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常見的繁殖栽培技術


紫丁香常見的繁殖栽培技術

丁香又名丁香,屬於灌木或者小喬木類,適宜生長在陽光充足、溫暖而溼潤的環境當中,具有耐寒性較差、耐乾旱性較強的特點。

丁香在生長過程中枝條較粗壯沒有毛刺,高度可達5米,葉子呈扁圓形,花色呈淡淡的紫色或是紫紅色(藍色較少見)。花期一般為4~5個月,盛開時花色豔麗,佈滿全株,芳香宜人,常作為觀賞植物栽種在庭院等地。由於紫丁香的花可以提煉芳香油,嫩葉可製茶,經濟效益極高,因此出現大面積栽培。以下是5種常見的繁殖栽培技術,以供種植者參考。

1 種子繁殖

一般來說,每年的9~10月份是紫丁香的果實成熟期。因種子細小,可以在果實成熟且未開裂前進行採種,初冬後需用木箱堆沙層積,放置在室外背陰處。翌年3月,選擇排水良好、土質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做成15~20釐米高的苗床,再用硫酸亞鐵或退菌特對土壤進行消毒,用碳銨和腐熟的有機肥作底肥。

播種時間一般選在5月中下旬,在這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當有30%的種子裂嘴露白時即可播種,並在播種前一天對苗床噴水。播種採用開淺溝條播的方式,條幅寬度為10釐米左右,播後覆蓋沙土1~1.5釐米,然後覆蓋薄膜來增溫保溼。半個月後,紫丁香幼苗將出土,此時,需要揭開地膜、鬆土除草,並適時噴水,兼少量施用氮肥。30後天幼苗即可出齊。

2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所用砧木有女貞、水蠟等,按接穗可分為芽接法、枝接法和靠接法。「芽接」在7~8月份進行,接穗選用當年生健壯枝條上的飽滿葉芽,砧木選用1~2年生紫丁香實生苗。嫁接時在砧木距地面5~10釐米的地方劃「丁」字形介面,撥開外皮,將準備好的接穗緊密對合,用塑料薄膜綁緊;「枝接」在早春萌動前進行,接穗帶2對節芽,長度為8~10釐米,下部削成斜面。砧木距地面5~10釐米處切掉頂部,將截面垂直剖開,再將接穗插入後用塑料帶綁緊,介面可用溼潤土覆蓋;「靠接」是在接穗和砧木各削相同大小的介面,緊靠結合後用塑料帶捆綁,當刀口產生愈傷組織後,在接穗介面下方和砧木上方1釐米處截斷即可。

3 壓條繁殖

壓條繁殖可在2月份進行,將萌櫱條壓入土中,2~3個月後即可生根,秋季可移栽他處。如果枝條較粗,可以刻傷後再壓,且壓條後應保持土壤溼潤,促進根系生長。

4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一般在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後進行,此時營養物質消耗較少,可將根際萌櫱苗掘出,或是整株分叢,將地上枝條適當修剪後另行栽植。秋季分株時需先假植,翌年春季再移栽。

5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即剪取紫丁香的嫩枝或硬枝進行扦插。嫩枝扦插可選在7~8月份,剪取15釐米長的當年健壯枝條,插入苗床內,注意保溼遮陰,50天左右即可生根。硬枝扦插在春季花謝後1月內,剪取帶有2~3對芽節的頂枝,扦插時將1對芽節埋入土中,30~40天后可生根,當幼根轉為黃褐色時進行移栽。

移栽的時候可以裸根進行移植,移栽之後要保證土壤有充足的養分,而且要確保排水性良好,最好能夠是在向陽的地方。如果處在比較陰暗潮溼的地方,生長就會逐漸的衰弱,甚至花開得會比較少,有的時候還會不開花。

丁香在生長過程中遭遇積水會引起某些病蟲害的發生,如果防治不當,就會導致整株死亡。所以在秋冬的季節進行移栽,一定要防止旱澇等問題,並且還要注意及時除草。

紫丁香常見的繁殖栽培技術紫丁香常見的繁殖栽培技術

相關搜尋

可你是否瞭解它——丁香花?
丁香花丨路邊的「紫丁香」
「紫丁香」用英語怎麼說?
紫丁香、白丁香、暴馬丁香
野外的「紫丁香」開了
1個紫丁香色7套搭配
自家種藍丁香這麼簡單
家庭養花嫁接繁殖技術
綠化樹種介紹—丁香屬
觀賞牡丹栽培技術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