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神仙」海棠花竟是四川籍!如何「拿捏」它的花期?
<body>
「海棠」一詞最早見於唐代《百花譜》,並且被稱為「花中神仙」。種植海棠在唐宋都很流行,海棠在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據北宋《冷齋夜話》載,唐明皇李隆基召見楊貴妃,貴妃醉顏殘妝,不能行拜,唐明皇很是憐愛,說她就像海棠花沒睡醒一樣美麗可愛,這就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來。
海棠是薔薇科蘋果屬的灌木或者小喬木[1],高可達8米;小枝粗壯,圓柱形,幼時具短柔毛,逐漸脫落,老時紅褐色或紫褐色,無毛;冬天的芽呈現卵形,先端漸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數枚外露鱗片。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8釐米,寬2-3釐米。果實近球形,直徑2釐米,黃色,長3-4釐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海棠一般生長在平原或山地,海拔在50到2000米不等,主要分佈在河北、山東、陝西、江蘇、浙江、雲南等地。

據說四川就是海棠的老家,宋人沈立的《海棠百詠》第—首就這樣寫道:「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獨豔。萬株佳麗國,二月豔陽天。」所謂「二月豔陽天」,說得肯定是春海棠。不過在四川,木本海棠春天開過花後,有時秋天也要開放。四川的海棠多,還一年兩季開放,加之又是海棠的產地,所以到過四川的文人,多有詩詞吟誦。[2]
春分一候的花信是「海棠」,一樹海棠開,春日提前來,海棠花開代表著春天到來。海棠的花期是四到五月份,花期為一個月。不同品種的海棠開花時間也有不同,我國常見的海棠種類有西府海棠、貼梗海棠、垂絲海棠、湖北海棠、四季海棠、木瓜海棠、八稜海棠等。其中,四季海棠開花最為頻繁,花期從三月能持續至十二月,一年開花不斷。海棠不僅種類品種眾多,也因其豔美高雅,濃淡適中深受人們的喜愛,被賦予了「蜀客」「蜀錦」「川紅」「瓊花」等別緻雅稱,還有「花貴妃」「花尊貴」的稱呼,也被譽為「國豔」。
喜歡養花,擠擠也要種4種花,只因有「玉堂富貴」寓意,還顏值高
文人墨客筆下的海棠風情萬種,初春料峭時的海棠「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仲春雨後的海棠「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正值花期的海棠「春教風景駐仙霞,水面魚身總帶花」,秋露秋雨中的海棠「庭下秋棠開紫綿,映風含雨淨娟娟」,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因氣象改變而呈現出萬千姿態。然而海棠花的開花時間和花期長短與氣候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光照、溫度等氣候因子都會影響海棠花開花的早晚。同樣,當氣候反常時也會出現特殊情況。
2017年11月初的南京,溫度已經到了個位數,在長幹門附近的幾株海棠花卻二次盛開了,幾乎無葉的海棠樹上,既盛開著豔麗的花朵,又結滿了熟透的果實,形成了「花果同樹、花果同枝」的奇觀。這是因為這種海棠叫紫花海棠,紫花海棠是晚花品種,一般是在四月初到四月中旬開放,由於當年的溫度冷熱交替,花卉誤認為「春天來了」,於是便形成了這種奇觀。

我們也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讓海棠提前開花或者延長海棠的花期。每年春季開花一次的海棠花,如採用降溫、減水、遮光等方法,能使它在當年的秋季再次開花。具體方法是在7月上旬把盆栽的海棠花樹移到避雨的陰涼處進行降溫,減少光照,控制澆水。澆水量要逐漸減少,減至使植株葉片發黃自行脫落為止,以促使其休眠。然後繼續少量澆水。這樣經過35-45天的休眠期,再將植株置於全光照下,澆透水,加施液肥,使之甦醒萌發新芽。再經過7-10天,就能見到鮮豔奪目的海棠花。
這五種海棠花您認識嗎?請欣賞西府、垂絲、北美、貼梗、木瓜海棠

中國人民如此喜愛海棠,根本是在於它豐厚的文化內涵,人們稱讚它是「百花之尊」「花之貴妃」,同時將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麗和萬事吉祥的象徵。
參考文獻:
[1]王向光.觀賞海棠不同品種表型性狀分析[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範學院,2018.
[2]高鳳平.一樹梨花壓海棠[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3,No.410(07):59.
作者:胡君怡(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研究生)、呂典真(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本科生)
科學性把關:曠宗仁(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副教授)
來源: 光明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