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條繁殖,最容易讓植物成活的繁殖方式
壓條的原理跟扦插相似,但更容易成功(但是需要的時間長)。原因是要壓條繁殖部位沒有和母株割離(切斷了就是扦插繁殖了),壓條的枝條可以由母體得到養份。
所以不像扦插(容易失敗),也不需要那樣高的溼度和溫度,才會生根,春秋或夏末都可以進行,但是要遮陰哦。
昨天小編已經總結了扦插繁殖的各種方式,及葉插、枝條的扦插繁殖等。而最有效的繁殖的方式還是壓條繁殖,很適合新手。
(上圖為花友自制的空中壓條法,沒錯就是用塑料瓶和薄膜)
壓條的成功率相當高,不過就一次不能大批進行,比較適合前後院植物的進行。
一、壓條繁殖的兩大方法:
壓條分別是地面壓條和空中壓條。
1、地面壓條:
地面壓條只要看圖片,非常容易瞭解。
(1)壓條繁殖的來源
其實過去都是農人及園藝愛好者無意間的發現。見到一枝植物的枝子觸及地面,被石壓住,不久地面就生出一棵新的植株。
於是人們發現,只要將枝條切一個口,壓在地面,不久也會生出根部。等根部健壯之後,就可以移植。
(2)如何增加成功率?
當然,為了幫助切口快速生根,也可以在切口部位抹上生根激素,園藝店出售的任何一個牌子的都可以。有些是粉狀,有些是液體。
見下面的圖,一枝枝條可以繁殖出一棵新的植株,也可以在多處壓條,繁殖出多株。也可以同時選擇幾條枝子,同時進行壓條。
要看植株的健康情況,及成熟年齡。而切口要在接觸地面的下方,因為這是未來生出根部的部位。
(3)壓條繁殖的關鍵
為了使切口與土壤接觸,可以用石塊鎮住,也可以用U字型的硬鐵絲扣住。如是用鐵絲,上面最好再覆上3~4釐米以上的土。(如下圖所示)
2、壓條繁殖的時間選擇
至於壓條的時間,最好是春天及秋天。
當然不能太冷,最好是溫暖天氣,植物容易生根。但土不能是全乾的,最好有些潮溼,所以炎夏不宜。
在溫暖地方,甚至可以在植物休眠期壓條。而常綠的樹就在春天時做效果最好。
在根部生到一定長度後,就可以切割與母株分開,另外移栽,通常要幾個月時間(所以要很大的耐心,但是成功率非常高)。
3、哪些植物可以進行壓條繁殖?
(1)適合地面壓條繁殖的植物:夾竹桃、梔子、迎春、木蘭、蠟梅、瑞香、牡丹、木蘭、梔子、貼梗海棠、木槿等;
(2)適合高壓條繁殖的植物:白蘭、含笑、米蘭、桂花、山茶、梅花、九里香、杜鵑等。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壓條,無論是低矮太陽花、迷迭香,還是橡皮樹等都可以,但最好是有低生的枝條,才能按到地面。
例如玫瑰、月季、薰衣草、杜鵑、連翹、金銀花、黃楊木、樹莓等,不一而足。
不過,也可以在一枝條上,選擇多處做壓條。但是要保證每一段都有兩個以上的節,一個節埋在土下,一個露出。露出部位就是將來長芽及生枝的部位。(見圖)
適合做多處壓條的植物通常是藤類植物,如紫藤、鐵線蓮、茉莉花、葡萄、藤類蔓綠絨、黃金葛、黃金葛等。
不過樹莓(上圖是覆盆子)和黑莓還可以用枝條的尖端壓條。就是標明枝條,將頂部壓到土內。這枝條會自動向上生長,並在彎處生出根部。這方式以春天或夏初實施,大約埋在土下三寸,用倒勾固定。(見下圖)
1根枝條扔盆裡,2周就生根,來年果實壓彎枝,能吃能看,人見人誇
4、空中壓條(高空壓條):
有些植物(多數是樹木)的枝條不能壓到地面,就可以選擇空中壓條的方式繁殖,同時也適用於枝條較硬的植物。即使是上述的一些植物,也可以選擇較粗的莖進行。
光線太暗導致植物萎蔫,改養「3」種花卉植物,保證植物旺盛生長
原理也一樣,就是將枝莖一個部位切去部份外皮,然後將缺口部位用溼泥苔、或腐殖土(微潤的)包裹,再用透明塑料布包實。
這個切口(傷口)不久就會生出根部,就可以切斷另植,如下圖所示。為了幫助生根,包裹前最好在切口抹上生根激素。
使用透明塑料布的原因,是方便將來見到裡面是否有根部生出,及根部有多長。沒有透明塑料布,也可以用廚房用的透明包裝紙。
但有些植物要很長時間才生根的(將近一年時間),最好選擇用黑色塑料布,因為透明塑料布用久了,有可能在內部生青苔。只有較快生根的植物如橡膠樹、榕樹等才適合用透明塑料布。
(下圖是正在做空中壓條的一株橡膠樹)
下圖是一株高空壓條的白蘭花,上面有了八處地方做了壓條繁殖哦!
最適宜做空中壓條的時間在春天,使用前一年生的枝;
也可以在夏末時進行,使用今年生的、但已經成熟的枝條。最適合選用的枝大約有鉛筆一樣粗,或更粗。太細的枝條不容易切一個環壯的切口。
其實切口除了環狀切口,也可以切一個斜形切口,但為免切口自己縫合,可以用一個像牙籤一樣的東西阻擋。不管用什麼都要乾淨。(見下圖)
選擇切口部位必須上面留下至少兩個節的部位,最好距尖端大約八寸到一尺部位,並將附近部位的葉子除去。
注意事項:
進行空中壓條的部位不應當被大太陽晒,否則塑料布內會產生溫室效應,最好是有遮蔭。
見到根部長滿塑料布內時,就可以開啟塑料布,取去溼泥苔,然後將由根部下方剪斷,就可以連根另植到小盆內。
幾乎大部份植物都適合空中壓條,包括常見的果樹、桃花、玉蘭花、茶花、杜鵑等植物。
讓養花變得更加多樂趣,更加簡單!關注微信公眾號:養花交流【yanghuajiao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