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農村俗語:「堂屋有量不生災,正堂寬敞出貴人」啥意思?


我是貴州遵義的,在我們貴州,無論古今,農村建築都是很有講究的。以前是木瓦房,現在是專混房,變的只是外形,風格卻沒改變。一棟房子分三間,中間為堂屋,兩邊為正房。在正房之外搭建的,叫偏房。這句俗語不知起源於何時、何處?但以我們貴州房屋來理解,那就太好理解了!



「堂屋有量不生災!」意思是說,堂屋寬大透亮較好,不會給家人、家裡帶來災害。在我們農村,兩邊正房都從中間隔斷,各自形成兩間屋子,但堂屋是通敞的,就一間大屋。並且,兩邊正房都有樓板隔成上下兩層,但堂屋不能有樓板,是從底通到頂的。這,就是堂屋有量。

堂屋是一棟房子中最寬敞、最通透的屋子,一般不堆東西,一年四季都是空蕩蕩的,最多留一張八仙桌,桌子四周放置四根長凳。你知道為什麼堂屋不堆東西嗎?因為堂屋都是用來祭祀「老人」的,即逝去的老人們。堂屋後牆有一個「香盒」,專門點香祭祖用的。那裡是「天地君親師」位,是最神聖、最莊重的地方。堂屋雖然寬敞,但一般不讓孩子去堂屋玩耍,那裡是祭祀老人的地方,需要保持乾淨,保持清靜。



堂屋有量,並且保持乾淨與清靜,是一家人平安無災的「保障」。所以,記得小時候,經常被爺爺、父親安排去堂屋打掃衛生。並且,要求掃地的時候只能用掃屋內的小掃帚,不能用掃屋外的大掃帚,要輕掃,不能蕩起灰塵。如果地上有土,可以先撒點水,避免蕩起灰塵。讓寬敞透亮的堂屋乾淨、清靜,使全家人無災!

「正堂寬敞出貴人!」堂屋兩邊為正房,但是中間隔一道木牆,一邊分成兩間,等於正房有四間,供吃飯、會客、睡覺之用。其實,一般說的正堂是指整棟房子位置最好、活動頻繁、用於吃飯、接待客人的那間屋子,需要保持寬敞明亮。就是說,那間屋子只放桌、椅、凳和冬天烤火的爐子等傢俱,其它不放,這樣就讓整個屋子啥時都寬寬敞敞的。



為什麼要保持寬敞與明亮呢?因為有客人來了能夠坐得下,不擁擠,並且明亮不黑暗,給客人予舒適的感覺。如果正堂擁擠、黑暗,客人們不願來,那家裡就不是客人喜歡的地方,來了一次就不來第二次了。「人來人往客人多,不主金錢就主財!」為什麼這麼說呢?農村往往有一種觀念,誰家人來人往客人不斷,說明那家人一定會興旺發達。為啥?因為「樹動死,人動活」唄,人員不停走動交流,既能在相互之間交流中增加知識,還有可能帶來意外的商機,由此而發達者大有人在的。所以說,可能會出「貴人」也。

農村俗語是幾十年、幾百年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很多都講得經驗十足、蠻有道理,也許現在的很多人覺得那有些封建思想的味道,不能理解。現在很多地方的房子,沒有我們貴州房子那樣的風格,就是說沒有真正的堂屋,所有的房間都是正堂。但是這句俗話,我覺得放在當今,仍然是有一定道理的:房屋寬敞明亮,人的精神狀態上爽,就會少生病;常有客人串門,增長見識,還可能捕捉到商機而有發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