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栽培與養管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栽培與養管
種名
形態
習性
栽植養護
百日草

別名:步步高、節節高
(菊科、百日草屬)
株高30~70cm。莖粗壯,直立,全株具粗毛。單葉對生,長卵形,全緣,基部抱莖。頭狀花序單生,花大,重瓣,邊緣舌狀花紅、粉、玫紅、深紅、黃、橘紅、猩紅、白色等,中央筒狀花黃色,花期6~10月。
喜溫暖和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環境,不耐寒。土壤過於乾旱或溼澇及PH值較高土壤條件下,易發生枯萎病。
1、播種繁殖。①需「五一」定植開花的,應於2月於溫室播種,出苗分栽後上盆養護。②4月中、下旬於露地苗床播種,幼苗長至5~7葉時進行分栽,苗期行摘心1~2次,促其分生側枝,70~80天可開花。
2、定植:脫盆栽植,株距15cm~20cm。
3、養護:①灌水應遵循不幹不灌,灌則灌透的原則,土壤宜間溼間幹。大雨後注意及時排澇。②及時清理殘花,能有效控制植株病害發生。③注意防治:棉鈴蟲、桃蚜、大造橋蟲、小紅蛺蝶、直紋稻弄蛾、美洲斑潛蠅、葉斑病、花腐病、黑斑病、枯萎病等。
萬壽菊

別名:臭芙蓉
(菊科、萬壽菊屬)
株高50~80cm。莖直立,粗壯,有細稜線。葉對生或互生,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緣具淺鋸齒,葉緣背面有油腺點,有刺鼻的氣味。頭狀花序單生,舌狀花瓣有長爪,邊緣皺曲,花淡黃或橙黃色,花梗頂端膨大呈棒狀,花期5~10月。
喜陽光充足,溫暖溼潤環境,耐熱,耐寒性差。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忌水溼,抗性強。
1、播種或扦插繁殖。①4~5月露地播種,幼苗長至2~4對真葉時進行移植,苗高10cm左右可定植。一般春播70~80天開花。夏播50~60天開花,可供‘十一’用花。3~4片葉時摘心,使植株矮化和莖枝健壯。②6~7月,剪取先端10cm左右嫩枝,除去部分葉片扦插,插後遮蔭,約2周生根,再經6周即可開花。
2、定植:株行距25×25cm~30cm×30cm。
3、養護:①高型種生長期進行1~2次摘心。②花後修剪殘花,高中型種,夏季盛花後對枝條進行短截,控制株高,立秋後可再次開花。③雨季適當控制灌水。④秋季及時採收成熟種子。⑤注意防治棉鈴蟲、蚜蟲、大造橋蟲、小青花金龜、直紋稻弄蝶、食夜蛾、斜紋夜蛾、莖腐病、花腐病等,天氣乾旱時注意防治硃砂葉蟎。高溫、高溼易感染莖腐病。
草地貪夜蛾危害入侵鎮巴,繫世界「十大」植物害蟲,可危害80多種農作物,該縣目前已部署監測全力防控。你怎麼看?
孔雀草

別名:小萬壽菊、紅黃草
(菊科、萬壽菊屬)
株高20~40cm。莖帶紫暈,分枝緊密。葉對生,羽狀裂,裂片披針形,緣有齒,葉具油腺點,有異味。頭狀花序,舌狀花金黃色、橙色,基部或邊緣有紅色斑,花期6~9月。
栽培品種有:單瓣、重瓣、雞冠型等;有純黃、淡黃、橙色、紅褐色或紫紅色斑點。
喜光,不耐蔭,耐熱,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耐旱力強,忌水溼。
1、播種或扦插繁殖,以播種為主。春播,40~70天可開花。早春育苗儘可能提高溫度,在低溫條件下,如溼度過高易誘發疫病。表現為莖基部呈現水漬狀,繼而壞死倒伏,故多行秋播。幼苗長出2~3片葉時分栽1次。
2、定植:苗高7~8cm時可行定植,株行距20cm×20cm。
3、養護:①花後修剪殘花。②雨後應及時排澇。③生長期每30~45天追施腐熟有機肥或複合液肥1次。④注意防治小青花金龜、花腐病等。
雛菊

別名:春菊
(菊科、雛菊
屬)
株高15~30cm。葉基部簇生,翠綠色,匙形或倒卵形,先端鈍圓,緣具圓鈍粗齒。頭狀花序單生,花梗自葉叢中抽出,舌狀花條形,單瓣或重瓣,有白、粉、硃紅、深紅、紫色等,中央管狀花黃色,花期4~6月。
栽培品種有:拉丁舞、園圃、麥迪斯雛菊等。
喜光,較耐寒。適生疏鬆、肥沃土壤。
1、播種繁殖為主。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於露地苗床,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移栽。開溝灌透水,按10cm左右距離擺苗,每3一4株為一叢。經3~4周進行第二次移植,株行距15cm。11月下旬澆灌封凍水,苗床蓋一層葦蓆,上面用土覆蓋越冬。2月下旬至3月上旬分次去土,至揭去葦蓆。
2、定植:株行距20cm×20cm。
3、養護:①生長季節保證水肥供應。②注意防治白粉病。
翠菊
別名:江西臘
(菊科、翠菊屬)
株高30~80cm。全株被白色短毛,莖多分枝,具稜脊。葉互生,卵形至長卵形,緣有粗鋸齒,葉柄有狹翅。頭狀花序單生,花復瓣,外側舌狀花白、粉、玫瑰紅、藍、紫等色和深淺不同的變化,中央筒狀花黃色,花期7~10月。
栽培有:高型、中型、矮型種。
喜光、不耐蔭,稍耐寒,京津地區秋播幼苗冷床可越冬。適肥沃、溼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水澇,忌連作。
1、播種繁殖。①高型種,夏季播種,秋季開花。②中型種,5~6月播種,8~9月開花。8月播種,於冷床越冬,翌年5~6月開花。③矮型種,2~3月於溫室播種,5~6月開花;4~5月露地播種,6~7月開花;7月上旬播種,可於「十一」開花;8月上中旬播種,幼苗於冷床越冬,翌春「五一」開花。幼苗長出3~4片葉時,分栽1次,長至7~8片葉時摘心促生分枝。
2、定植:株行距20cm×20cm。
3、養護:①生長期不宜灌水過多,防止苗木徒長倒伏。乾旱季節適時灌水。②生長期宜每半月施1次氮、磷、鉀複合液肥。③注意防治銀紋夜蛾、小青花金龜、二斑葉蟎、斑枯病等。
皇帝菊
別名:黃帝菊、黃星花
(菊科、黃星花屬)
株高30~50cm。全株粗糙,節間短。葉對生,斜卵形,緣疏生鋸齒。頭狀花序頂生,花徑2cm,舌狀花橢圓形,金黃色,管狀花黃褐色,密集,花期4~10月。
栽培有:天星、金球、德比系列。
喜光,耐熱,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稍耐旱,忌水澇。常作1年生栽培。
1、播種繁殖。穴盤播種 ,基質以蛭石為宜。每孔穴1~2粒種子,覆一層薄土,保持溼潤。
2、定植:幼苗長出6~8片葉時進行定植,株行距25cm×25cm。
3、養護:①灌水應見溼見幹,土壤過溼,常致下部葉片枯黃。高溫季節灌水應在上午10時前進行。雨後及時排水。②生長期每半月澆灌1次複合液肥。③注意防治蚜蟲、枯萎病、炭疽病、小青花金龜、大造橋蟲等。
金盞菊
別名:黃金盞
(菊科、金盞菊屬)
株高30~50cm。全株被白色毛。葉互生,長矩圓形,全緣或疏生齒,葉基部抱莖。頭狀花序單生,邊緣舌狀花單瓣或重瓣,有淺黃、橘黃、橙紅色等,花期4~10月。
栽培品種有:幸運、棒棒金盞菊等。
喜陽光充足,不耐蔭,有一定耐寒力。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忌酷暑炎熱、忌潮溼。
1、播種繁殖。華北地區於9月上旬播於露地苗床,幼苗經移植後,於10月下旬假植於苗床內,11月下旬澆灌封凍水後,覆蓋草簾保護越冬。3月下旬移植至苗床養護。
2、定植:4月中、下旬進行定植,株距20cm~25cm。
3、養護:①苗高15cm右時,摘除側芽。②注意防治小青花金龜、煙薊馬等。
黃金菊
(菊科、茼蒿菊屬)
莖直立,多分枝。葉淺綠色,二回羽狀深裂。頭狀花序頂生,花梗細長,花徑約5cm,單瓣或重瓣,舌狀花黃色或淺黃色,中央管狀花金黃色,花期5~9月。
喜陽光充足,稍耐寒,不耐炎熱。宜肥沃沙質壤土。
播種繁殖。春季種子與細砂混合播種。
2、定植:株行距30cm×40cm。
3、養護:①旺盛生長期,可每半月追施一次富含磷、鉀肥的稀薄液肥,控制氮肥施用量,灌水不可過多,防止植株徒長和倒伏。②盛花後或植株生長過高時,可通過修剪延長花期和控制株高。
黃晶菊
別名:黃濱菊
(菊科、茼蒿菊屬)
株高15~25cm。葉對生,匙形或線形,羽狀或3淺裂。頭狀花序,單生,花梗細長,花徑4~5cm,外緣舌狀花單瓣,鮮黃色,中央管狀花深黃色,花期4月下旬~7月。
喜陽光充足,較耐寒,不耐高溫。對土壤要求不嚴,忌水澇。
1、播種繁殖。適宜溫度15~20℃,覆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苗床或播種盤需用薄膜覆蓋,保持土壤溼潤,播後4~5個月可開花。
2、定植:幼苗長出4~5片真葉時可進行定植,株距15cm~20cm。
3、養護:①生長期每半月澆灌1次氮、磷、鉀複合液肥,。②花後剪去殘花,可再次開花。
白晶菊
別名:春梢菊
(菊科、茼蒿屬)
株高15~20cm。單葉互生,一至二回羽狀裂。頭狀花序頂生,花盤狀,邊緣舌狀花銀白色,中央管狀花金黃色,花徑3~4cm,花期4月下旬~7月。
栽培品種有:雪地白晶菊。
喜陽光充足而涼爽環境,忌高溫多溼,耐寒性差。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疏鬆、肥沃、溼潤的沙質壤土生長最好。
1、播種繁殖。秋季室內混砂播種,覆土厚度以剛不見種子為宜,保持土壤溼潤。幼苗長出4~5片真葉時,移入營養鉢冷室培育,翌春地栽。
2、定植:幼苗長至5~7片葉時脫盆定植,株行距20cm×20cm。
3、養護:①生長期,每半月追施1次氮、磷、鉀複合液肥。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液肥。②花後剪去殘花,可持續開花。③5月下旬種子開始成熟,及時採收。
花環菊
別名:三色菊
(菊科、茼蒿屬)
株高60~100cm。莖直立,多分枝,二回羽狀分裂,裂片線形。頭狀花序頂生,單瓣或重瓣,舌狀花白、黃、粉、紅、紫褐、暗褐等色,基部黃色或常二、三色呈複色環狀,花期4~5月。
喜光,耐寒性差,忌酷暑與水澇,適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土壤。
1、播種繁殖。採種經涼晒後放入冰箱內,在0℃~5℃貯存,播種時取出。種子細小播後不覆土,需用塑料簿膜或玻璃需蓋。
2、定植:幼苗長出3~5片真葉時進行定植,株行距20cm×25cm。
3、養護:生長期每半月追施1次腐熟有機液肥或複合肥。
波斯菊
別名:大波斯菊、秋英
(菊科、秋英屬)
株高可達100cm以上,莖枝開展,具溝紋。葉對生,二回羽狀全裂,裂片線形。頭狀花序單生在細長花梗上,舌狀花通常單輪,或不完全重瓣,前端截形或3淺裂,花白、粉紅、紫、紅色等,中央筒狀花黃色,花期7~10月。
栽培品種有:白花種、重瓣種等。
喜光,不耐蔭,耐寒性差,忌高溫。耐乾旱,瘠薄,忌水澇。自播繁殖力強。
1、播種繁殖。4月中旬露地苗床播種,幼苗需經分栽。也可於栽植地直接播種,出苗後進行2次間苗,密度過大,苗木生長細弱,易倒伏。
2、定植:待苗長至3~5片葉時進行定植,株距30~50cm。
3、養護:①本種植株高大,夏季易倒伏,待小苗長至5~6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摘心,側枝長出3~4片葉時,進行第二次摘心。連續數次可使植株矮化。②生長季節控制肥水,肥水過多,株叢易徒長和倒伏。株叢過高時通過修剪控制。③注意防治菊小長管蚜蟲等。
矢車菊
別名:藍芙蓉、翠藍
(菊科、矢車菊屬)
株高60~90cm。莖細長,多分枝,莖葉灰綠色,被白色短毛。葉互生,基生葉長橢圓狀披針形,中部以上葉條形。頭狀花序,單生枝頂,花重瓣,白、粉、紅、紫、藍色,邊緣舌狀花呈狹漏斗狀,具5~6齒裂,中央管狀花,細小,藍色,花期5~7月。
喜光,較耐寒,喜涼爽,忌暑熱。喜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水澇,自播繁殖能力強,喜密植。
1、播種繁殖。北方地區多行秋播,9月上旬播於露地苗床,小苗經1次移植,露地覆蓋越冬。也可於4月播於露地苗床。
2、定植:不耐移植,待長出5~6片葉時帶土球定植,株行距20cm×30cm。
3、養護:①生長期不可灌水過多。②雨季注意及時排澇。③開花前多施磷鉀肥。
蛇目菊
別名:兩色金雞菊、金錢菊
(菊科、金雞菊屬)
株高60~90cm。全株光滑,上部多分枝,枝條纖細。葉對生,二回羽狀深裂,裂片線形或狹披針形。頭狀花序呈鬆散的聚傘狀花叢,頂生,舌狀花多單瓣,8枚,黃色,基部或中下部紅褐色,中央管狀花暗紫色,花期6~9月。
栽培有:褐紅蛇目菊、矮蛇目菊等。
喜光,較耐寒,喜涼爽,不耐酷熱。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但以肥沃沙質壤土生長良好。自播繁殖能力強。
1、以播種為主,春播、秋播均可,也可扦插繁殖。3~4月播種,5~6月開花,出苗後間苗2次,然後任其自然生長。6月播種,9月開花。9月露地播種苗,需將幼苗起坨分栽1次,10月下旬囤入冷床保護越冬,來年春天露地定植。
2、定植:帶土球移植,一般株距40cm,矮生種20cm~25cm。春季可直接播種於花境,出苗後適時進行間苗。
3、養護:①生長期間要控制水肥,切勿過多,否則會引起枝葉徒長,開花少,易倒伏。雨季要注意排水。②生長季節追施1次液肥。③注意防治煙薊馬。
銀葉菊
(菊科、矢車菊屬)
株高50~80cm。莖直立,多分枝,全株密被白色柔毛。葉互生,銀白色,緣具1~2回羽裂。頭狀花序,管狀花淡黃色,花期6~9月。
耐寒性差,在京津地區不能露地越冬。有較強的耐旱能力,不耐酷暑和土壤高溼。耐修剪。
1、扦插繁殖。
2、定植:株距20cm×20cm
3、養護:①露地栽培以土壤適度偏幹為宜,水大則爛根,雨後應及時排澇。②生長季節應適時摘心,控制株高,防止下部禿裸。
藿香薊
別名:藍翠球
(菊科、藿香薊屬)
株高20~60cm。多分枝,莖節間易生根,全株被白色柔毛。葉對生,卵形至菱狀卵形,緣有鈍圓鋸齒。頭狀花序排成聚傘狀,花小筒狀,密集,有白、粉紅、藍紫、淡藍等色,花期7月至霜降。
栽培品種有:夏威夷等。
喜光、略耐蔭,不耐寒,故在北方多做一年生栽培。不耐酷暑。對土壤要求不嚴,耐旱,適應性強,忌土壤過溼。
1、播種或扦插繁殖,多采用播種繁殖。①4月初露地播種,覆土厚度以蓋住種子為宜,待幼苗長至3~4cm時進行分栽。②5~6月,剪取頂端嫩枝長5~6cm插穗,保留上部3~4片葉,扦插深度約2cm。
2、定植:幼苗長至7~8cm時進行定植,株距25cm~30cm。
3、養護:①植株6~7片葉時進行摘心,生長期摘心2~3次。②花後進行重剪,老枝保留5~6cm。同時疏去過密枝。③注意防治蚜蟲、鏽病、根腐病等。
觀賞向日葵
別名:小葵花
(菊科、向日葵屬)
株高100~300cm。莖直立,具粗硬剛毛。葉互生,寬卵形。頭狀花序,大型,單生或排列成傘房狀,舌狀花開展,黃色,不結實。中央管狀花紫色或褐色。花期6~9月。
常見栽培有:大花重瓣向日葵、重瓣矮生向日葵、紅花向日葵、櫻紅向日葵等。
喜光,不耐蔭,不耐寒,喜溫暖。適應性強,對水肥要求不嚴,肥沃土壤生長較好。
1、播種繁殖:4月直接播於露地苗床,每穴播種2~3粒,苗長出2片葉時,保留1健壯植株,7~10月開花。7月中旬播種,9~10月可開花。
2、定植:苗高10cm時可行定植,株距50cm~60cm。定植時施足底肥,以腐熟的人糞尿和骨粉、磷肥做基肥。
3、養護:①適時灌水,不可過於乾燥。②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每半月進行1次根外追肥。③高稈向日葵和花蕾較多的,要及時設立立柱支撐,防止倒伏。④生長季節注意中耕鋤草。⑤及時防治鏽病、白粉病、棉鈴蟲等。
堆心菊
(菊科、堆心菊屬)
株高60~100cm。葉互生,下部葉闊披針形,常脫落,上部葉狹披針形。頭狀花序單生或成傘形花序,舌狀花檸檬黃至黃色,管狀花半球形,黃色,花期7~10月。
同屬栽培有:紫心菊。
喜光,耐寒性稍差。多作一、二年生栽培。耐瘠薄,喜排水良好的土壤。
1、播種或分株繁殖。①春播苗當年多不開花。②宜每年春季分株更新一次,促進株叢旺盛生長。
2、定植:株行距30cm×45cm。
3、養護:①6月中旬摘心一次,促進分枝,增加開花量。②防止水肥過大,生長過旺時易倒伏,適時修剪控制。③注意防治黑斑病、白粉病、蚜蟲等。
石竹
(石竹科、石竹屬)
株高30~50cm。莖直立或基部略呈匍匐狀,莖節膨大。葉對生,線狀披針形,基部抱莖。花單生或數朵頂生,單瓣或重瓣,花瓣外緣有三角狀小齒,花白、粉紅、紅色,或複色、雜色等,花期5~9月。
常見栽培有:鑽石、衛星、小威廉、冰糕石竹等。
喜光,耐寒。忌土壤鹽鹼,忌粘重土壤,忌水澇,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1、播種或扦插繁殖,以播種為主。①北方地區多行秋播,於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播於露地苗床,幼苗經分栽後覆蓋草簾防寒越冬。冬季溫暖有光照天氣需早揭晚蓋草簾,使其充分接受光照。待長出2~3片葉時進行1次移植,長至5~6片葉時即可行定植。②5月開花。春播,秋季開花。
2定植:株行距20cm×25cm。
3養護:①7月對植株進行重剪,9~10月可再次開花。②灌水不可過勤、過量,避免土壤過溼。③注意防治葉斑病、枯萎病等。
彩葉草
(脣形科、彩葉草屬)
株高30~80cm。莖四稜,基部木質化。葉對生,菱狀卵圓形,緣具齒牙。葉綠、金黃、藍、紫、玫瑰紅色,或同一葉片著生2種顏色,或具斑紋等。花小,兩脣狀,藍白色,花期8~9月。
喜陽光充足,蔽陰處生長不良,不耐寒。適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水澇。
1、播種或扦插繁殖。①一般播種在2~3月於室內進行,待苗高6~8cm時進行分栽。②取健壯植株枝端3個節作插穗,插於河沙中,極易成活。
2、定植:脫盆栽植,株距20cm~25cm。
3、養護:①生長季節通過摘心或修剪控制株高,新芽不久萌發,植株很快成形。②灌水不宜過勤或過量,防止苗木徒長,以免造成下部禿裸和倒伏。③注意防治尺蛾、甜菜夜蛾、茶翅蝽、紅脊長蝽、麻皮蝽等。
醉蝶花
(白花菜科、醉蝶花屬)
株高80~120cm。莖直立,全株有強烈氣味和粘質腺毛。掌狀複葉,小葉5~7枚。總狀花序,花瓣4,具長爪,雄蕊藍紫色,遠遠伸出花冠,花白粉、粉,紫紅色等,花期6~9月。
喜光、也耐半蔭。耐乾旱、炎熱。適應性強,耐修剪,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水澇。鬚根少,不宜移植。
1、播種繁殖。4月上旬露地播種,待長出2片真葉時,按10cm左右距離及時分栽。
2、定植:苗長出6~8片葉時進行定植。株行距60cm×70cm。
3、養護:①定植後及時灌水,搭遮陽網,待緩苗後撤除。②生長期不可過量灌水,防止苗木徒長。③花期需追施液肥1~2次。④注意防治桃蚜、白粉蝶等。
四季海棠
(秋海棠科
、秋海棠屬)
株高15~45cm,莖直立,稍肉質。葉互生,有光澤,卵形至卵圓形,葉基偏斜,葉緣有鋸齒和疏毛,葉綠色、紫紅色,或綠略帶紫暈。聚傘花序,單瓣或重瓣,花色以紅、粉、白等色為多。地栽花期4~10月。
喜溫暖溼潤氣候,略耐陰,不耐寒。喜疏鬆、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怕澇,忌日光曝晒。
1、繁殖:扦插繁殖宜在4~5月間,將河沙清洗、晒乾後置於苗床或盆中,剪取強壯枝條,每段帶3~4個節,按株行距3cm×4cm扦插,插後適當遮陰,噴水保溼。分栽後上盆養護,苗期需摘心2~3次,促其分生側枝。
2、定植:脫盆栽植,搬運容器苗和脫盆時,切勿損傷莖葉。株行距15cm×15cm。
3、養護:①灌水見幹見溼,不可灌水過勤、過多,高溫、高溼根莖易腐爛。②高溫季節,上午10時至下午4時不可灌水,以免對植物造成傷害。③雨後注意及時排水。⑤及時防治根腐病、棉蚜、灰黴病等。
夏堇
別名:藍豬耳
玄蔘科、翼萼屬)
株高20~50cm。莖4稜,多分枝。葉對生,卵狀心形,緣具鈍鋸齒。總狀花序,頂生,花玫瑰紅、紫羅蘭、藍白雙色等,上脣2裂不明顯,下脣3裂,中裂片具黃色斑塊,花7~10月。
常見栽培有:熊貓、小丑等。
喜高溫,耐炎熱,耐半蔭,不耐寒。較耐旱,忌水溼,對土壤適應性強,喜溼潤而排水良好土壤。
1、播種繁殖。種子需混細沙播種,幼苗長出5片葉時可行移植。
2、定植:脫盆栽植,株行距15cm×15cm。
3、養護:①盛花期應保持土壤溼潤。②生長期每月施2次複合液肥。
金魚草
(玄蔘科、金魚草屬)
株高20~90cm。莖直立,多分枝呈叢生狀。葉長橢圓狀披針形,全緣,上部葉互生,下部葉對生。總狀花序頂生,花筒狀脣形,基部膨大成囊狀,上脣直立,2裂,下脣3裂,向外開展,有白、黃、粉、紅、紫色或複色,花期6~9月。
常見栽培有:火箭、花雨、塔希提島等。
喜光,略耐蔭,稍耐寒,怕酷暑。適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耐輕度鹽鹼,忌粘重土。常作一、二年生栽培。
1、以播種繁殖為主。①北方地區於8月下旬進行秋播,待幼苗長出4~5片真葉時移植並摘心,小苗於冷床假植,蓋上玻璃,夜晚覆蓋蒲簾越冬。幼苗長出後應移植1~2次,高、中性型品種長至4~5對葉時進行摘心。②6~7月或9月進行扦插繁殖。
2、定植:待幼苗長出7~8片葉時可行定植,一般矮性種株距15cm~18cm,中性種23cm~30cm,高性種40cm~50cm。
3、養護:①當新生側枝長至3~4片葉時再一次摘心。②花後剪去殘花花莖,促側枝開花。③花前追施2次液肥,花期停止施肥。④灌水不可過勤,土壤不可過溼,雨後及時排澇。⑤注意防治桃蚜、葉斑病等。
三色堇
別名:蝴蝶花、貓兒臉
(堇菜科、堇菜屬)
株高15~25cm。莖多分枝。莖生葉狹橢圓形,緣具圓鈍鋸齒。花大,單生,形似蝴蝶,有白、黃、紫三色,花中央深色斑塊如貓兒臉。或白、黃、堇、藍、紫、青等單色或2色,或2、3種顏色對稱地分佈在花瓣上,花期5~9月。
常見栽培有:賓哥、艦隊、皇冠、水晶宮等。
喜光,喜涼爽環境,較耐寒,忌高溫多溼。適肥沃、排水良好土壤,在乾旱、瘠薄、粘重土壤生長不良。
1、以播種繁殖為主。一般於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移植,10月中旬再移入冷床越冬。如3月初在室內播種,6~9月可開花。
2、定植:必須帶土球移植,株行距20cm× 20cm。
3、養護:①適時灌水,每月追施1次液肥。②注意防治根腐病、葉斑病,薊馬。薊馬危害留下灰白色斑點,嚴重時花瓣捲縮,花提前凋謝。
虞美人
(罌粟科、罌粟屬)
株高30~60cm。莖細長,莖葉均有毛,有乳汁。葉互生,具不整齊羽狀分裂。花單生,花梗長,含苞時常下垂,開花後花朵向上,花瓣4,質薄,有白、粉、紅、紫色,或具斑點,或具不同顏色的外緣,單色或複色等,花期5~7月。
喜陽光充足和涼爽氣候,不耐寒。忌高溫、高溼環境,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生長良好,開花豔麗。
1、根系深長,鬚根少不耐移植①必須直播栽培。春季4~5月混沙直播於花境,用草簾覆蓋,出苗後將過密、細弱的幼苗拔去,至苗高5~6cm時再間苗一次,其後每隔15~20天進行間苗,待苗間距達到15cm~25cm時停止間苗。6~7月開花。②可直接播種於花鉢、花盆內,供佈置花壇用苗。
2、定植:容器苗脫盆栽植,營養鉢播種苗可連鉢一起栽植。株距25cm~30cm 。
3、養護:①生長期適當施肥,但不可施肥過多,花期停止施肥。②灌水易見幹見溼,土壤經常潮溼易發生病害。③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等。苗期防治枯萎病,待子葉出苗後,每7~10天噴灑1次殺菌劑,連續2~3次。
紅花酢漿草
別名:三葉草
(酢漿草科、酢漿草屬)
株高20~30cm。小葉3枚,綠色,倒心形,葉柄細長。 不規則傘形花序,花粉紅、深桃紅色,花期6~9月。
常見栽培有:酢漿草、紫葉酢漿草。
喜溫暖、溼潤環境,耐蔭,不耐寒,喜沙質壤土。
1、播種或分株繁殖。①播種苗當年可開花。②老株5~6年需進行分株更新復壯,分栽適宜時間3月初至4月底或夏季休眠後進行。將老株垂直掘出,去枯殘葉,摘除1/2老葉。用利刀切割下部老鱗莖,切口部位在第一或第二個新鱗莖下面為宜。鱗莖傷口處用新鮮草木灰蘸一下,防止傷口腐爛。每株可繁殖3~9棵小苗。
2、定植:穴植株行距25cdm×35 cm,穴深8~10cm,每穴放4~6株,復土3~4cm。栽植2~3天后灌水。
3. 養護:①每月灌一次水即可。②球莖需挖出沙藏越冬,莖溫不宜低於5℃。③夏季易受二斑葉蟎危害,發生時隔週噴1次殺蟎劑。
矮牽牛
別名:喇叭花
(茄科、碧冬茄屬)
株高20~40cm。多分枝,呈匍匐狀蔓生,全株密被粘毛。莖上葉對生,下部葉互生,卵形,全緣,質軟。花大,花冠漏斗狀或喇叭狀,花單瓣或重瓣,邊緣有皺褶或波狀淺裂,有白、粉、紅、紫、堇等色,及各種彩斑鑲邊等,花期4~10月。
常見栽培有:情人、夢幻、飛龍、瀑布、誇張矮牽牛等。
喜光、對高溫適應性強,不耐寒。忌積水,土壤施肥量大、過溼,常導致植株徒長,造成倒伏,或莖葉腐爛。
1、播種、扦插繁殖,以播種為主。①可於4月露地進行春播,或9月上旬秋播,基質需經高溫消毒,播種箱應覆薄膜或玻璃板。分栽後待幼苗長至苗高7~8cm時,自基部4~5cm處摘心,摘心2~3次。②重瓣品種多不結實,應於5~6月或8~9月,取根際萌發的嫩枝作插穗扦插繁殖,基質需消毒。
2、定植:8片葉時進行定。定植時施入基肥,帶土球移植, 株行距30cm×40cm。
3、養護:①土壤保持溼潤,但不可過溼,防止灰黴病發生。②最後一次摘心應在預定花期前7~10天。盛花期後,將枝條進行短截。③生長期15~20天施1次液肥。④及時清除病葉、枯葉。苗期易發生猝倒病,注意防治棉蚜、莖腐病、花葉病、灰黴病、葉枯病、枯萎病、花薊馬、卷葉蛾、白粉蝨、紅脊長蝽等。避免噴施殺滅菊酯,以免發生藥害。
曼陀羅
別名:洋金花
(茄科、曼陀羅屬)
株高100~150cm。全株光滑,主莖常木質化,上部呈二歧狀分枝。葉大,廣橢圓形,緣具不規則波狀裂或疏生淺齒。花冠漏斗狀,萼筒淺綠色,上部白色,花期6~9月。
同屬栽培有:紅花、重瓣曼陀羅,毛曼陀羅等。
喜光。不擇土壤,耐乾旱,耐瘠薄,耐鹽鹼。生長強健,病蟲害少,種子自播繁衍力極強。
1、春季播種繁殖。3~4月於溫室或苗床播種,出苗後進行1次移植,上盆養護。
2、定植:脫盆栽植,株距100cm~120cm。也可直接露地播種,穴深3~4cm,每穴撒入種子5~6粒,覆土厚度以蓋沒種子為宜,出苗後進行間苗。
3、養護:水肥管理粗放。注意防治黑斑病、黃萎病、棉鈴蟲等等。
觀賞穀子
(禾本科、狼尾草屬)
株高120~150cm。莖桿直立,粗壯,不分枝。葉互生,條狀披針形,中脈下陷。圓錐花序柱狀,頂生,主軸密被絨毛。莖杆、葉、花序均為紫色。
喜光,不耐寒。適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土壤。分櫱能力強,抗病性強。
1、播種繁殖。
2、定植:株行距30cm×40 cm。
3、養護:①旺盛生長期及高溫季節,應保證水分供應。②出現花蕾時,適時追肥。
雞冠花
(莧科、青葙屬)
株高30~90 cm。莖直立,有縱稜線,上部扁平。葉互生,卵形、卵狀披針形、線狀披針形等,全緣。葉色有綠、黃綠、紅、紅綠相間等色。頂生肉質穗狀花序,形似雞冠,顏色有黃、橙、紅、玫瑰紫和紅黃相間等色,花期7~10月。
常見栽培有:普通雞冠、子母雞冠、圓絨雞冠、鳳尾雞冠花等。
喜高溫和乾燥氣候,不耐寒。適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自播繁殖力強。
1、播種繁殖。播種期因品種不同而不同,一般品種可於4~5月播於露地苗床,6月初播種可在10月初開花。株型高大品種,生長期較長,應於3月溫室播種。覆土厚度以種子隱約可見為宜,幼苗2~3片真葉時,分栽1次。
2、定植:6月上旬露地定植,株行距30cm×30cm。
3、養護:①高溫季節必須適時灌水,保持土壤溼潤,但不可灌水過勤或過量,防止植株徒長。澆水時避免將泥濺到莖葉上,以防造成腐爛脫葉。②大雨後應及時排水。③花謝後植株黃化枯萎,應將殘株及時清除。④注意防治蚜蟲、葉斑病、葉腐病、莖腐病、兔絲子等。
大花馬齒莧
(馬齒莧科、馬齒莧屬)
株高10~15cm。莖葉肉質,多分枝。葉互生,長橢圓形,質厚。花頂生,花瓣5或10,白、紅、黃色,花期6~7月。
喜光,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怕澇。
1、播種或扦插繁殖,以扦插繁殖為主。
2、定植:株行距18cm×20cm
3、養護:可粗放管理①禁止遊人進入踩踏。②土壤不旱不灌,避免灌水過多,防止爛根。高溫季節,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前不可灌水,以免對植物造成傷害。③及時拔除雜草。
半支蓮
別名:死不了、太陽花
(馬齒莧科、馬齒莧屬)
株高15~20cm。莖近匍匐伏生長,莖葉肉質,葉互生,長柱形。花單生或數朵簇生,花瓣5或重瓣、半重瓣,有白、淡黃、橘黃、紅、粉紅、紫色等,花期6~10月。
栽培品種有:白天鵝、小花邊等。
喜陽光充足而乾燥環境,不耐寒。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自播能力強。
1、播種或扦插繁殖。①扦插繁殖極易成活。6~8月,剪取嫩莖5~6cm作插穗,插於素沙土中,少澆水,7天左右生根。②4~5月露地播種,覆一層薄土,上面蓋薄膜,發芽後覆薄土2~3次,使幼苗根系埋入土中,防止倒伏,經1次分栽後可行定植。
2、定植:一般作裸根移植,株行距25cm×30cm。
3、養護:①苗高7~10cm時進行摘心,連續2~3次。②生長季節不需經常灌水,旺盛生長期及乾旱時再澆。③剪去開過花的枝條,有利持續開花。
美女櫻
別名:草五色梅
(馬鞭草科、馬鞭草屬)
株高20~30cm。莖四稜,全株被灰色柔毛。葉對生,長橢圓形或披針狀三角形,緣具圓齒,或基部有裂,葉面粗糙。穗狀花序頂生,花小而密集,花瓣5,有紅、白、粉、黃、橙、藍、紫色等,花期5~10月。
栽培品種有:浪漫、水晶、石英、理想、迷神美女櫻等。
喜光、不耐蔭,耐寒力稍差,京津地區多作一年生栽培。極不耐旱,喜溼潤。
1、扦插或播種繁殖,以播種繁殖為主。①4月露地苗床播種,7月可開花。②取插穗長8~10cm,播於素沙中,春季溫室苗床和夏季露地均可進行扦插。
2、定植:定植株行距25cm~30cm。
3、養護:①定植後摘心2~3次,促分生二次枝。②生長季節保持土壤溼潤,但水分過多會導致莖枝細弱、徒長,開花少。③每半月施一次薄肥。④花後剪去殘花,株叢鬆散,冠型不整齊時,可自地面留茬8~10cm短截,及時灌水、追肥,促使新芽萌發,再次開花。
羽扁豆
別名:魯冰花、多葉羽扁豆
(豆科、羽扁豆屬)
株高60~150cm。掌狀複葉,多基生,小葉9~16枚,葉背被密毛。總狀花序排列成緊密圓錐狀,頂生,花冠蝶形,旗瓣直立,龍骨瓣為頂端聯成一體的翼瓣所包被,花白、粉、黃、紅、橙紫、藍紫等色,花期5~6月。
喜光、略耐蔭,耐寒。忌鹼性土,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土壤,怕澇。常作2年生栽培。
1、播種或分株繁殖。①園藝品種用扦插繁殖。②催芽後播種繁殖,3~4周發芽。大苗不宜移植需容器育苗或直播。③分株一般2~3年宜進行一次。
2、定植:脫盆栽植,株行距50cm×50cm,定植前多施磷肥。
3、養護:①春季、9月上旬前,施複合肥,9月中旬後不再施肥。②生長季節,宜保持土壤潮溼。花後剪去殘花,促進再次開花。③注意防治葉斑病。
二月蘭
(十字花科、諸葛菜屬)
株高30~70cm。基生葉近圓形,緣具不整齊鋸齒;頂生葉腎形或三角狀卵形,葉無柄;側生葉呈歪卵形,有柄。總狀花序頂生,花瓣4,深紫或淡紫色,花期4~6月。
耐蔭性強,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少病蟲害。
1、繁殖:多行播種繁殖。
2、定植:株行距25cm×25cm。
3、養護:可粗放管理。注意防治潛葉蛾、蚜蟲等。
羽衣甘藍
別名:彩葉甘藍
(十字花科、蕓薹屬)
株高30~40cm。葉片寬大、被白霜,層層重疊如蓮花狀,中心葉有綠、白、乳黃、紫、肉色等,葉緣有有平展、皺縮、淺羽裂或深羽裂之分,有綠、紅、紫紅、粉色等,
栽培有:大阪、東京、名古屋等。
喜光,耐寒力較強,喜涼爽環境。適疏鬆、肥沃土壤。
1、播種繁殖。7月中、下旬播於露地苗床,幼苗長出2~3片葉時,進行第一次移植,待長至6~7片葉時進行第二次移植,移植後適當遮蔭。10月裝入容器於半蔭處緩苗,新根長出後恢復正常養護。
2、定植:脫盆或帶盆栽植,株距15cm~20cm。
3、養護:注意防治甘藍夜蛾。
一串紅
別名:西洋紅
(脣形科、鼠尾草屬)
株高30~80cm,莖四稜,節間常有紫色橫紋。葉對生,卵形,端漸尖,緣有鋸齒。假總狀花序頂生,花萼鍾狀,花冠脣形,上脣全緣,下脣2裂,宿存,花冠、花萼均為紅色,花期4~10月。
常見栽培有:帝王、皇后、熱線、展望、莎莎、小探戈等。
喜光,略耐蔭,不耐寒。適肥沃、疏鬆土壤。
1、播種或扦插繁殖。①8月中下旬露地苗床播種,10月中旬上盆於溫室假植,翌年「五一」開花。2月下旬至3月上旬溫室播種,經1次移植,上盆養護,「十一」開花。種子需經催芽,播後覆土宜薄,上面遮蓋葦簾保溼。幼苗長出3~4片葉時進行一次摘心。②7月剪取枝條先端12cm,剪去下面和上端部分葉片,插後覆蓋葦簾,供「十一」用花。
2、定植:幼苗長至7~8片葉時即可定植,株距25cm一30cm。
3、養護:①新生枝長出3~4片葉時再次摘心,連續數次。②利用摘心控制花期,花後剪去花序30天左右可再次開花。③花期需15~20天追施液肥1次,應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苗木徒長。④注意防治棉蚜、銀紋夜蛾、大造橋蟲、硃砂葉蟎、二斑葉蟎、同型灰巴蝸牛、疫病、葉斑病、花葉病、兔絲子等。
地膚
別名:掃帚苗
(藜科、地膚屬)
株高40~100cm。莖直立,多分枝,呈緊密卵形至圓球形。葉互生,線形,質柔軟,秋季氣溫下降時由草綠色變暗紅色。
變種:細葉地膚。
喜光,不耐寒,耐炎熱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耐鹽鹼,耐修剪,自播繁殖能力強。
1、露地播種繁殖。4月上旬,將苗床整好耙平,待灌水滲下後,撒一層細土,再將種子均勻撒播,播後覆一層薄土。待苗高6cm時進行移栽。
2、定植:帶土球移植,大苗脫盆栽植,株行距30cm×30cm。
3、養護:①土壤乾旱時適時灌水。②落葉後及時剪去地上枯萎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