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桔梗花卉種植難點要求及對策?


洋桔梗花卉種植難點要求及對策?

有「無刺玫瑰」美譽的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Shinn.) 為龍膽科洋桔梗屬草本花卉,又名德州蘭鈴、麗鉢花、草原龍膽,原產於美國中部內布拉斯加州、科羅拉多州至德克薩斯州富含石灰岩的草原荒漠地帶。洋桔梗花形花色豐富,瓶插期長,目前為婚慶主流用花。近年來品種不斷推陳出新,特別是玫瑰花型的品種佔據市場主流,使得消費急速擴大,最近更有康乃馨和百合花形狀的品種被選育出來,未來市場發展不容小看。

洋桔梗是近20 年來世界市場份額上升最快的切花種類,早在2001 年,日本年產切花已達1.29 億枝,按銷售額計在切花中排名第四。歐洲銷售量也達到1.22 億枝,成為排名前10 位的切花之一。目前根據種子種苗銷量測算,我國雲南省年產量在2 億枝左右,每年成長率約為15% 以上,在主要切花中已上升至第4 名。

洋桔梗是世界公認的栽培難度最大的花卉之一。一旦種植過程中出現問題,要麼品質大幅下降,要麼植株大量死亡而嚴重減產。洋桔梗種植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主要問題可以概括為6 個方面,也可以說是傳統栽培條件下的…6 大難點,分別是:(1) 種子細小,育苗週期長、難度大;…(2) 對各種逆境敏感而易發生蓮座化休眠,導致生產時間大幅延長;(3) 對高溫長日照敏感,夏秋季容易發生短莖開花而品質下降;(4) 水肥管理精度要求高,無論大苗小苗管理不慎容易導致死苗或生長不良;(5) 土傳病害種類多,出現連作障礙的速度快;(6) 以霜黴病為代表的葉部病蟲害多,植保管理難度較大。小編就各個難點問題進行分析,以求更深入地認識和理解洋桔梗種植技術,化難為易,促進洋桔梗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

1 育苗

1.1 育苗難點

洋桔梗是世界前10 大切花中唯一採用種子繁殖的種類。洋桔梗種子非常細小,每粒只有0.00005 g,自身攜帶營養很少,前期生長緩慢,因此,種子育苗期長達3 個月。採F1 雜交種子仍然是唯一的繁殖方式,國內外還未見到有成功的無性繁殖商業化模式。經小編試驗組培繁殖和扦插繁殖均能成苗開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克服。洋桔梗有「苗半作」的說法,意思是一旦育出質量好的苗,栽培已成功一半。洋桔梗育苗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更有賴於高度自控的設施、優良的環境控制和精細的管理。儘管有花農自己育苗,但已不常見,更多依賴專業的育苗公司,甚至很大一部分從荷蘭進口。

1.2 育苗要求

洋桔梗育苗一般採用200 ~ 860 孔穴盤作為育苗盤,採用進口泥炭、蛭石、珍珠岩等輕型基質作為育苗基質。需要萌動種子冷藏庫、精量播種機、自控溫室、自走式澆水車、溼簾降溫、人工補光等現代化裝置設施,投資成本較高。洋桔梗需要「低溫育苗,高溫開花」自然過程,即使有上述機械裝備,還需要冷涼的氣候、嚴格的光溫水肥溼等生產條件控制和成熟的經驗技術。生產過程中管理不當和條件不達標,容易造成種苗蓮座化、攜帶病蟲害、短莖開花、抗病力弱等問題。

2 蓮座化休眠

2.1 導致休眠的因素

洋桔梗的野生特性表明,蓮座化現象是不良環境造成的一種生長狀態,是洋桔梗通過長期進化演化出來的一種渡過艱苦環境的一種方法。洋桔梗在育苗期、定植期、換茬期,甚至抽薹開花期都有可能發生蓮座化休眠。發生蓮座化休眠除主要因素溫度之外,還有乾旱、斷根、乾燥、強光、使用高溫時期成熟的種子、品種遺傳特性等。在人工栽培洋桔梗過程中,若發生蓮座化現象,栽培時間將大幅度延長,導致嚴重減產。植株蓮座化形成後,葉片繁密,大棚管理缺少經驗,形成低溫多溼的環境,往往誘發霜黴病爆發,極端情況下甚至導致絕收。

2.2 溫度與休眠的關係

洋桔梗苗幼苗期對溫度很敏感,成年期溫度對其生長髮育也有決定性的影響。溫度是引起蓮座化的主要因素,當夜溫為15℃,氣溫為25℃時,洋桔梗切花的品質最佳;平均氣溫低於10℃時,洋桔梗生長几乎停滯;當夜溫低於8℃時,大部晚生或極晚生品種生長緩慢,容易發生低溫引起的蓮座化休眠,開花時間可推遲3 ~ 4 個月;當夜溫高於23℃時,大部分洋桔梗品種容易發生高溫引起的蓮座化休眠,有時需要到第2 年春天才會重新甦醒,生產延誤可達半年以上。

2.3 避免洋桔梗蓮座化休眠的方法

(1) 涼溫育苗:播種後以日夜溫23/18℃的環境育苗可避免蓮座化發生,或在苗株2 ~ 4 對葉片時通過10℃養苗…30 d 可打破蓮座化現象。(2) 不要使用在高溫( 日夜溫33/28℃ ) 下采收的種子。(3) 定植田間初期,應避免強光、高溫、缺水等不良環境因子。(4) 採用穴盤育苗,避免移植時根受傷,並注意水分管理,莫使苗株老化。(5) 選用早生或低溫需求量少的品種。(6) 高溫季節控制夜溫15 ~ 17℃,即使晝溫達30 ~ 33℃也不會發生蓮座化。

3 短莖開花

3.1 發生時期

在沒有加溫與降溫裝置的情況下,冬季開花困難,夏秋季短莖開花是洋桔梗生產中比較容易遇到的。一般來講,早熟品種冬春季開花早,但夏季定植容易發生短莖開花,20 cm 高就可能出現花蕾,必須反覆摘蕾或摘心才能延長枝長,使之勉強合格。晚熟品種冬季和早春季開花困難,但夏秋季短莖開花的現象較少發生。這樣週年生產兩茬的話,就比較難兼顧品質。

3.2 發生原因

洋桔梗的開花反應屬於量累積性的相對長日照作物,即在長日照和高溫條件下開花早,但植株高度相對較矮,花朵數較少。反之,洋桔梗在短日條件下也能開花,但開花較遲,植株高度較高,花朵數較多。洋桔梗對引起花芽分化日長和溫度的感應期約在播種後45 ~ 80 d,真葉2 ~ 3 對時,此時遇到高溫長日照,容易使花芽分化提前,造成定植後短莖開花。定植後正好夏季高溫期,日照長,平均氣溫高於20℃時,也容易造成短莖開花。在適合的生長溫度下,日照時間越長,花芽分化越早,開花也越早,但枝條長度越短,分枝數越少,同1 枝花上的花朵數越少。據日本研究,洋桔梗一般日長大於10.5 h 即可實現花芽分化。在15℃夜溫條件下,同一品種16 h 日長處理比8 h短日處理花期提前約2 個月。

洋桔梗定植後對缺水很敏感,供水不足會造成其生長量小,以及土壤EC 值過高,導致營養吸收不良、根系受損,也可能造成短莖開花。

3.3 解決方法

為解決洋桔梗短莖開花和蓮座化休眠的問題,實現高品質週年生產,小編有4 點建議,分別為只在低緯高原氣候地區開展生產、降低種子成本、涼溫育苗和採用遮黑保溫幕。我國夏季除雲南等低緯高原氣候區和北方嚴寒地區外,均有夏季高溫期,因而不適宜洋桔梗的週年生產。國外洋桔梗生產為保證品質和便於管理,一般1 株種苗只生產1 茬花;而國內全部依賴進口種子,價格昂貴,1 粒種苗生產兩茬花才能收回成本。荷蘭氣候週年冷涼,每年育苗量2 億株以上,除本地外還向中國、以色列和非洲供貨,涼溫育苗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採用遮黑保溫設施,能夠在冬季保溫、夏季減少日長,是同時提高產量和品質的好辦法。

4 水肥管理及土傳病害

4.1 水肥管理的重要性

洋桔梗是外來植物,人工栽培條件下與野生半乾旱環境有很大差異。洋桔梗對水分供應量較為敏感,供應不足會造成生長停滯,供應過多會導致土壤透氣性嚴重下降,滋生病害,造成缺塘。整個生育期對水分的需求量呈前高後低,逐漸降低的趨勢。即定植前和定植後1 周內要給予較為充分的灌水,保持土壤較高水分含量,一旦根系長成,逐漸向下伸展,就要注意逐步減少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透氣性。無論在哪個生育期,過多水分都可能造成洋桔梗直接死亡,並伴隨各種土傳病害隨水傳播或滋生在土壤中,留下隱患。

4.2 土傳病害高發原因

洋桔梗對絕大數土傳病害都沒有抵抗力,鐮刀菌、灰黴病、疫黴病、璉格孢等均可造成洋桔梗大量缺塘,而根結線蟲則易造成重度生長不良和誘發其他真菌病害。一般花農都採用花菜輪作的方式種植洋桔梗,連續種植一般不超過1 年。據筆者顯微觀察和田間調查,各種土傳病害中最常見的是鐮刀菌,目前日本已選育出抗鐮刀菌品種,大幅減少了缺塘,但抗病植株生長勢依然觀察到有明顯下降,而且病原菌進化後,抗病品種有可能變成不抗病品種。因此,土壤消毒依然重要。根結線蟲在缺少水旱輪作和土壤消毒的條件下也很常見,且發病急,第1 茬即能形成危害。栽培地水源為地表水而無消毒措施時,各種土傳病原菌通過灌水傳播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

5 連作障礙

5.1 連作障礙的主要原因

洋桔梗連作障礙主要表現為土傳病害高發,植株生長瘦弱,老葉發黃,根系黃化、壞死等。洋桔梗發生連作障礙可由土傳病原菌和線蟲在土壤中大量積累而產生,特別是前茬已出現大量缺塘時更容易發生。而土壤板結、土壤EC 值過高,鈉離子和氯離子等有毒離子含量偏高也是重要原因。日本研究表明,洋桔梗在砂質土對EC 值比粘質土更為敏感。按兩種土與水1 ∶ 5 測定土壤EC 值和定植後花苗成活狀況比較試驗,砂質土壤上全部植株成活的EC 值為1.0 ds/m 以下,EC 值超過1.0 ds/m 則植株部分枯死,1.9 ds/m 以上全部植株死亡。粘質土壤上全株成活的EC 值與砂質土壤相同,為1.0 ds/m 以下,EC 值超過…1.0 ds/m 則植株出現部分枯死,2.8 ds/m 以上全部植株死亡。

國外的研究表明,洋桔梗種植過程中自身產生的化感物質大量積累也是造成其連作障礙的重要原因。荷蘭洋桔梗種植採用1 粒種子生產1 枝切花的模式,每年採收5 茬。每次種植前無論是否出現大量缺塘,都對土壤進行高溫蒸汽消毒,其目的之一就是通過高溫清除土壤中積累的化感物質。

5.2 解決建議

連作障礙在許多園藝作物上都會發生,但在洋桔梗上表現得更為突出。這與傳統生產方式關係密切,如灌溉水源攜帶病原菌,缺少科學的測土配方施肥方法導致土壤理化性質快速劣變,過多使用殺真菌農藥灌根使土壤中的益生菌減少,而抗性強的病原菌上升等。連作障礙採用蒸汽消毒成本過高,國內可實現程度低,而採用棉隆、威百畝化學消毒也存在成本高、有效性不穩定的問題。花農通過輪作是比較生態環保的方式,但明視訊記憶體在經濟效益和生產很不穩定的問題。國際經驗表明,連作障礙依靠單一的農藝措施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多管齊下,綜合防治,依靠科技創新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近年來,國際上在太陽能、生物質、石灰氮結合淹水等生態環保的消毒方法上取得可喜進展,應在我國大力開展應用研究和推廣。

6 地上部分病蟲害

洋桔梗主要蟲害有夜蛾科害蟲、薊馬、白粉蝨、紅蜘蛛、斑潛蠅等,都屬於比較頑固的害蟲,其他如蚜蟲、蠐螬、蛞蝓等也時有發生。一些蟲害不僅防治困難、用藥成本高,而且關鍵是幼苗洋桔梗感染後迅速引起病毒病,整個植株出現花葉、黃化、畸形等症狀,無法正常開花銷售。

洋桔梗主要病害有霜黴病、灰黴病、白粉病等,這與大部分溫室花卉作物類似,但其特殊之處在於發病後不僅葉片受損,而且更可能引起植株死亡。幼苗期的洋桔梗感染霜黴病後,生長停滯,逐漸死亡。定植初期感染後,則生長停滯,噴藥控制後還可反覆感染而生長不良,不能形成產量。洋桔梗抽薹後處於旺長期,因土壤潮溼鬱閉,根莖部感染灰黴病也會引起植株死亡。洋桔梗在花期遇到大棚夜間低溫高溼環境條件,也容易感染霜黴病和灰黴病。洋桔梗原產於乾燥少雨的草原地帶,性喜涼爽乾燥,生長適宜的空氣溼度在50% ~ 75% 之間。因加溫大棚中容易出現低溫多溼和高溫多溼的環境,與原生地差異很大,使洋桔梗感染病害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7 綜合解決思路

以上6 個方面的難點是洋桔梗在傳統生產模式下所面臨的問題,阻礙了洋桔梗的擴大生產,採用一般的噴藥施肥措施已不能解決以上問題。以霜黴病為例,它是雲南省通海地區洋桔梗種植過程中危害較嚴重的一種病害,發病急、發病快,發病關鍵原因是夜間氣溫下降,高溫空氣中的氣態水不斷析出,在葉片上形成凝結水,在土壤潮溼的小苗期和植株繁密的採收期最易造成大量傳播,單純通過噴藥根本無法控制。最佳也是根本的解決方法是通過加溫和保溫措施,防止葉片產生凝露。

總之,洋桔梗市場前景廣闊,潛力很大。隨著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升,傳統的生產方式風險大,效益不穩定,已到需要轉型升級之時。發展新的洋桔梗生產,應按照現代花卉生產工業化、集約化的要求,遵循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的理念。要綜合考慮病原菌、寄主、環境3 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辯證關係,統籌兼顧光溫溼、土肥水、病蟲草等生態因子來設計生產系統,通過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的種植,才可能獲得穩定收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洋桔梗花卉種植難點要求及對策?

洋桔梗花卉種植難點要求及對策?

相關搜尋

洋桔梗養護有什麼禁忌?
秋季適合種植哪些花卉?
洋桔梗鮮切花能養多久?
你知道洋桔梗的花語嗎?
如何判斷花卉是否缺水?
歲月如花——愛上洋桔梗
美麗的洋桔梗種植方法
洋桔梗為什麼不能送人
人見人愛的切花洋桔梗
洋桔梗花的花語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