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栽培杜鵑花有哪些技術要點?要注意些什麼?


杜鵑花的種植技巧有哪些?



杜鵑花,是南方山區最常見的一種野生花卉。為杜鵑花科杜鵑屬常綠灌木。其最早載於《神農本草經》,並被謂之「躑躅」,今稱「山躑躅」。又因其花紅如榴,並風行於盛唐庭院,故又有山石榴、唐杜鵑之稱。春夏,花開成簇,漫山紅遍,因又名映山紅、照山紅。

杜鵑花多生於山地、疏林、灌叢。喜歡陰涼溼潤的環境,且耐寒,耐瘠薄。因其花開妍麗,莖枝柔韌,方便造型,在宋代即被用作盆栽種植。到現代,更是廣見於公園、道旁、庭院、陽臺,具有極好的美化、觀賞價值。



那麼,杜鵑花好養嗎?有哪些種植技巧呢?

杜鵑花原本野生,喜居山間陰涼之地,經風沐雨,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因此,算得上好活易養的植物。種植時,只需注意以下幾點就好:

一、種植時間

杜鵑的最佳種植時間在初春和深秋。

初春,大地回暖,冰消雪融,無論土壤墒情、空氣溼度都極利於植物的萌發,生長。此時,趁著杜鵑尚未萌芽,無過多的營養消耗,可即行種植,極利成活。這也是植樹節選在春天的原因吧。

深秋,氣溫雖漸趨涼爽,但極少有驟冷驟熱現象發生。杜鵑此時也漸漸進入休養生息狀態,無特別的營養消耗。此時種植,極利於杜鵑適應新環境,並「養精蓄銳」,促進成活。




二、植前修剪

杜鵑種植前,最好對植株的根系和莖枝進行適當修剪,力求簡潔,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

根系修剪時,先將病變腐爛的根剪去,再剪去枯根和多餘根。

莖枝修剪時,先剪去植株上的病弱枝,再剪去枯乾和過密、過長枝,儘量使植株簡潔,疏朗,有型。

三、種植環境

杜鵑花種植時,應根據其生長習性,合理選擇定植環境。

杜鵑花雖耐瘠薄,但更喜肥沃疏鬆的微酸土壤和陰涼溼潤的環境。因此,定植時,最好選擇肥厚的沙壤土和日照充足、涼爽通風的環境種植,並保持土壤溼潤。



四、定植

杜鵑花定植時,先根據植株高矮和根系大小決定挖穴的深度和寬度。挖好後,放入適量腐熟的農家肥,再埋土定植,澆透水。

五、種植後養護

為了確保定植後的杜鵑順利成活,還需對其進行適當的養護。

剛定植的杜鵑忌強光直射和水澇。因此,適當的遮蔭防晒和避雨排澇是必須的。待其成活,即可逐漸解除「特殊養護」,任其自然生長。



總之,杜鵑花的種植貌似簡單,好活易養,但在種植時間、植前修剪、種植環境、定植和定植後養護上還須尊重其生長習性,合理種植。這也算是種植杜鵑花的一點「小技巧」吧。

歡迎關注土家族阿妹,謝謝分享、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