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依附的舞者還是自強的戰士?
幾年前登泰山,行至昇仙坊小憩,環顧四周,雲騰霧繞,如入仙境。忽見一片豔紅盛開在絕壁之上,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猶如松濤中翩翩起舞的仙子,令人心曠神怡。今日方知那便是凌霄花了。

凌霄花名字的來源有一個典故。古時候有一位母親為了救治生病的兒子,攀上高山採集草藥。她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最終採到了所需的草藥,治癒了兒子的疾病。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便將這種花命名為「凌霄花」,表達對母親的感激。因此凌霄花象徵著慈母之愛。
凌霄花,顧名思義是開在最高處,有直上雲霄之姿。凌霄花是攀援藤本植物,古詩云:「直繞枝幹凌霄去,猶有根源與地平。」形象地描繪了凌霄花攀附在牆壁、樹木或其他支撐物上,向上攀爬的壯麗景象。宋人賈昌朝有詩:「披雲似有凌雲志,向日寧無捧日心。」以讚美凌霄花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因此凌霄花花語:一是慈母之愛;二是志存高遠。

凌霄花又是爭議之花,古人對凌霄花的評價褒貶不一,形成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
一是以白居易為代表的貶凌派,認為凌霄雖然美麗,但是靠攀附其他樹木而生存,不可取。白居易詩曰: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標。
偶依一株樹,遂抽百尺條。
託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
自謂得其勢,無因有動搖。
一旦樹摧倒,獨立暫飄颻。
疾風從東起,吹折不終朝。
朝為拂雲花,暮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
意思是勸告詩世人不要學凌霄,做攀附小人。白居易這首詩對凌霄花的人文審美影響很大,致使後世寫凌霄花的詩多有負面。

另一種觀點針鋒相對,為凌霄花鳴不平。北宋詩人韋驤《和凌霄花 》寫到:
翠蔓緣株上,紅芳冒暑開。
凌霄誠有謂,託質豈無媒。
元末明初詩人高啟,看見凌霄花在樹木被砍伐之後自強自立,獨立風霜的情景,感慨凌霄的堅韌和頑強,作詩《瞻木軒 》,併為友人的房子題名「凌霄軒」。
凌霄託高樹,引蔓日已長。
纏綿共春榮,幽花藹敷芳。
高樹忽見伐,無依向風霜。
亭亭還自持,柔姿喜能強。
君子貴獨立,倚附非端良。
覽物成感嘆,為君賦新章。
穿越千年,凌霄花兀自美麗著。是依附還是自強,是讚美還是質疑,任世人評說。從生命本身來講,凌霄花多生長在山崖絕壁,在惡劣的環境下頑強生存,熱情綻放,這種堅韌和達觀,更值得人們正面解讀。不說別的,單是凌霄這個名字就夠豪氣干雲,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