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是暴利行業嗎?
幾名日本遊客因走私「多肉植物」而遭到攔截,據說是因為多肉植物在日本超級便宜,甚至有的還免費。多肉植物的玩家們,你們覺得這是個暴利行業嗎?
答案
肉嘟嘟的「小臉」和迷你的「身形」,近年來,有著「治癒系萌物」之稱的多肉植物虜獲了大批的粉絲,還屢屢上頭條。隨著多肉紅透了大江南北,「肉肉」們的身價也是一夜暴漲。最火爆的時候,好多品種的價格都成千上萬,不少發燒友為了求購新奇品種不惜花費重金。不過,如今的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這個曾經在花卉市場掀起波瀾的植物近期已經開始冷卻,中檔和低檔產品價格更是大幅下滑。
行情速遞:「普肉」「洋肉」價格腰斬,「肉肉」吹起親民風
28歲的周韻是個資深「肉粉」。早在2011年,她無意中買了一盆「瑪格麗特」多肉,從此一入「肉坑」深似海。接下來的幾年裡,就是不斷地新增新成員,有的時候一個星期就要砸千元買肉肉,如今家中的多肉越來越多,一陽臺已經擺不下了。她說,多肉最大的變化就是品種多了,身價便宜了。「記得三年前我買一盆‘海琳娜’花了400元,現在竟然降到了二三十元。拿普通的‘靜夜’來說,前兩年一小盆賣到過60元,現在是10元一小盆,就連‘靜夜’ 群也只賣15元一小盆。」周韻連連搖頭,笑稱自己差點哭暈在廁所。
走進南禪寺的花鳥市場,一排排多肉被整齊地擺放在各個盆栽店門口,顯然成為「肉鋪」的標配,不少老闆還在過道里吆喝攬客。然而與之相反的是,上漲了數年的多肉植物價格已經回落不少。不少專營多肉的攤位前,放著一塊塊醒目的招牌:特價5元一盆,10元3盆。
花卉經銷商黃可瑜已經賣了5年多肉植物。「去年以來,多肉的價格就像坐‘跳樓機’,跌跌不休。」她介紹,前幾年,多肉玩家的數量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長,多肉的價格也很堅挺。如今,多肉「普貨」的批發價下跌了近一半,「韓貨」通常引進一年後價格要跌三倍。5頭以上群生的「女雛」一年多前賣到百元以上,現在只要30元。最常見的「吉娃娃」在它剛出來的時候身價高達六七十元,現在5元就能拿下。小盆的「白牡丹」「黑王子」「蒂婭」更是淪落為10元3盆。另一名商家何先生坦言,前兩年多肉植物最火的時候,店裡的營業額一天最高超過2000元,現在雖然銷量上去了,但價格普遍跌了一半以上,一天能有1000元的營業額就已經算不錯了。在他看來,掉價第一位的當屬「貓眼石」,兩年前一顆都要200元以上,現在40元也能買到。多頭的「銀皇后」也一直掉價,初期還要100元,現在30元就能買到。不過,一些數量稀少的高階品種價格仍然未鬆動,以「永珍」為例,現在單價至少上千,因為確實數量不多。
原因探析:一哄而上無限繁殖,致使品相不保身價壓低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無錫就有人種植多肉,但多肉植物市場卻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2年,早期的多肉植物愛好者二木發現,市場的風向驟然變了。他自制的一套本意為供自己查閱的多肉植物圖鑑在網路上被瘋狂轉載,尤其是熱播韓劇裡頻頻出現的多肉植物為「多肉熱」添了一把火。
如此火爆的多肉植物為何如今價格開始走低?無錫老牌多肉大棚「夢想多肉園」的棚主肖萍認為,量多是首要原因。以往,多肉植物屬於以新、奇、特著稱的小眾花卉,雖然價格不菲,但始終是小眾化經營,因而市場整體不大。「那時候,錫城早起的不少‘肉粉’都要跑去上海的花卉基地購買多肉,但現在無錫多肉經營者越來越多,且不少已上規模,不少花卉種植商都主攻多肉。」
面對高價位、高需求量,多肉植物溫室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原有的多肉生產戶大量擴繁,不少多肉愛好者也進入了該領域的生產。肖萍說,這其中許多新從業者是轉行的,他們一味擴大繁殖,導致個別品種的產量短期內暴增,失去了多肉的品相,也壓低了市場價格。這幾年大量多肉品種被引到國內,很多品種沒有很好地運作就被淹沒在新品種熱潮中。就像兩年前一個就賣到近百元的「昂斯洛」,很多人被它橙、黃、綠三層漸變迷住,養了之後才發現難出狀態,結果現在已經普遍降到30元以內了。
另外,線上衝擊也是很大的原因。多肉植物的受眾群體還是以80、90後為主,且多肉植物本就是基於網路營銷火起來的,一旦量多,線上店鋪肯定會先降價來分一杯羹,這樣又擠佔了一部分銷售市場。
市場走向:多肉面臨產業洗牌,未來將走一條平民化路線
多肉熱還能再火多久?這是商家和玩家最關心的問題。對於這個市場的未來,大多數的業內人士仍然看好。「多肉天生具備吸金能力,讓人不自覺地掏錢購買。」肖萍認為,目前錫城的多肉市場中,中低端產品更受歡迎一些。目前來看,多肉植物肯定是有市場的,但價格不會再暴漲。「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多肉會以豐富的品種、低廉的價格在花卉產業中有它的立錐之地。當然,在從暴利向常態化轉變的過程中,必將伴隨著行情動盪和產業洗牌。」
知名博主二木也認為,中國的多肉植物發展路線現在看與韓國有些相似。「在韓國,多肉植物火爆了7年,最終價格也沒有跌入冰點,反而是走了一條平民化路線,不少人家都種植多肉植物。如今中國的愛好者普遍集中在網路上和時尚人士中,多肉市場很大程度上還處在無序、無組織的發展狀態。多肉植物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只要有正確的引導,多肉植物還會火很多年。」
「多肉流行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位市政園林局人士補充說,不同於傳統的「種植花草是老年人打發無聊時間」的認知,多肉植物迎合了年輕消費群體,它的多樣性決定了其未來依然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甚至帶動了不少產業的發展。在他看來,多肉植物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消費,大家購買的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陽臺上養幾盆,辦公桌上放兩盆,咖啡館裡擺幾株,儼然成為都市人新的休閒方式。因此,這個市場不會像當年的蘭花一樣變成‘泡沫經濟’。」
如何選擇:不以新奇論英雄,買貴的不如養對的
在多肉的種植人群中,很多人是出於欣賞需求,也有一些人則是出於增值考慮。事實上,多肉植物也像股票一樣,有潮起潮落,每年流行的品種都不一樣。像之前流行的「熊童子」,價格從30多元一直炒到百餘元。可後來又轉而流行「石生花」,「熊童子」的價格自然下去了。如今多肉不再暴利,對廣大「肉迷」來講是個好訊息,但這類植物品種繁多,價格差異大,該如何理性購買呢?
肖萍建議,對於普通市民來說,最好是根據自己的愛好,買貴的不如養對的。有些愛好者喜歡追捧新品,很多自海外的新品種,在初上市時會進行飢餓營銷,比如來自韓國的「雪兔」價格就曾一度高達800元,但最終回落到30元以內。如果不是真的喜歡,在價格高峰的時候購買就很不划算。還有景天科植物,因為繁殖成本低,所以如果看到標價特別貴的,就沒有購買的必要,除非自己特別喜歡。肖萍還指出,在更親民的價格下,掌握多肉的基本常識和養護技能才是「肉迷」們首要學習的。據瞭解,曾有人高價買了盆顏色有些發紅的「玉露」,以為是「尖貨」,但行家看了後發現,這根本就是被晒傷的顏色。市面上還有少數商家拿品相好的普通「姬玉露」冒充高價的「潘氏冰燈」賺取暴利。如果大家多些基本的多肉常識,就不會被賣家忽悠。「其實,與其追求品種,不如認真把多肉養出狀態,把‘普貨’養出最好的品相才是高手。」
新手攻略:怎樣養多肉,最重要的是氣候和水源
如何把自己的多肉養出彩,是「肉迷」們最津津樂道之事,也是他們花大價錢種植多肉的目的所在。關於多肉怎麼養的問題,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專業研究多肉技術的種植人員可以說清楚,原因就在於多肉品種太多,不同品種生長習性又不同。黃可瑜憑藉自己多年的種植經驗,給大家科普了養護要點。
「種植多肉最重要的就是氣候和水源。」從小環境氣候來說,多肉的溫度最好控制在15℃—28℃左右,一般最低不能低於5℃,最高不能高過35℃。儘量選擇光照時間最長的地方來擺放多肉,如果光照不足,就不要輕易把多肉搬到戶外。
澆水是最考驗所謂「養肉功力」的事,特別是「初級愛好者,很容易澆水太多把肉肉澇死。至於如何澆水,黃可瑜說,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而是取決於養殖的環境,植物對水的需求,大家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得到植物習性的特徵。不過,有幾個辨別何時澆水的實用方法:將手指伸到花盆的泥土裡感覺是否乾燥; 或將一支牙籤插入花盆裡再拔出看看是否乾燥; 肉眼觀察植株葉片是否乾癟。澆水的時候儘量沿著花盆邊緣澆入。要知道多肉也是不能“溺愛」的,適當「虐」一下反而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