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快到了,為什麼廣東人把它看的比過年還重要?
答案
清明節一直是我國民間傳統大節日,而為什麼說廣東人對清明節特別重視,甚至並不亞於春節?你看看廣東清明節前後忙碌的各種交通就知道。特別是潮汕人,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潮汕人是一定會回家鄉過節祭祖的。所以,清明節前後各種往返潮汕的交通工具都會出現客流爆滿的情況,甚至東南亞一帶海外的潮汕鄉親以及在國內各大城市的潮汕人都會在這個時候返鄉。以至於這個時候成為潮汕機場最忙碌的時間,各個交通管理部門比春運時期還緊張忙碌,到處瀰漫著一派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
鳳凰衛視曾經在節目中說:潮汕地區是目前全國傳統文化保持最好的地區,沒有之一。這意味著潮汕地區對一些傳統的習俗依然堅持。清明節回家祭祖掃墓,就是漢民族文化傳統習俗的傳承。
廣東三大民系都非常注重清明節。我想這裡面有幾個原因。首先,廣東地區三大民系相對比較穩定。在當年經濟不發達的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他們的對外溝通相對來說比較少,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儲存和繼承。其次,像潮汕人客家人都是從中原遷徙而來的外來族群,他們不僅一路艱辛,而且來到新的地方要立足,他們需要一種團結的力量,所以宗族觀念非常濃厚。在潮汕地區可以看到,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祠堂宗祠,甚至有些村落還有多個宗祠,據說在普寧泥溝鄉張家一個村子就有200多個宗祠。歷史上以祠堂文化為紐帶可以團結宗親對抗外來的勢力,使家族能夠在當年的窮山惡水中經過奮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這種傳統的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第三個,就是廣東地區原來屬於南蠻之地,許多記載都說這裡滿地的瘴氣,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當年與自然條件的鬥爭顯然是非常激烈的,在與未知力量的抗爭過程中,人的命運自然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所以人們從精神層面要去尋求未知力量的保護,這裡也就形成了諸神崇拜的特點,同時廣東人也會比較注重風水,所以,修墳修廟對廣東人來說是比較重視的。最後一個,祭拜祖先緬懷祖先也是對曾經經歷過的艱苦歲月的一種追思,感謝祖先的不懈奮鬥和努力以及各種艱辛的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生活,這也是一種感恩文化,對於教育和引導子孫們感恩生活感感恩先輩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這也是弘揚家風,讓子孫們不忘本。
潮汕人將掃墓祭祀先人稱為過紙。掃墓者到了墳地,要把墳上的雜草除盡,把水果三牲餅食排列好,把小酒杯添滿,再上香致意,接著撒五彩紙條。潮汕人這一種習俗,與中原古俗大致相同。白居易《寒食野望》詩云:「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潮汕人至今還非常強調祭拜祖先的儀式感。儀式感的莊重也代表了潮汕人對祖先先輩們的「誠心」。形式也成為內容的一部分,這也是潮汕人祭拜祖先的一個特點。
如今潮汕人也往往把清明節作為親朋聚會的一個機會。在外地生活工作的潮汕人紛紛回家,倒是一次朋友們難得得聯絡感情親情的機會。所以,朋友們會打趣地說「清明節再見」。外人聽著彆扭卻是大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