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繁殖與栽培技術要點
菊花的繁殖與栽培技術要點
毛 一
菊花原產地在我國,其栽培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 600 多年曆史,品種豐富多變,層出不窮,與梅、蘭、竹被譽為的「四君子」。菊花不僅是我國文人人格和氣節的寫照,更具有其深遠的象徵意義。
菊花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草本花卉。莖草質,生長到末期稍呈木質化。開花後,地上部分枯萎,留下宿根越冬,翌春萌發新枝。菊花的根系發達,鬚根眾多,根呈嫩白色。莖直立或半蔓性,表面具短柔毛,易生分枝。
1 菊花的繁殖
1.1 扦插法
1.1.1 芽插
一般選擇菊花母株根旁所萌發的健壯腳芽進行芽插。當腳芽剛萌發,其葉片初出尚未展開時,作為插穗進行芽插,此時極易生根成活,且成活率同分株法一樣,成活率高,生命力強,不易退化。
1.1.2 枝插
4—5 月,可在母株上獲取有 5 ~ 7 個葉片、約 10 cm長的枝條作插枝。把插枝下部 3 ~ 4 個葉子剪去,只留上部的 2 ~ 3 片葉片,插枝下部的剪口儘量保持平整,不宜凹凸不平,扦插時不能直接把插枝往下插,可提前準備竹籤等適當工具,先將土層戳一小洞,再小心地將插枝插進去,以免刺傷插枝的切口處或對外皮造成損傷,降低成活率。枝插深度約為插枝的 1/3 或 1/2,具體視操作情況而定。插好後用手將土壓實,力度適中即可,力度太重則易傷到插枝,力度太輕則無法使插枝與土壤完全貼合。在溫度 15 ~ 20 ℃的溼潤條件下,15 ~ 20 d 可生根成活。當幼苗長至 3 ~ 5 個葉片,並出現向好趨勢時可種至花盆裡。
1.2 分株法
先把整株菊花從土中取出,力度要輕一些。挖出後先觀察整株的長勢及萌櫱,按其櫱芽數來決定如何分株。分株時要按照其生長勢及自身需要,遵循慢、準、穩的原則進行分株,分株後栽植在預先準備的花盆或器皿中,澆足水,遮蔭,5 ~ 10 d 觀察是否成活。用這種方法繁殖的株苗,強壯、發育快、不變種。
1.3 嫁接法
一般選用生長力強、根系發達的白蒿、青蒿、黃蒿為砧木,選用長勢旺盛、植株粗壯的株苗作接穗,一般用劈接法嫁接。嫁接方法為:1)先預先選好砧木和接穗,保持粗度基本一致,儘量選擇在清晨、傍晚進行,將砧木根據需要的高度進行修剪,並在中間處縱向切割,剪時切面要平整並保持乾淨,絕對不能遭受汙染,否則會造成成活率降低;2)接穗下部入砧木處兩側各削一刀,使接穗成楔形,用刀時手要穩,刀執行要勻速,切面要平整,厚薄要一致,這些都是嫁接成活的關鍵要素;3)在接穗插入砧木縱切口處時,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外側形成層對齊,只有對齊,才能促進其快速成活,這也是劈接成功的關鍵;4)把接穗和砧木用綁帶綁紮即可,綁紮時一定要紮緊、繫牢、固定住,一般一株上可接 1 ~ 6個或 8 個接穗,具體情況要視砧木粗細及自身需要而定。接好後要適當遮蔭,以防接穗萎蔫而失敗。一般每日用噴壺噴水2~3次,若氣溫高於20 ℃,則可適當增加1~2次。等接穗成活後,切口已全部癒合好,才可取掉綁帶,同時可去掉砧木上生長的小枝葉。
1.4 壓條法
壓條法也是常用的繁殖方法,當菊花枝條已不十分適合採用或想繁殖較多植株時,就可採取連續壓條法或室土培壓的辦法進行。一般先選好離地面較近的健壯枝和較疏鬆、肥沃的土層,如無十分適宜的土層可人工鋪設一些土層。除去植株土壓部位的葉柄,並稍破壞一部分表皮到木質部。此時要注意破壞的程度,若破壞的不夠則不宜髮根或髮根慢;破壞過多則易造成植株直接枯萎。當植株傷口結痂處生根後,在葉腋間長出新枝10 ~ 15 cm 時,分離母株,若是連續壓的也可各自分離,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株苗,並種至盆中。
2 菊花的栽培
菊花的盆栽顯得挺拔,地栽成片而顯得大氣,因此在種植時要按自身的需求來確定其養護方式及方法,尤其要注意地栽忌連作。菊花適應性強,氣候和土壤的要求只要是在其要求的區間內皆可,因此我國各地都有栽培。菊花喜溼潤,忌積水;喜水陰,忌烈日;屬短日照植物,且耐霜寒。在腐植質豐富、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及通風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良好;氣溫在 10 ℃以上開始萌芽,20 ~ 25 ℃時最適宜生長。菊花因栽培方式如嫁接、扦插等不同,因此在其養護和管理中也皆有不同。
2.1 換盆
植株在扦插成活後 1 ~ 2 d 要選擇一個適宜的天氣上盆,最好是陰天。在上盆時選擇合適的盆土也很關鍵,這影響著菊花後期的成活和開花。一般選擇具有一定肥力的砂質壤土,這樣更適合菊花的生長。上盆時不可心急,一味求快,要尋求適合植株大小的花盆進行種植,待到植株長大後再進行換盆,遵循先小盆後大盆的原則。經過數次換盆後,植株在 7 月逐漸長成,這時便可定盆。定盆可選用 6 份腐葉土、3 份砂土和 1 份餅肥渣配製成混合土壤。移栽時,最好用微溼土栽入盆內,放陰蔽處緩苗後再澆透水,待植株生長正常後(不易失水,不會掛頭等)逐步移至向陽處養護。

2.2 澆水
菊花的澆水也很關鍵,在澆水時一定要適時、適量、合理。若缺水易造成植株枯萎,若水分過多則會爛根甚至死亡。因此,如何澆水、何時澆水直接關係到菊花的生長、開花。春季,植株較幼小,澆水不宜過多,水少則促進其根系生長、發育;夏季,植株已逐漸長大,因天氣熱、氣溫高,蒸發量也就大,因此水分相對要多些,一般可在清晨澆1次,傍晚再補澆1次,並用噴水壺噴水,為植株形成一個潮溼的環境,有利於其生長。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徒長,為後續的養護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立秋後開花前,澆水要格外注意,此時澆水要逐漸增多,並適當加入肥水,肥水最初為淡肥水,隨著季節逐步入冬,濃度也隨之增加。等到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和蒸發量明顯減少時,須嚴格控制澆水。
此外,澆水時一般用噴水壺噴灑,不可用猛水衝澆,同時要按照天氣變化來澆水。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氣溫高蒸發量大時適當多澆,反之則要少澆。行內澆水有一黃金法則: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在澆水時,也不可使花盆內長時間積水,若長時間積水則會造成爛根、葉枯黃,引起植株死亡。
2.3 施肥
定植時,一般在盆中加底肥以有利於植株的生長,同時在植株生長過程中進行追肥。追肥在菊花的養護中十分重要,不僅會影響植株的生長情況,還會影響開花的質量和數量。施追肥時不能過早過量,過早會影響植株後期的開花,過量則會影響植株根部的生長和營養吸收,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死亡,一般可隔 10 d 施一次淡肥。菊花孕蕾到現蕾時期,可給予濃度較高的肥水,時間一般是每 7 d 1 ~ 2 次,具體情況視植株個體而定;含苞待放時,則需施一次相對濃一些的肥水,隨後則停止施肥,但如果此時能給菊花施一次過磷酸鈣或 0.1% 磷酸二氫鉀溶液,則花可開得更鮮豔一些。
2.4 摘心與疏蕾
摘心與疏蕾是為了使菊花開得更好、更旺盛,且更具觀賞性。當菊花植株長至10 cm以上時,可摘心。摘心時,把植株上部葉片全部摘除,只留植株基部4~5片葉即可,等植株長出新枝且有 5 ~ 6 片葉時,再將心摘去,一般摘心 2 ~ 3 次即可成型。最後一次摘心時,要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定型修剪,並同時剪去內側枝、枯枝和病枝等。現蕾後還需進行適當疏蕾,這樣每盆可開 4 ~ 7 朵花,花朵具有較強觀賞性。
2.5 病蟲防治
菊花的主要病害有鏽病、黑斑病和灰黴病。鏽病為害葉和莖,以葉受害為重,可用 65% 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 倍液噴灑。黑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可用波爾多液噴灑防治。灰黴病為害花、葉、莖等,發病初期用 65% 代森鋅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噴灑。蟲害有蚜蟲為害,可用蜱蟲林、天王星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