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去理髮,有什麼寓意或者風俗嗎?
答案
今天是二月初二,也就是民俗所講的「龍擡頭」,這一天的傳統習俗包括龍頭節、土地會、吃豬頭肉等,而傳統禁忌有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不理髮等,其中不理髮是全國大多數地方都講究的,而今天各地的理髮店必是人頭湧湧,大家都希望在「龍擡頭」的日子理髮圖個吉利,因此理髮的價格大多是平時的3-5倍。
那麼為什麼二月初二被稱為「龍擡頭」?為什麼這一天要理髮?
一、龍擡頭的由來:
二月初二其實也是春耕節,傳說由伏羲開始,每年二月初二都是君王親耕的日子,所以從本質上講,二月初二很多寓意和習俗都是和農事活動相關的。
二月初二正是驚蟄春分前後的時間段,仲春剛開始,萬物復甦,期待德澤,冬眠的蟄蟲紛紛出洞,桃將紅李將白,春耕就此開始。根據《說文解字》記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也就是說,春分龍會開始登天,直到秋分潛入深淵,登天的第一個動作想必就是龍擡頭了。而根據民間傳說,這一天掌管興雲降雨的龍神會醒來,醒來的第一個動作想必也是龍擡頭。
同時,二月初二前後,角宿會從東方地平線開始升起,角宿是四象二十八星宿的東方七宿之一,東方七宿組成了龜蛇互纏的現象,所以又稱青龍七宿,角宿剛好就是龍頭的位置,所以二月初二又稱「龍擡頭」。
而刊行於崇禎八年的《帝京景物略》也明確提到:
「二月二,曰龍擡頭,煎元旦祭餘餅,薰床炕,謂之薰蟲兒,謂引龍,衝、蟲不出也 」
二、關於理髮:
二月初二「龍擡頭」必須理髮剃頭的習俗其實是很晚的,古代人們是不能剃頭的,《孝經·開宗明義》就提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理髮其實只是整理頭髮而已。
但是滿清入關後,強迫漢人剃髮易服,改剃滿族髮型,為此還曾發生屠殺事件,漢人被迫剃髮,每年正月,親友團聚,看到大家都被剃了頭,忍不住思念舊日漢人河山,因此就有了正月剃頭「思舊」的說法,這就是「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的由來。
既然正月不剃頭了,那麼到了農曆二月,原本剃髮的位置必會生出雜亂的頭髮,形象肯定不佳,所以大家就會擇日理髮,而剛好二月初二又是傳統的「龍擡頭」,所以大家就擇此日理髮,這是期待鴻運當頭的吉祥寓意。
以上的六甲番人整理的關於二月二龍擡頭的故事,希望您能希望,更多精彩,也敬請關注: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