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幹養根,溼養葉」,養花「巧澆水」,根、葉俱旺


養花界有句俗語,叫「幹養根,溼養葉」,簡單理解的話,盆土幹,根長得壯;盆土溼,葉長得旺。

俗語「幹養根,溼養葉」,養花「巧澆水」,根、葉俱旺

這句話有沒有科學道理?澆花是勤澆好,還是懶澆好?如何把握澆水的頻率呢?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明白。

一、「幹養根,溼養葉」如何理解

所謂幹養葉,就是當盆土乾旱的時候,根系缺少水分,它為了尋找水源,就會使勁的生長,往四周和深處紮根,這樣根系得到了生長,這樣養出來的根系健壯、抵抗力強,吸收養分的能力也是非常強的,一盆綠植的基礎就打好了。

俗語「幹養根,溼養葉」,養花「巧澆水」,根、葉俱旺

「溼養葉」又怎麼理解呢?它的意思是說,盆土裡的水分比較充足,植株吸收得多,蒸騰作用強,為了揮發這些水分,葉片就會努力的生長,多長葉,長大葉,這樣葉片就自然長好了。

二、澆花是勤澆好,還是懶澆好

通過上面的說明,「幹養根,溼養葉」,咱們養花,肯定是既想養好根,又想養好葉,那麼澆水的時候,到底是勤澆好,還是懶澆好呢?

俗語「幹養根,溼養葉」,養花「巧澆水」,根、葉俱旺

其實最好的澆花方式是「乾溼迴圈澆水法」,葉片和根系迴圈著生長,既養根又養葉。但是平時業餘養花,很難把握好乾溼的程度,實操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平時養花,可以簡化成如下方式:

盆土乾透澆透:對於家庭養護的大部分花草,可以秉著「乾透澆透」的澆水原則,也就是要懶澆,盆土完全乾透後,再去澆水,澆水的時候,咱們要反覆給盆土澆2—3遍,保證盆土完全吸收到水分。

俗語「幹養根,溼養葉」,養花「巧澆水」,根、葉俱旺

對於一些比較乾硬,有板結情況的盆土,或者一些大盆栽,可以使用浸盆法,口徑大一些的塑料盆裡裝上半盆水,把盆栽放進去,半個小時後,盆土基本就吸足了水分,再把它們拿出來。

乾燥要噴水:對於一些喜水的花卉,除了日常澆水外,如果空氣比較乾燥,或者連續晴天,可以勤往葉片上噴水,讓它們通過葉片的呼吸孔來吸收水分,達到補水的目的。

俗語「幹養根,溼養葉」,養花「巧澆水」,根、葉俱旺

如何判斷綠植是否喜水呢?對於一些葉片比較薄,或者葉片大的綠植來說,它們大都是喜水花卉,比如黃金葛、吊蘭、銅錢草、富貴竹、茉莉、梔子花藍雪花等,而像長壽花蟹爪蘭君子蘭玉樹等耐旱的花卉,儘量不要給它們噴水。

對於一些正在開花的花卉,大家也不要給它們噴水,貿然噴水可能會導致它們的花朵發蔫、凋謝。

俗語「幹養根,溼養葉」,養花「巧澆水」,根、葉俱旺

三、澆水要不要加肥料

給花草施肥,增加盆土的養分,能促進植株的生長和開花,現在很多花友每次給花澆水的時候,都喜歡順便給花草施肥,美名其曰「薄肥勤施」,這種方法對不對呢?

俗語「幹養根,溼養葉」,養花「巧澆水」,根、葉俱旺

養花確實要講究薄肥勤施,不過這個「勤」,對於不同的肥料,使用頻率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要根據自家肥料的種類來使用,我一般是這樣來使用的:

生長肥

在花草的生長期間,速效複合肥,每個月使用一次;緩釋複合肥,2—3個月使用一次;有機肥,3個月使用1次;水溶肥(花多多系列),10—15天使用一次。

促花肥:

磷酸二氫鉀、花多多2號(磷鉀肥):花芽分化期,7—10天噴葉或者灌根一次。

現在花肥種類繁多,大家最好是根據使用說明,按照使用量或者需要稀釋的濃度、使用頻率來使用,真正地做到薄肥勤施,避免貪多而產生肥害。

俗語「幹養根,溼養葉」,養花「巧澆水」,根、葉俱旺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

感謝大家的閱讀

咱們下期見!

相關搜尋

俗語「一棵黃金葛7個鬼」
農村俗語「四喜不請自來
農村俗語「前槐棗後杏榆
農村有句俗語「果樹過房
農村俗語「朱雀種五樹
農村俗語「頭九飄雪花
農村俗語「門前一棵柳
農村俗語說「四十不惑
揭祕俗語「屋內有三花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