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竹、菊,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其實它們的品質都很討人喜歡,但非要選擇一個更喜歡的,我會將「菊」排在首位,只因「愛屋及烏」。
認識菊花,愛上菊花,還是小時候的事情,緣起爺爺——一位嚴肅又「可怕」的國家特級教師。
記憶中,每年也就寒暑假去爺爺家待2天,因為距離遠,接送不方便,爸爸忙的時候,當天去,當天帶著我回家,很少住在爺爺家。
儘管爺爺對我很慈祥,但還是怕他,即便奶奶百般挽留我住幾天,哪怕爺爺以給我買好吃的、新衣服來「誘惑」我,我都意志堅定,緊緊跟在爸爸身後,做「跟屁蟲」。
其實,爺爺的長相很慈祥,但是卻不苟言笑,很嚴肅,對來看望他的學生們,總是滿面笑容。
小時候爺爺家住在學校的家屬院,那種有獨立院子的平房裡,院子裡被奶奶挖出來一小塊地方種植蔬菜,院子裡的石板上,擺放著爺爺的花草。
其實說花草,其它品種很少,菊花佔了大半,大概有20盆左右的樣子吧,而且大多都是黃色,只有幾盆白色,那時候以為,菊花只有這2種花色。
從記事起,爺爺便因病在家休息,很少出門,也走不遠,大多都是在院子裡坐坐,或者門口轉轉。但是爺爺很喜歡這些菊花,從來不讓其他人澆水,都是自己親自動手。
可能「愛屋及烏」,我對菊花有一種「肅然起敬」的喜歡。那時候的我也很乖巧,雖然不敢親近爺爺,但是看到爺爺要澆花,都會去幫爺爺給水壺裡灌滿水,放在花盆前邊,看爺爺澆水。
在我四年級的時候,爺爺因病去世,沒能見到他最後一面。再次見到爺爺的時候,是學校開追悼會的道別儀式,他看起來很安詳。我哭得很傷心,在送爺爺回老家之後,大病一場,可能這就是親情吧。
爺爺去世的時候是冬天,家裡人都奔波在單位與醫院之間,爺爺的那些菊花在天冷以後,沒有人搬進屋裡。
等送完爺爺回來之後,菊花的花盆已經被大雪掩埋,以為菊花凍死了。後來,姑姑們清理了一下雪之後,蓋上了透明塑料布,遮風。
沒想到天氣轉暖以後,菊花又發芽了,我很興奮,爺爺的菊花終於活下來了,也算是爺爺留下來的一份念想。卻沒想到姑姑以為天氣暖和了,拿掉了塑料布,因為突然降溫,菊花的新芽遭殃。
雖然見爺爺的次數,2把手指頭都可以數得過來,但是畢竟血濃於水,儘管小時候,對爺爺的瞭解,大多都是從爸爸的口中得知。
直到爺爺去世之後,在報紙上,以他的領導、同事,他的學生的角度,瞭解到一個不一樣的爺爺,對爺爺的敬佩之情從心而發。
原來爺爺的慈祥並不只是對我,他幫助過的同事,他資助過的學生,都高度評價了爺爺。
我將報紙剪下來,儲存了起來,以此引以為傲,並以他為榜樣。遺憾的是,後來搬家,報紙還是被弄丟了。
後來,只要看到菊花,便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都會想到爺爺,想到爺爺對我笑的樣子,想到爺爺種的那些菊花……
哪怕時隔多年後,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想到爺爺,彷彿他昨天才去世,依然會感覺到心痛不已,潸然淚下。
突然想起來,今年扦插繁殖了白色菊花,等下次回家的時候,帶回去幾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