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急救常識:中暑(3)

中暑預防
對高溫環境適應不充分是中暑的主要原因,在氣溫升高(超過32℃)、溼度較大(超過60%)和無風的環境中,長時間工作或強體力勞動,又無充分防暑降溫措施時,缺乏對高熱環境適應者易發生嚴重的中暑。

易發因素包括:1.環境溫度過高;2.人體產熱增加;3.散熱障礙;4.汗腺功能障礙。炎炎夏日,在高溫、高溼環境下工作的人,只有掌握了正確預防中暑的方法,才能有效避免中暑的發生。

改善工作條件
工廠、建築工地等單位負責人應做好在高溫天氣下的工作安排,給員工充足的休息,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一些工作儘量安排在夜間。烈日曝晒下,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中暑常見的誘因。使用人群:重體力勞動者,如建築工人,農民等;長期處於高溫環境下者,如夏季烈日下指揮交通的交警,鍋爐工人等。

關注特殊人群
身體素質較差的人群,如果居住條件差,高溫天氣時通風不良,容易發生中暑,特別見於老年人、兒童、孕產婦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
老年人由於面板汗腺萎縮和迴圈系統功能衰退,機體散熱不暢。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一些特殊情況
一下情況尤其容易發生中暑,要特別當心:
每年高考,考場外等待孩子的家長們;
夏天駕車帶孩子出門的父母,下車時把孩子留在熄火的車內;
各大高校開學前的新生軍訓。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期間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塗防晒霜等,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以及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人丹、風油精等,以備不時之需。外出時的衣服儘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夏日隨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感到口渴時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2升2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淡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憊,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多食含水量豐富的食物
夏天多食生菜、黃瓜、西紅柿等含水量較高的蔬菜;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的營養之需。在高危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保證充足的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有利於生理機能的恢復,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點30分至6點30分。睡眠時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此外,注意午休,中午睡1~2小時,也有利於身各系統得到休息。

加強校車安全
校車必須在上下車時,輕點兩次人數,避免把兒童遺留在車內。
教訓:2013年6月17日8時許,江西某市一名幼兒園司機,在小朋友下車後未及時核對人數,也未檢查車內情況,將一名5歲女童遺忘在車內長達7小時,最後該女童因熱射病搶救無效而死亡。類似的悲劇時有發生,也警惕我們千萬注意!

不要貪涼
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以不超過5℃為宜,及時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降至24℃一下。
外出受熱歸來,忌「快速冷卻」。不要立即去吹空調、吹風扇、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嬰幼兒中暑的防範
兒童和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和散熱功能差,家長要儘量減少孩子在陽光強烈的時段進行戶外活動。必須外出時注意防晒,可選擇不含香精、防晒係數低於15倍的防晒乳液外擦。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儘量不用電扇或冷氣。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室溫最好保持在25℃左右。適當補充水分,最好飲用一些淡鹽水;不要貪食冷飲,否則會導致腸胃疾病;多食清淡飲食、蔬菜和水果。
新型冠狀病毒能在蔬菜水果上存活嗎?買回來的蔬菜水果怎麼消毒?

孕婦中暑的防範
孕婦應選擇涼爽、寬大、棉質的衣服,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不要貪涼,避免感冒,保證睡眠。
盛夏時節,孕產婦應儘量減少外出活動,散步或購物時應避開高溫時段,避免乘坐擁擠的公共汽車,短時間的外出也要帶上帽子或打遮陽傘;室內空氣乾燥時,應開啟加溼器或在家裡放一盆清水。

老年體弱者中暑的防範
老年人體質虛弱,是中暑的高發人群。因此,天氣炎熱時老人應減少室外活動,更要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或烈日下活動。感覺到熱時,一定要藉助自然風和地上晒水或電風扇、空調等來降溫。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少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至少補充2500毫升的水分。

上班族中暑的防範
上班族可以享受到空調帶來的涼爽,但這一人群存在著很大的中暑隱患,一旦出現停電或者在室外時間過長,很容易中暑。他們應進行耐熱鍛鍊,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到室外活動,主動適應自然氣溫;在辦公室裡要多喝水,補充水分;避免空調或風扇的風對著自己吹。

警惕車內中暑
夏日,室外溫度往往超過40℃,車窗被太陽曝晒,吸收熱量,加上車子密不透風,車廂內的溫度更高。所以,當車在烈日下停了一段時間後,最好別立即上車,應開啟車門、車窗,讓空氣對流,待車內溫度下降後再進入車內。

長途汽車司機中暑的防範
對於在烈日下出行的長途汽車司機而言,不要長時間在車內開著空調睡覺。因為車輛在停止狀態下長時間開空調會導致車內空氣難以對流,發動機運轉產生的一氧化碳可能聚集在車內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警惕室內中暑
室內中暑多因內部空氣不流通,產熱大於散熱;另一方面經常待在室內的人溫度調節功能較差。夏日炎炎,即使待在家裡,如果沒有空調則要時常開窗,以及開風扇讓室內有氣流交換。若發現自己的身體發熱、皮膚髮幹且發紅、體溫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就得注意降溫以防中暑。

警惕運動中暑
在炎熱的夏季,應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體育運動,同時注意補充水分。美國運動醫學學院推薦,運動前2小時最好補充500ml液體,在夏季運動前2小時可飲水750~1000ml。一般可以在運動前或夏日出門前,先引用200~400m含電解質的液體,運動過程中每隔15~20分鐘,追加補充150~250ml電解質運動飲料,直至運動或出汗停止,餘下的6~12小時內也應該注意補充液體。

警惕戶外工作中暑
夏日,對體力勞動者來說,戶外作業最好戴上遮陽帽,不要在陽光下停留太久。出現早期症狀,及時撤離高溫現場。避免高溫下、通風不良處強體力勞動,避免穿不透氣的衣服勞動,進食含鹽飲料以不斷補充水和電解質的流失。當高溫下作業無法避免時,需要改善工作條件,加強防護措施,儘可能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鹽分。

警惕戶外活動中暑
夏日外出帶上綠茶水或淡鹽水。鹽水調製法:1公升水,放入半茶匙鹽調和,每15分鐘喝半杯,一天喝3~4次。
回家多用溫水洗澡,如果感覺身體發熱發燙,可用一些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藥物擦拭,蒸發散熱。
作者:張放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
郭樹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主任、教授
中國科協中華醫學會醫學科普傳播專家團團長
中華醫學會科普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委會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媒體聯盟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科普分會主任委員
本期編輯:老馬識途
注: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中華醫學科普聯盟」獨家用稿,
轉載前請先與我們取得聯絡,
歡迎您給中華醫學科普平臺投稿:
並轉發我們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與我們取得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