治方法:

分別在 5 月中旬和 10 月旬中、下旬,採用 20%殺滅菊酯乳油 2000~2500 倍液,10%的吡蟲啉可溼效能粉劑 2000 倍液噴殺等,都較為有效。

16、葉蟎

主要有硃砂葉蟎、二點葉蟎、史氏始葉蟎。以成蟎、幼蟎、若蟎群集於葉背剌吸危害,卵多產於葉背葉脈的兩側或聚集的細絲網下。高溫乾旱季節發生猖獗,常導致葉片正面出現大量密集的小白點,葉背泛黃偶帶枯斑。

防治方法:

一旦發現,及時用 1.8%阿維菌素乳油 1000 倍噴殺。

17、刺蛾

主要為黃刺蛾、褐邊綠刺蛾、麗褐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的幼蟲,於高溫季節大量啃食葉片。


防治方法:

一旦發現,應立即用 90%的敵百蟲晶體 800倍液噴殺,或用 2.5%的殺滅菊酯乳油 1500 倍液噴殺。

18、金龜子

主要為銅綠金龜子、黑絨金龜子、白星花金龜子、小青花金龜子等,常以成蟲啃食新葉、嫩梢和花苞,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開花。


防治方法:

利用成蟲的假死性,於傍晚振落捕殺。利用成蟲的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在成蟲取食危害時,用 50%的馬拉硫磷乳油 1000 倍液噴殺。

19、薔薇三節葉蜂

多在幼蟲期,數十條或百餘條群集危害,短時間內可將植株的嫩葉吃光,僅剩下幾條主葉脈,嚴重危害植株的正常生育。


防治方法:

少量盆栽,可於剛出現時,採摘聚集有大量幼蟲的葉片,將其踩死。大量出現,可用 75%的辛硫磷乳油 4000 倍液噴殺。

20、花薊馬

多群集於花內取食為害,花器、花瓣受害後成白化,經日晒後變為黑褐色,危害嚴重的花朵萎蔫。葉受害後呈現銀白色條斑,嚴重的枯焦萎縮。在南方各城市一年發生 11-14 代。

防治方法:

早春在寄主上防治,花苗出土前噴灑殺蟲劑,進行一次預防性防治,可壓低蟲口,減少遷移。開花前,噴灑 5%銳勁特懸浮劑、1.8%愛比菌素 4000 倍液。

21、切葉蜂

切葉蜂本身並不棲息在植株上,也不以葉片為食,其切割葉片純粹是為了築巢。切葉蜂成蟲切割月季葉片的速度十分迅速,切片所造成的缺口呈圓形或橢圓形。

防治方法:

可噴灑 5%銳勁特懸浮劑在葉片的正反面上。

22、大蓑蛾

蟲都吐絲作蟲囊,上面粘著各種斷枝殘葉,做成各種形式的蟲囊。如蟲口密度大時選用 90%敵百蟲 1000 倍液、50%馬拉松乳劑 1000 倍液。隨著蟲齡的增大,噴藥的濃度也要增大,如敵百蟲要用 500 倍液。噴藥量要多,必須使護囊充分溼潤。噴藥時間以在幼蟲活動多的傍晚進行最好,清晨次之。

23、綠盲蝽

成、若蟲刺吸頂芽、嫩葉、花蕾及上汁液。葉片受害形成具大量破孔、皺縮不平的「破葉瘋」。腋芽、生長點受害造成腋芽叢生,破葉累累似掃帚苗。幼蕾受害變成黃褐色乾枯或脫落。早春越冬卵孵化前,清除附近雜草,當卵已孵化則應噴灑 50%甲基對硫磷 1500 倍液。

24、蚧殼蟲

主要有白輪蚧、日本龜蠟蚧、紅蠟蚧、褐軟蠟蚧、吹綿蚧、糠片盾蚧、蛇眼蚧等,其危害特點是刺吸月季嫩莖、幼葉的汁液,導致植株生長不良,主要是高溫高溼、通風不良、光線欠佳所誘發。

防治方法:

可於其若蟲孵化盛期,用 25%撲蝨靈可溼性粉劑 2000 倍液噴殺。

25、玫瑰莖蜂

以幼蟲蛀食月季莖杆,造成嫩梢,莖杆折斷


防治方法:

發現被害嫩梢和枝條,立即剪除被害部位並集中處理。成蟲盛發期噴施 50%殺螟鬆乳油 800 倍液或40%樂斯本乳油 1500 倍液。

26、棉鈴蟲

分佈十分廣泛,全國各地均有。

防治方法:

結合冬耕消滅蛹。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噴施內吸性,觸殺性較強的復配藥液,如殺螟鬆、殺滅菊酯等。

27、尺蠖

尺蠖主要危害月季新芽、幼葉和花蕾。

防治方法:

可用高效氯氰菊酯 800倍液噴灑。

28、夜蛾

主要有銀紋夜蛾、斜紋夜蛾和甘藍夜蛾。以幼蟲取食嫩葉、花蕾和花瓣,造成葉片花朵殘缺不全或花蕾開花異常。


防治方法:

夜晚利用成蟲的趨光性以黑光燈誘殺成蟲。冬季結合清園在植株附近挖除越冬蛹。幼蟲為害期,若發生數量不多,人工捕殺幼蟲;若發生較多時,可用 90%敵百蟲 1000 倍液,或 50%殺螟鬆乳油 1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噴霧防治。

總結

大多情況下,常見的月季病害多以黑斑病、白粉病、枝枯病、褐斑病及蟲害蚜蟲、葉蟎、刺蛾、金龜子等等原因造成的,我們只要根據以上的防治方法進行治療,解決就容易多啦。我是文遠,專注玩花分享花知識博主,如果這篇解答對您有幫助,希望您能給文遠一個贊,讓我有更大動力更新植物花卉文章。文遠感謝您的閱讀,我們每天見!

關於月季得病怎麼辦?覺得有用點個贊,關注文遠玩花卉瞭解更多養花知識。(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