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鮮花」誕生!種子「飛天」之旅,究竟經歷啥?好多人都不瞭解!
養花種草十餘年,國產的、進口的花卉植物都養過,本以為植物世界也就是地球上各個角落生長的事情,卻沒想到,最近,「太空花」首次大規模出售了!這個「太空花」可不是花名字啊,而是正兒八經「遊」過「太空」的花,確切地說是飛越太空的種子!
可能很多人都沒想到,地球上的植物也能在太空度過一段奇妙的時光?事實上這並不是科幻小說裡的景象,而是一項真實存在的技術,讓我們的植物在太空中經歷了與眾不同的成長之旅,很有可能更加優秀。
你知道嗎,「太空花」其實是一種挺酷的植物培育方法。科學家們把花的種子或者其他繁殖材料送往太空,在那個空間中,在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還有弱磁場的環境下,讓植物的基因產生變異,當種子返回地球后,經過培育、選育,就能夠獲得一些非常獨特的新花品種。比如山丹花,在大西北的野外很常見,想必許多人還記得那首《山丹丹花開紅豔豔》吧?小時候看到山丹丹花就想挖回家種植,可惜總是以失敗告終。
山丹丹花但是,經過太空之旅的山丹丹花種子卻在地球上成功培育出了「延丹1號」。這個新品種更加耐寒,也更能耐高溫,甚至能夠在零下30℃的嚴寒中存活。而且,與野生山丹丹花相比,「延丹1號」的種球要長得更快,成活率更高,能夠接受全日照,抗倒伏能力也增強,開花也更漂亮,而且適合全國各地栽種,即便是盆栽也能長得很好,是不是更加優秀了?或許你會好奇,這樣做有什麼意義?事實上,太空中的這些極端條件會導致植物基因發生變異,從而產生一些全新的性狀,比如更加耐寒、耐旱、產量更高、口感更好等。可以說,太空就像是一個超級實驗室,讓植物經歷了一場奇妙的基因「洗禮」。
延丹1號在我國,早在1987年8月,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的種子就首次進入太空,返回後,培育出了一批獲得國家發明獎的優良新品種,而從培育到進入市場,可能需要6-8年的時間。不過,也並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進入太空,不管是花卉種子還是蔬菜種子,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確保只有最優質、最有活力的種子才能被選中。就像選拔運動員一樣,只有最出色的才能代表國家出征。而且,即使進入太空,種子也未必能成功完成基因突變,成功率可能不到10%,就像有些種子在太空不會發生任何變化,甚至有些種子反而退化了,可以說是白「遊」了一圈太空。
太空鮮花玫瑰此後,經過30多次的衛星、飛船等方式,帶著種子進入太空,培育出了700多個新品種,比如蔬菜、水果、花卉等。如今,進入過太空的種子培育出來的蔬菜品種已經在市場出售了。據相關資料顯示,有過太空之旅的種子培育出來的蔬菜要比普通蔬菜的營養價值高出約30%,價格自然也就要高一點了。比如經過太空之旅的土豆,培育出的新品種外皮是黑色,裡邊是紫色,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更有利於人體健康;培育出來的黃瓜也要比普通的黃瓜個頭更大,而且更脆、更多汁。
太空黃瓜有些朋友想的比較多啊,可能會擔心,進入過太空的種子培育出來的植物安全嗎?畢竟它們經歷了太空的輻射,會不會對人體有什麼不良影響?放心吧,太空育種並不會讓植物變得不安全。實際上,太空育種和常規誘變育種一樣,只是植物自身基因組序列的改變,並沒有增加任何放射性或外來基因。就像原本DNA排列是「a、b、c」,從太空回來之後,排列順序成了「b、c、a」或者「c、a、b」這樣了而已。而且,在2006年的時候,我國就發射了第一顆專門承載種子的衛星——「實踐八號」,從此它就成為各種種子的專屬衛星,促進我國太空育種發展。
「實踐八號」發射成功以目前花卉、蔬菜、水果等育種水平來看,不管是「太空花」的種類,還是蔬菜、水果的品種,都將會變得越來越豐富多樣。它們不僅僅是觀賞植物,或者普通的蔬菜水果,更將成為我們生活中豐富多彩的一部分。太空育種不僅是一項科技的突破,更是對人類勇氣與智慧的體現。通過這項技術,我們不僅可以改善植物的性狀,還能夠為人類提供更加豐富的食物資源,促進農業的發展。
太空育種蔬菜期待未來太空育種能夠帶來更多的驚喜與希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