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小知識:養花「六步曲」,適用於大多數花卉植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開始注重修身養性,養花的圈子不再侷限於中老年人,也不再侷限於城區,幾乎可以說已經是全民養花的年代。養花人的隊伍壯大了,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養好花兒,誰還不是踩著花兒的枯枝走過來的。但是養花也要用心,要去真正愛花,才能養好花。
雖然不是養花「大神」,但是熱愛花花草草,也養植了很多年了,積累了一點經驗,在此分享一下,供您參考。
養花土壤的選擇,是養花的關鍵
不管養植什麼花兒,土壤選擇是關鍵。若配製的土壤貧瘠、板結、透氣性和排水性差,很少有花兒還能正常生長。所以若想花兒長勢良好,起碼要土壤肥沃、疏鬆、排水性良好。
個人比較喜歡腐葉土,今年春天的時候去山上松樹底下挖了好多松針腐葉土,裝在黑色塑料袋裡,放在太陽底下暴晒,等秋天換盆的時候使用。松針腐葉土富含腐殖質,屬微酸性土壤,與園土、河沙混合,絕大多數或者幾乎所有花兒都可以使用這樣配製的土壤來養植,既肥沃疏鬆、透氣性和排水性也不賴。
養植環境光照條件,是養花的基礎
花兒想要生存,都離不開光源,哪怕是喜陰植物,也是多多少少需要光照的,並不是一點光都不需要,很多人走進養植誤區,便是將喜陰或者喜半陰的花兒長期擺放在無光照或者光線太差的地方養植,出現徒長、黃葉現象。
喜光植物需要擺放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養植,光照強烈時適當遮光,以免晒傷。而像三角梅、石榴這樣的喜光植物,是不需要遮陰的,哪怕在夏季高溫期也是可以全光下養植的,而且是光照越充足,花色越鮮豔,開花越多。
喜半陰或者喜陰的花兒,也需要擺放在光線明亮或者散光處養植,不能長期擺放在光線太差或者過於隱蔽的地方養植,否則,花兒徒長、葉片發黃、無光澤,而且還會影響開花。
澆水管理,是養花的一項技巧活
給花兒澆水,忌澆水過多過勤、澆水時間不當、澆水方法不當,都會對花兒造成損傷,甚至造成爛根死亡。若花盆太大太深,盆土表面乾燥了,並不代表需要澆水了,一定要掌握好澆水規律。
給耐旱的花兒澆水,盆土不能太溼或者有積水,可以遵守「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或者「不幹不澆」的原則,寧可乾燥也別盆土太溼,造成根系腐爛;給不耐旱的花兒澆水,盆土不能太乾燥,也不能有積水,根系會受損,可遵守「見幹見溼」的澆水原則,盆土處於溼潤狀態或者微溼狀態即可。
另外,空氣乾燥的時候,經常給花兒葉面或者周圍環境噴霧,增加空氣溼度,保持葉片的顏色。但是像海棠、大巖桐這樣葉片怕水漬的花兒,一定不要直接對著葉片噴水或者噴霧。而且,不要在大中午的時候澆水,尤其是夏季,溫度高,澆水之後會損傷根系,一定要在盆土處於正常溫度的時候再澆水。
施肥管理,也是養花的一項技巧活
給花兒施肥要「薄肥勤施」,切忌濃度過高,施肥過勤,會發生肥害,損傷花兒的根系,造成乾枯死亡。當然,長時間不施肥或者施肥週期太長,養分補給跟不上,花兒會出現黃葉等現象。
喜肥的花兒,在生長期基本半個月到一個月施一次稀薄肥液,氮磷鉀肥要均衡,腐熟餅肥或者自制肥料,實在不知道怎麼施肥,也可以選擇複合肥;耐貧瘠的花兒比較好養活,不用擔心不施肥會影響到生長,但不代表不需要施肥,只是施肥週期長一些而已。
在花前少施氮肥,補充磷鉀肥,促進花朵和花色。
適當修剪,養花的株型管理
花兒的修剪,有些花兒只需要在花後剪去殘花,有些則需要重剪,平時也需要修剪整形。有些花兒越修剪開花越多,如茉莉花,有些花兒則是修剪之後可以促進第二波花,如長壽花。甚至有些花兒不修剪不會開花。
養花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徒長、密集枝、枯枝、病枝,影響株型的枝條等,都需要及時修剪,增加通風透光性,也促進更多的分枝萌發。
病蟲害防治,養花不可缺少的部分
養植花兒,病蟲害可能是最讓人頭疼的一件事吧,有時候看著密密麻麻的蟲害,噴什麼藥都不管用,也是很煩躁的,或者「春風吹又生」,滅完沒多久又出現,有的花友最後連花一同扔掉了。病害也是不能不預防的,發生病害不但影響花兒的觀賞性,也會影響到開花。
所以,在養植過程中,注意通風環境,空氣溼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乾燥,尤其是冬季和夏季,通風環境很重要。
匆匆忙忙分享這些養花經驗,總結為養花要管住手,多觀察,別不捨得修剪。還有一點很重要,在養植花兒之前,要先了解它的習性,不要盲目的去養植,可能會對花兒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