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李子柒的現在的生活大家嚮往嗎?


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裡,陶淵明式的歸隱一直備受尊崇,為人津津樂道。先入世,後避世,這種不追名逐利、反「成功學」的生活態度,造就了一個獨特的「隱士」文化。

越是物質生活豐富多彩,就越多人渴望自給自足的生活,背道而馳,歸隱山林。

隱居女子-李子柒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隱居女子—四川姑娘李子柒。

她總是一襲飄逸的古裝,黑長直髮,精緻的妝容,用一堆古時候的罈罈罐罐,做出精緻的古風美食,配上古風禪音,靜靜地享受生活的美好,一茶一飯都自己動手,遠離紅塵也能豐衣足食,就好像仙女下凡一般。

古典的食物、古法的工序、古老的傳統、古樸的炊具、古雅的氛圍,再配以素淡的古裝和悠揚的古調,像是一幅揮灑自如閒適恬靜的水墨山水。

做一個悠然自得的鞦韆,

帶上一卷書,

在清風中神遊萬里。

三月三,桃花仙,釀得桃花酒;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粑粑籠上蒸;四月豔陽,槐花開,蒸碗野槐花;入夏,採覆盆子,做成老冰棍;

七月七要乞巧,乞巧果子不能少;還有四川人必備的熟油辣椒、蟹粥、老月餅、櫻桃酒……不同季節不同食材,做出不一樣的美味。

在李子柒的身上,看不到半點矯情,像不食煙火的仙子,卻又是不拘小節,活的自在的漢子。

不過每次看到她的手,搓肉、拾柴、鋸木……還是讓人很心疼。這位看上去十八般技藝在身的神奇姑娘到底師承何處呢?

有個廚子爺爺,從小會燒菜

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

和爺爺、奶奶在四川綿陽的小村莊裡拮据卻單純快樂的生活。

爺爺是小鄉村的廚子,經常會被鄉親們請去做喜宴。子柒耳濡目染,跟著爺爺自然也就學會了用土法做出一桌美食。

李子柒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李子柒是被奶奶帶到大的。

家裡窮,所以過得一直很拮据,連零食也吃不上,只能從樹上摘花花苞解饞。有粉絲透露,後來的後來,為了減輕家裡邊的負擔,她去城裡做了夜場DJ。

關於在夜場的經歷,子柒在微博裡隻字未提,只用一句「經歷過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一筆帶過,似乎有很多不願提及的往事。

那時候她也是紅的,但那種紅來得不踏實,不快樂。她想要的不過是一份安寧的日子,乾淨,純粹,沒有那麼多的迫不得已,哪怕是很小很小的生意。

2012年以前一直在外地工作,那年奶奶生了一次病,她擔心自己以後會後悔,所以扔掉所有的工作,就回來陪在奶奶身邊。離得近一點,她心裡安心一些。

重回小村,子柒又一次吃到了奶奶炸的小魚,「奶奶炸的小魚,連魚刺都酥了~」而這個味道,她大概在夢裡重溫了幾百次。

有一種卸下了千斤頂的感覺,「終得以做回自己」。

告別無邊的夜晚和輝煌的燈光,她不再是那個孤獨地站在天橋上的小村姑娘。

內心第一次感到了安寧。

小村雖然原始,但並不是個資訊封閉的枯井。子柒鑽進了網際網路。

如果說還有什麼是自己想做的,子柒希望是——做菜。有關美好的記憶,幾乎全部停留在奔赴城市之前,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雖窮但簡單快樂的日子……

大概城市裡的人,都過得太喧囂了吧!

就像一個粉絲所說「 看你做菜,是我一天中感到最安靜的時候。」子柒想不到自己的視訊會有治癒的功效。

而她穿古裝,用古法,用古器具,都不過是因為——想讓「做菜」這件事情更美好而已,當然這也是農村特有的古樸……從泡三個小時的牛肉開始拍攝,記錄她從田裡拔起新鮮的蒜苗、蘿蔔的過程。

李子柒憑一己之力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短視訊領域——古風美食,在此之前,沒有其他機構或個人嘗試過類似的創作。

在這個匆匆的世界裡,這是一方沉靜的小世界,如她所言「古香古食」,令人流連。

拍攝古風美食視訊讓李子柒聲名鵲起,很多人爭相效仿,但模仿者終究和李子柒不同,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就銷聲匿跡。

我們看到鏡頭中的李子柒輕鬆自如釀美酒、做花茶、弄花醬、拉拉麵,其實她所拍攝的每個視訊,從構思到拍攝再到後期剪輯製作,都是李子柒憑一己之力完成的。

家裡的園子,碩果累累,村裡的狗,懶懶地晒著太陽。如果說還有什麼夢想,也就是陪在家人身邊,看歲月靜好。

在這個匆匆的世界裡,這是一方沉靜的小世界,如她所言「古香古食」,令人留戀。

一個堅強自立心靈手巧的女孩,一個為了粉絲不顧自己身體的女孩,一個為了不給別人留下話柄而在微博上只贈不賣的女孩,很多時候留給我的只有深深的感動和不停地反思。

李家有女,人稱子柒.

願美好的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