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植物澆水完全指南,多實踐幾次,別再問多久澆一次水
給家裡的盆栽植物澆水,其實真沒什麼難的,只要學會把握土壤的乾溼,檢視植物的生長狀態,再決定是否補充水分,養成澆水習慣了,那基本是沒什麼難度的。
一、地栽植物澆水
總體來說,地栽的植物補充水分會比盆栽植物要簡單的多。

上面是天方夜譚月季
地栽植物除了種下去的前兩三週需要補充水分,後續只需要在過度高溫的時候,或在持續乾旱的時候及時補充水分,其他季節依靠雨水基本也能正常生長。
除非是一些對水分需求特別大的草花,在生長旺季特別是在天氣好陽光充足的時候需要天天澆水。

其他時候只要注意避免水澇,注意做好排水,基本都不用過多澆水乾預。地栽植物澆水就注意這幾點就夠了。
這裡有一些通用的澆水技巧,就比如植物剛種下去的時候,無論是盆栽還是地栽的,在前一兩個星期都要及時澆透水,除非你種的是多肉植物,才需要過幾天補充水分。

植物剛種下去的時候,澆定根水,可以讓植物更快地適應新的土壤,讓它的根部和土壤緊密貼合,從而適應新盆土,快速長出新根,冒出新芽。
除了在夏季休眠的植物,其他植物在夏天高溫的時候都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不要讓土壤太乾了,就包括常見的繡球、月季等植物。
二、盆栽植物澆水
盆栽養護的植物對水分的需求是比較大的,特別是養在露天的環境下,環境通風透光越好,對水分的需求就越多。如果養在室內通風透光特別差的環境下,或者用比較大的花盆養,盆土幹得慢,那就要控制澆水的頻率。

盆栽植物和地栽植物相差特別大,盆栽裡的植物生長空間比較有限,如果土壤中長期潮溼,水分沒辦法散失,就很容易導致悶根爛根。如果土壤長期缺水,就很容易枝葉萎蔫,這就要我們去學會判斷土壤的乾溼。
1.判斷乾溼
養在花盆裡的植物時,就需要我們自己去判斷植物什麼時候需要澆水。很多養花新手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多久澆一次水?什麼時候澆水?
多久給植物澆一次水,並沒有固定的答案,影響植物澆水的因素非常多,最關鍵的就是盆土的乾溼情況,如果土壤差不多完全乾了,而植物又在生長狀態,那肯定要及時補充水分的。

每個人養花的土不一樣,花盆不一樣,養花的環境和氣候不一樣,盆土乾燥的速度不一樣,所以即便是養同一種植物,澆水的頻率也是不一樣的。
無論你是用保水性好,還是保水性差的土壤栽培植物,每次澆水前,都是要檢查土壤的乾溼,可以把手指插入土壤中,或者直接在盆裡插一根乾燥的木棒或竹籤,澆水之前拔起來看一下,竹籤下面比較幹了,就要及時澆水了。
2.喜水植物澆水
熱帶的觀葉植物或蕨類植物是比較喜歡水分的,就需要增加澆水的頻率,在天氣好的的生長季節,只要土面下比較幹了,就可以澆透水,不用等土壤完全乾透。這類就包括常見的網紋草、黃金葛、波斯頓蕨、鐵線蕨等植物。

缺水就萎蔫的網紋草
3.休眠期控水
在炎熱的夏天,除了那些高溫休眠的植物,其他植物都需要增加澆水的頻率。有些植物在高溫的時候休眠,它們都是喜歡涼爽的環境,害怕炎熱,包括常見的天竺葵、君子蘭、蟹爪蘭、仙客來、長壽花和各類多肉植物,在高溫的季節都要控水,遮陰避雨,並停止施肥。

上面是宮燈長壽,夏季休眠
而其他喜歡溫暖的植物,溫度高,盆土中的水分消耗比較快,就要及時澆水。而冬天溫度低,大部分的植物也不生長了,對水分需求大大降低,那就需要控水了,偶爾在天氣晴朗的中午給一點水,讓植物維持存活就好了。
4.幼苗澆水
養花的時候也要注意檢視植物的狀態,如果是在植物還比較小的時候(幼苗),植物吸收水分特別慢,要避免盆土持續潮溼,這種苗長期養在過於潮溼的土壤中,反而會導致這些幼苗爛掉。

這也是為什麼養幼苗的時候,用小一點的盆,就是讓土壤中的水分快速散失,等土壤幹了,植物的根就會去尋找水分,這個時候我們再及時澆透水,植物就會進入快速長根長新芽的階段,等植物根系長滿盆了,再進行換盆。

如果植物的長勢特別旺盛,枝葉長得茂密,或者正在開花,對水分的需求會大大增加,特別是在夏天開花的繡球花,在高溫的夏季,這些盆栽繡球花一兩天沒澆水,整棵植株都會萎蔫,葉子會蜷縮幹尖。
5.土壤乾溼迴圈
很多還有養花的通風環境不一樣,盆土乾燥的速度也是不一樣的,如果通風好,盆土幹得快,澆水就得增加。如果環境通風差,盆土幹得就慢,這得控制澆水。

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養盆栽植物,澆水的原則就是要讓土壤快速乾溼迴圈,不能一直太潮溼,也不能一直太乾。等盆土差不多完全乾了,再補充水分,這個土壤乾溼迴圈的過程,給植物澆透水後,讓植物慢慢吸收,之後土壤幹了,植物的根尋找水分,這個時候再及時給水,對植物的根部生長大有好處。
想要讓植物更好地生長,就是要把握好這個澆水的時機,掌握這個澆水的經驗,後期養花也會變得很輕鬆。
6.盆土見幹見溼
很多網友還聽說過盆土見幹見溼,這種澆水方法就是看到盆土比較幹了,再澆透水。判斷土壤乾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把整盆植物拿起來,掂量一下重量,判斷土壤的乾溼(澆透水後掂量一下盆土重量)。

可以用手撥開土壤,看一下表層土下面是否已經幹得發白了。或者在土壤邊緣插一根乾燥的竹籤,每次澆水之前,拔起來看一下竹籤的乾溼程度,如果是比較乾的,那就要澆水了。
老花友一般只要需要看盆土表面的顏色,再看看植物的狀態,基本都可以判斷土壤的乾溼,再進行合理澆水了。
小貼士:
給植物澆透水的過程中,不要看到盆土下面有水流出來,就覺得是澆透了,有些土壤幹得特別厲害,土壤吸收水分的速度會特別慢。就比如常見的泥炭土,完全乾了之後,澆水後底部有水漏出來,把土壤弄開後,發現土下還是很乾的,就是因為這些土乾透了,吸收水的能力變得特別差,澆水的時候,水都從縫隙處流走了,根本沒有澆透(土沒吸飽水)。

這也給大家提醒一下,如果土壤特別干時,給植物澆水就要緩慢澆,並多次澆,才能保證澆透。或者將整盆植物浸泡在清水中,花盆有一半左右浸泡在水裡,浸泡大概15~30分鐘後再拎起來,這樣就可以保證土壤完全吸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