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小劑量阿司匹林真的是「萬金油」嗎?


阿司匹林,在全球範圍內每年要被消耗掉1500億片,真是萬金油?

據報道,阿司匹林全球年消耗量近年來基本保持在5萬噸左右,相當於每年服下1500億片阿司匹林藥片,僅美國的阿司匹林原料藥耗用就佔世界產量的30%—40%。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阿司匹林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包括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溼、抗血栓以及降低結腸癌風險的作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機制與劑量有關:<100mg/天時,其藥理作用表現為抑制血小板生成。這一抑制作用持續血小板生成的整個生命週期,臨床表現為出血時間延長。必須注意的是,與其他的NSAIDs不同,阿司匹林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COX,且小劑量有效。此外,大劑量阿司匹林易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與小劑量產生相反的作用;300mg/天可以保護低密度脂蛋白免於氧化修飾,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當服用劑量至最大耐受量(每天3~4g)時,阿司匹林體現的藥理作用為抗炎抗風溼。急性風溼熱患者服用後24~48h內退熱,緩解關節紅腫劇痛,血沉減慢。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可使關節炎症消退,疼痛減輕。因用藥量已接近中毒水平,應用時需監測患者的血藥濃度,臨床已很少應用阿司匹林來抗炎抗風溼治療。

英國心臟病基金會的斯圖爾特教授建議:「沒有心臟病或心臟病症狀的人不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因為內出血的危險太大;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也不要忙於停用,任何關於是否服用或停服阿司匹林的決定都應該由醫生來作。」

阿司匹林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凝血障礙、水楊酸反應、過敏反應哮喘、瑞夷綜合徵等。其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和凝血障礙。阿司匹林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和延腦催吐化學感受區,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及厭食等。除藥物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外,還與抑制胃黏膜PGs合成有關。因此,選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可減少胃腸道反應。

且胃潰瘍、嚴重肝損害、低凝血酶原症、維生素K缺乏症、血友病、哮喘、鼻息肉、慢性蕁麻疹患者忌服阿司匹林。

總之,阿司匹林固然在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預防佔有重要地位,但也要權衡利弊,嚴格參照指南推薦,遵從醫囑,不擅自使用也不盲目停用。正在使用的人群注意定期複查,關注藥品不良反應。讓阿司匹林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是醫務人員與大眾所期望的!

藥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