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棗樹後期大批落果,是怎麼回事?


一、生理原因:今年6月份以來,雨水多,田間溼度大,適合棗樹坐果,一個棗吊坐十個棗果,甚至更多。然而,由於棗果多,樹體營養消耗大,加之雨水多,樹體蒸騰作用大,造成樹體營養嚴重缺乏。發病的棗果大都是從棗吊的基部往下順延,發病的部位是從棗的頂部(柄部)開始,整個棗逐漸皺縮枯萎,形成葫蘆狀,最後脫落。尤其是圓鈴大棗在7月中旬以後仍為落果高峰,落果持續時間長。一般情況下,棗樹在幼果期就開始落果,但落果的輕重與氣候、管理、施肥、澆水、補養、土壤等方面的因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樹體不開張、膛內亂攘攘、枝條直立長、不通風透光的棗園落果較重;偏施含量單一或是一種元素過多,造成營養失調、葉片肥大、棗吊延長的棗園落果嚴重;保墒效能差的沙壤地和靠木質化棗吊結果的棗園,由於水分的流失和養分供應的不足,落果也比較嚴重。r   二、病害r 1.輪紋病。該病又稱棗漿果病,主要危害棗果,常造成棗果提前脫落,品質降低,甚至不能食用。該病主要在棗果脆熟期,也即轉色期開始發生。棗果受害後,以皮孔為中心出現水漬狀淺褐色小病斑,而後病斑迅速擴大為紅棕色圓形大斑,病斑上有深淺顏色相間的輪紋。受害輕的果肉變褐變軟,有酸臭味但無苦味,不能食用;受害重的全果漿爛,最終導致大量落果。r 2.縮果病。發病時間一般在七月中下句至棗果膨大著色期。該病主要是刺吸式口器害蟲危害後感染病菌造成的。棗果受害部位出現淺黃色不規則的色斑,嚴重時果肉變成黃褐色,味苦不能食用。膨大後染病的棗果病斑不明顯,果皮提前變紅,肉質呈軟腐狀,成熟前脫落。r 3.日灼病。六月底至七月的高溫天氣易發病。發病的棗果大多在結果多的枝條上木質化棗吊,由於結果多葉片少,果實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容易引起日灼病。發病部位一般在棗果的中部,受害果面發黃,豎紋較深,橫曲紋較淺。受害的棗果大多相繼落掉,也有一部分呈凹狀保留在樹上繼續生長。r   三、防治方法r 1.追肥。每株結果樹施「三元素」複合肥1.5-2斤+「沃豐源」中微量元素0.5-1斤,分4-8個穴施。r 2.葉面噴肥。噴施0.3%磷酸二氫鉀液或0.3%尿素液,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可增強葉片功能,增加單果重,提高品質,減少落果。r 3.噴萘乙酸。從7月上中旬開始,樹冠噴15-20ppm萘乙酸,間隔15-20天一次,共兩次。4.防治棗鏽病、鏽病、縮果病、輪紋病等,可選用大生M-45,或甲基託布津、三唑銅800倍液進行防治。也可以選用25%的粉鏽寧或倍量式的波爾多液(1:2:200)進行防治。以後每隔7-10天,根據降水情況要噴布一遍殺菌劑,波爾多液與其它殺菌劑交替使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