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養花最重要的技能,非澆水莫屬。

澆水說容易也容易,說難還真是門學問。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澆水的量和時機,要根據具體花木的生長習性和生長環境來。

根據對水的喜忌,一般都會說某一種植物喜溼還是喜幹、怕澇還是怕旱。

比如最典型的,仙人球怕澇,十死九澇,銅錢草喜水,澆水能起死回生。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還有不少花,對土壤溼度非常敏感。比如古話說蘭花:「養蘭一點通,澆水三年功」,就是說澆水對於養蘭來說最為重要,也最難掌握。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經過花友們長時間的經驗總結,得出一些澆水經驗四字真言

這些澆水規律操作起來並不如看起來容易,也並不像字面意思說的那麼絕對。

那到底該怎麼準確判斷和掌握呢?

「乾透澆透」

乾透澆透更多是針對常見的澆水過勤和澆水總是「澆半截」的情況的糾正。

除了喜歡長期水溼的植物,勤澆水很容易影響根系呼吸和生長,造成爛根。通風不良的時候尤其如此。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而對於總是習慣將根系深扎土壤尋找水分的大部分植物來說,水分一般都從盆面來,水份長期無法抵達根部以下,對植物的傷害是致命的。

那麼,怎麼判斷是否乾透是否澆透呢?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乾透其實並非是要盆底的介質全部乾燥缺水,因為一點水分都沒有真的非常傷根,我們只要判斷大部分盆土乾燥狀態(或者20%溼度)就可算是乾透了。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不同的盆土介質,保水性不同、排水性不同,乾透的時間、溼透需要的水量都不同,再加上季節溫度溼度變化,判斷乾溼不能一概而論

判斷方法,掂盆和聽聲音比較常用:盆土重,是土中明顯水分多的表現,是可以掂出來的,這個時候敲擊花盆外壁,可以聽到比較沉悶的聲音;

盆土輕,敲擊發出清脆的聲音,說明盆土已乾透,該澆水了。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還有用一次性筷子測試的方法,將一次性筷子插入盆土,稍待片刻拿出來看筷子的乾溼程度,來判斷水份消耗的情況。

只要聲音清脆、掂盆明顯變輕、筷子比較乾燥或者只有下面小半截溼潤,就可以澆水了。這個時候,就算「乾透」。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澆水的時候,同樣可以聽聲音、掂輕重,插筷子辨別。

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澆漏不等於澆透,因為盆土很乾的時候即使漏了也不一定已經澆透;第二,不能澆水過多,澆透就停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操作起來,首先澆水要慢,澆水前可以鬆鬆土,這樣容易澆透;

其次可以選擇用定量的礦泉水瓶澆水,剛開始用筷子檢驗,澆水前後多觀察植株枝葉狀態變化,三四次過來,就能找到植株需要的水量。

掌握這些要點,並且在澆水以後注意通風環境,兩相結合,每個人都能總結出自己的經驗和直覺,這才是最重要的。

「見幹見溼」

要求一次澆透,還未乾透時澆水。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喜歡「見幹見溼」的花卉,通常比較難養,原因就在於盆土水量不好把握。它們要求土壤經常保持溼潤,同時堅決杜絕積水。

這一類花卉有:蘭花、杜鵑花、山茶、梔子花等,其中蘭花澆水出了名的難掌控。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對於這一類花養殖,盆土介質非常重要,要有很高的排水性,才能養好。

而對其盆土乾溼的判斷,同樣可以使用之前的辦法,但是澆水通常要盆土表面以下三釐米乾燥時,就補充水份。

「間幹間溼」

間幹間溼和見幹見溼不同。它指的是,盆土發乾後保持乾燥一段時間,再澆水。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通常,這種澆水方法用在喜乾旱的植物種類,例如仙人掌,或者喜溼植物的休眠期、根系受損時期。

休眠期和根系受損時期,根部吸收轉運能力變差,要少澆水,也就是盆土乾燥的時間要相對延長一點再澆水。

「寧溼勿幹」和「寧幹勿溼」

這兩種澆水方法,就比較好理解和操作了。通常指的就是特別喜溼耐澇忌缺水的植物和特別喜幹耐寒怕水漬的植物。

怎樣判斷植物要不要澆水?

寧溼勿乾的,例如:鐵線蕨、銅錢草、水竹、睡蓮等。

寧幹勿溼的,例如:仙人掌和大部分多肉類植物。

澆水的幾條四字真言,看似簡單,實踐起來卻也因為植株成長習性、階段和具體生長環境,變得複雜起來。

多分享,多總結經驗,每個人都能掌握到自己的澆水寶典。

相關搜尋

這「4種」植物最愛「喝湯」
如何判斷盆栽植物「渴」了?
開花植物「促花肥」有3種
給花換完盆要不要澆水?
只有「1類」植物不用澆
如何判斷植物的喜水性?
多肉植物開花要剪掉嗎?
哪些植物需要繼續施肥?
快速判斷植物是否爛根!
多肉植物多久澆一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