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哪個季節種植百合?如何管理?


哪個季節種植百合?如何管理?

百合最適合春、秋季節種植。

百合,又稱蒜腦薯、山百合、倒仙、番韭。是常見於山間、野地的一種百合科百合屬植物。其莖杆纖細,葉似春柳;花似喇叭,白淨雅緻。每每於春夏搖曳在懸崖峭壁、山間幽谷,自成風景。素有「雲裳仙子」之稱。

「百合之根,以眾瓣合成也。或雲專治百合病故名,亦通。其根如大蒜,其味如山薯,故俗稱蒜腦薯」一一李時珍在解釋百合、蒜腦薯之名時如是稱。可見,人們種植百合,不僅僅是為了觀賞、食用,更重要的是採其鱗莖藥用。

一、百合的生長習性

百合是喜歡生長在山間野地、灌木林緣、峭壁懸崖的宿根草本。其性喜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環境,更喜歡涼爽通風的半山之地;其耐寒,喜乾燥,忌高溫和水澇。因此,種植時,宜儘量尊重其生長習性,投其所好。

二、百合的種植方法

百合的種植方法分為種球繁殖法、鱗片繁殖法、珠芽繁殖法和種子繁殖法。其中,種子繁殖因種性不穩、見效慢而少有應用。而種球、鱗片、珠芽式繁殖則因種植簡單、見效快而用得較多。這裡,不妨以最常用的種球繁殖和鱗片繁殖為例:

1.種球繁殖

種球繁殖即是取百合萌發的新球莖做種球的一種繁殖方法。這種方法更適用於小面積種植和盆栽種植。

a.地塊選擇

百合喜歡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涼爽通風的環境。因此,種植前,宜選擇適宜的地塊,並將土壤深翻晾晒,以起到殺菌消毒,淨化土壤環境的作用。

b.優選品種

百合的品種可分為觀賞品種、食用品種、藥用品種。種植時,可根據自己的種植目的選購健康、飽滿的球莖種植。

c.球莖處理

種植前,先將球莖倒著衝淨根部;再將有腐爛跡象和病斑的球莖根鬚剪去;接著將根部放入稀釋的多菌靈消毒液內浸泡半小時;最後再用生根水淺浸半天。如此,便可安全種植了。

d.種植適當

種植時,先確定好行間距和株距,再將處理好的百合球莖放入淺穴內,理好根系,埋土定植,埋植深度以露出球莖的1/3為宜。

e.正確澆水

定植好後的百合球莖還需正確澆水。即圍著球莖周圍淺澆一圈即可。切忌從球莖頭部直接淋澆,以免水流浸入鱗片內,引起球莖腐爛。

2.鱗片繁殖

相較鱗球種植,鱗片種植要「節約資源」一些。即選取品種優,健康飽滿的鱗球,將鱗片辦開,再經過消毒液和生根水浸泡,最後以適當的行距和窩距,以一穴一片插種的方式。其種植過程跟球莖種植基本類似,就不贅述了。

三、百合的管理

百合成活後,其之後的管理是決定球莖品質和豐產的關鍵。因此,每一步,都須管理到位。

1.除草

春夏,是百合生長的旺季,也是雜草蓬勃生髮的時候。為了避免水肥爭搶和保持疏鬆透氣的環境,這段時期,應及時除去田間雜草。

2.水肥

在水方面,百合因喜乾燥,涼爽的環境,因此,若不是持續的乾旱天氣,就用不著過多「伺候」,只須保持「不幹不澆」的原則就好。

在施肥上,百合是喜肥的。平時,只需保持「薄肥勤施」或是「濃肥淡施」就好。同時,注意根據不同生長期需肥成分的不同調整肥分比例。尤其是到了鱗莖膨大期,應注意控施氮肥。

3.病蟲防治

百合也如其它作物一樣,常常會受到疾病和蟲害的困擾。如根腐病、葉枯病、蚜蟲等。若發現,宜及時除去病葉或病株。同時,分析致病原因,對症下藥。如根腐病多是由積水引起,那我們就要及時改善其土壤的排水狀態或停止澆水,並盡力使土壤疏鬆透氣。

4.打頂

百合分觀賞百合、食用百合和藥用百合。因此,若非觀賞百合,而是以培養球莖為主的話,應及時將初現的花蕾摘去,以阻止根莖對花蕾的營養輸送,把營養集中於向球莖的供給。

綜上,百合春季和秋季都可種植。其種植方法既可採用球莖和鱗片種植法,又可採用珠芽種植和播種法。種植過程中,不僅要選擇合適的地塊、優選品種,還要注意種球(鱗片、珠芽、種子)的處理、種植得當、正確澆水。在管理上,則需在除草、水肥、病蟲防治和打頂上適當操心一些,儘量尊重其生長習性,投其所好就好。

歡迎關注土家族阿妹,謝謝分享、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