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三角梅栽培與管理技術
盆栽三角梅栽培與管理技術
陳玉霞
一角梅葉靚花豔,花期特長又耐旱、 耐熱,可用於花棚、花廊、花柱,還可以片植作為綠籬,或製作成盆景或盆栽,是一種優良觀賞花木。
苗木選擇
三角梅一般選用健壯、無病蟲害的扦插苗或高壓苗。若想培育盆栽,花盆應根據扦插苗地徑確定,材質可選用塑料盆、陶瓷盆等硬質容器。一般地徑1~2cm的苗用直徑20cm左右的盆,地徑3~4cm的苗用直徑35~40cm的盆,地徑5cm以上的苗用直徑40~50cm的盆,以此類推,以地徑的10倍左右為宜,以給植株留足生長空間。
基質
三角梅栽培基質要求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整體呈弱酸性,可選擇壤土或沙壤土,拌入12%左右的有機肥。若選用黏土,可摻入適量珍珠岩等顆粒狀基質增加透氣性。施加的有機肥可選擇動物糞便堆漚或商品有機肥,要求腐熟充分。另外,在種植前基質需要進行消毒,以殺滅基質中潛在的病蟲害,消毒可採用噴施福爾馬林,然後燻蒸,也可以用辛硫磷加敵克鬆淋施的辦法。另外,每年必須進行1次翻盆換土,最佳時間為早春萌動前,可提前用消毒剪除過密枝和衰老枝條。

移植
三角梅在生長季均可移植,移植前先在盆中加入1/3左右的基質,然後將苗木的枝葉和根系進行適當修剪、放入盆中,填人基質距盆面3Crn處,礅實、澆透水。
三角梅主要移植主要以扦插為主,扦插時間選在5~6月,溫度以20℃~30℃為宜。選用1~2年生成熟木質化枝條,剪取長度為10~20cm左右,將靠近底端的葉片去除,保留2~3個葉片。處理好的枝條插入到砂盆4~6cm,盆士可選用3:1的素沙土和腐殖質或鋸末加水拌勻後使用,插前可用生根粉浸泡以加速生根,之後用塑料膜將插條包好以維持溼潤環境。
扦插完成的植株放置在通風、陰涼處,15天內可見稀疏光線,待25~30天左右生根後,可以進行充分光照。2~3個月可進行分盆。
此外,高插繁育方法利用懸空插條的方法進行繁殖,可在不影響原株正常生長的條件下,獲得較為完整的新植株。但由於產量低,適宜於範圍較小。

苗木管理
溫度 三角梅生長和繁育受所處的環境溫度的影響較大,生長期的最適溫度為15℃~25℃,開花期最適溫度為15℃~30℃。三角梅喜高溫高溼、耐旱耐熱,但不耐低溫。一般除了冬季,三角梅對溫度要求不高,最基礎的常溫即可。在夏季高溫時則需要適當的噴水控溫,更有利於生長。冬季低溫時將三角梅放在溫暖處,冬季養護要多注意保溫保暖。
水分 三角梅生長期需水量較其他的花卉偏少,保持盆土不幹不溼的狀態即可,平日按「間幹間溼,見幹澆透」的原則進行補水,生長旺季及高溫季節增加澆水量,生長緩慢期控則需制澆水次數和澆水量,以預防基質積水,造成根部腐爛。
春、夏兩季為快速生長期,應充分澆水以滿足枝葉快速生長的需求。在植株生長健壯後注意控水。秋、冬季是三角梅的開花季,澆水不宜過多,且不宜淋澆,以免水澆到花瓣上導致花朵脫落。另外,隨著溫度降低,澆水量應逐漸減少,冬季溫度較低時宜保持盆土偏幹,以避免凍傷。
光照 三角梅屬喜陽植物,一般生長期需強光照,開花期則為短日照,需要合理的調節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剛移植時宜適當遮陰,定植後則不宜再遮陰,以免光照不足導致植株徒長,影響開花。三角梅開花期宜擺放在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位置。每天光照8~12小時,以開花更多,狀態好時可以爆滿盆。

施肥 三角梅雖耐貧瘠,但也需要定時施肥。植株定植成功、恢復生長後可以開始施肥,初期以稀薄有機水肥為主,濃度為10~100倍液。在生長期肥水要充足,營養生長期可以使用氮磷鉀平衡複合肥,濃度為500~1000倍液,使植株生長健壯,若肥料供應不足,會導致植株生長不良,也易造成開花少或花朵小或花品相差、花質差。開花前2~3個月宜施用有機水肥加濃度為0.3%以內的磷酸二氫鉀。多施磷鉀肥,有利於花芽分化,保證花芽茁壯生長。
促花 促花最主要的方法是控制澆水量。控水也要適度,不可過度控水。
通常在開花前50~60天進行水分控制,澆水量約為平日的1/3。當植物看上去略微蔫時,補澆少量水,並保持3~4周,注意不可使植物出現落葉現象。通過控水,可使植物頂端生長停滯,花芽出現後可恢復正常的水肥管理。控水和促花宜選用健壯植株,還可以通過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如多效唑和其他修剪方法來促進花的生長,但控水是最常見、最有效的措施。
修剪 植物定植後開始正常生長時需要經常修剪,培養樹形,以促進枝條均勻分佈,形成球形冠狀樹形。當植物的樹冠密閉時應及時疏散花盆,不僅便於管理,而且可避免幼苗擠壓而破壞樹冠的形狀。
另外,三角梅樹枝過密會導致養分分散,無法促進花蕾萌發。在開花期間的落葉和落花需要及時進行清理,使樹形整潔、美麗。開花後進行整枝修剪,以調整樹形,疏除枯枝、過密枝、病弱枝及枝梢,以促進更健壯的新枝的生長,確保開花量和花朵品相。

病蟲害防治 常見病害有褐腐病、葉斑病。褐斑病發病常見於在花和幼葉上,發病後花、葉變褐萎垂,殘留於枝上。褐斑病的防治要做好通風,其次是修剪疏除病枝。藥物防治可用甲霜靈、百菌清或異菌脲500倍液噴施。葉斑病主要對葉片造成傷害,藥物防治可以用多菌靈、代森錳鋅500倍液或甲基託布津800倍液噴施。
三角梅常見蟲害有蚜蟲、介殼蟲等。蚜蟲主要危害新生葉芽和花芽,容易造成扭曲生長,嚴重時導致頂捎衰亡,可用1500倍吡蟲啉或3000倍抗蚜威噴霧防治。
介殼蟲多吸附在葉柄或嫩枝上,最好在幼蟲孵化期進行防治,可用滲透性較強的甲氨基阿維菌素類乳油2000倍液加噻嗪酮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