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號立秋!老話「早立秋把扇丟,晚立秋熱不休」今年還要熱多久?
答案
俗話說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每一年的三伏天尾段就是立秋交接,也就是說大暑屬於正常的三伏天中段,今年的三伏天是四十天,而今年的大暑是7月22日,立秋是下一個節氣,是陽曆的8月7號,三伏天入伏是7月11日,由於今年三伏天40天所以要到今年的8月19日才結束。

也就是說就算到了立秋,天氣也不會立馬涼下來,而是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立秋之後是處暑,立秋15天跟處暑15天屬於夏天尾段跟秋天交接的階段,在北方地區是最明顯的,而南方地區會延後一些,立秋之後北近涼而南續熱,氣候有所改變但是並不是特別明顯,尤其是南方。

處暑結束後就北方就基本上進入了秋季,而南方也氣候會變化,但是秋老虎還在肆虐,並不會立馬進入涼爽的秋天,立秋過後還要熱多久,這個北方大約一個月左右,南方大約在兩個月左右吧,時間不會太準確,但是也是基本上差不了多少,屬於正常的氣候轉變階段。

那什麼是早立秋呢,每一年的立秋用公曆來看就是8月7號到8月9號這幾天,基本上都是這樣,所以這個公曆也就沒有早晚立秋的說法,對於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所以計算正常就是採用農曆的計算方式,農曆立秋的時間可不像公曆那麼集中,農曆的立秋時間之間差別非常大 跨越十幾二十天都是正常的。

正常立秋時間都是在農曆六月下旬到七月中上旬之間,正常在六月進入立秋那就是早立秋,如果說是七月份進入立秋那就是晚立秋,正所謂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古人從經驗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因為農曆七月份在陽曆上面已經是八月九月,而農曆六月早立秋,在陽曆當中是七月底八月初左右。

今年2021年的立秋是農曆6月29日,已經接近七月還是屬於早立秋,在陽曆當中的立秋是8月7號,雖然說早立秋涼颼颼,但是今年的三伏天異常的炎熱,比往年都熱很多,三伏天要到8月19日,那立秋過後還有近半個月的三伏天,三伏天后還不會立馬冷下來,所以早立秋涼颼颼這種說法準不準呢!

早立秋六月進就是夏天差不多結束了,夏天的時間短後續秋冬的時間長,立秋之後不是立馬涼爽,但是一旦過了處暑就早晚有點涼了,那所謂的涼颼颼就是涼爽的天氣來得早,晚立秋熱死牛,立秋來得晚,夏天時間長,秋冬來得晚,大家承受的夏天炎熱天氣時間也長,長到老牛都熱得受不了,雖然在六月底進入立秋,已經接近七月,所以可以說是早立秋,也可以說是不早不晚,不過以今年反常的炎熱來看,立秋早晚其實都會還要熱很長一段時間。

還有一種說法是早立秋跟晚立秋的區分,這種說法並不是主流,但是有不少人以這個說法為準,他們把早晚立秋是通過立秋當天的早晚時間來判斷的,凌晨的上午立秋那就是早立秋,下午到深夜叫做晚立秋,這種在古老的說法裡面有,現在的很少有,因為很少有去計算立秋準確的時間,而是都是以一整天來看的,天來看時間跨度長說服力高,以時辰來看就是太短其實說服力不是太高,所以各有各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