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多肉靠技術還是靠環境?我是很想靠環境,但最後卻只能靠技術!


#冬日生活打卡季#

大家好,我是唐長老,最近有肉友問:多肉究竟是靠技術還是靠環境?你覺得養功跟環境哪個更重要?

養多肉靠技術還是靠環境?我是很想靠環境,但最後卻只能靠技術!

肉友的雪鳳

咱們養多肉究竟是靠技術還是靠環境?養功跟環境哪個更重要?

關於「養多肉究竟是靠技術還是靠環境」的問題,其實之前早有爭論,不過最近幾年已偃旗息鼓,因為大部分肉友都預設養多肉主要還是靠環境。不過我個人覺得這還是要分地區,像雲南山東半島這種多肉「開掛區」會較為依賴環境,而多肉「逆開掛區」和「包郵區」則更考驗大家的養肉技術。

養多肉靠技術還是靠環境?我是很想靠環境,但最後卻只能靠技術!

肉友「右手邊」的群生冷香

為什麼我會這樣講呢?那是因為「開掛區」氣候條件好,非常適宜於多肉生長,所以在這樣的地方養多肉已經無需太好的技術,只要有一個光照充足的養護環境,咱們隨便養一養多肉都會有很好的狀態。這就好比雷總當初說的:「站在臺風口,一頭豬都能飛起來」(我是拿來說事,不是罵人,開掛區的肉友不要介懷)。

養多肉靠技術還是靠環境?我是很想靠環境,但最後卻只能靠技術!

肉友「饒」的驚鴻仙子

至於身處多肉「逆開掛區」的肉友,那是想要的東西都沒有,而不想要的東西卻一大堆(「包郵區」的肉友還稍好有點)。例如冬天咱們想要充足的光照,卻三天兩頭不是下雨就是陰天;想要較大的溫差,結果最低氣溫8℃,最高氣溫卻是10℃。當夏天多肉不需要那麼多光照的時候,卻幾乎天天都是大太陽!

養多肉靠技術還是靠環境?我是很想靠環境,但最後卻只能靠技術!

開始出狀態的白菊

咱們養了多肉之後都知道溫度的變化在連續晴天和晴幾天又下一場雨的情況下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會導致溫度持續攀升,到時候就算拉了遮陽網,咱們放在樓頂或院子裡的多肉葉片都會被烤糊(去年8月份我的多肉就是如此)。而後者則能有效地控制溫度上升,使其基本保持在35℃左右(如果下雨時間長,溫度還會更低),這種情況下多肉度夏簡直毫無壓力。

養多肉靠技術還是靠環境?我是很想靠環境,但最後卻只能靠技術!

我的紅邊月影

當然我並不是說多肉「逆開掛區」環境不重要,主要是它靠不住,所以咱們就只能靠自己了!就拿我養多肉這麼多年來講,但凡氣候條件不錯且養護環境也好,那我就直接躺平不用努力了。不過多肉在「逆開掛區」只要能露養,同時你的養功又還不錯的話,那養出來的多肉也不會醜,只是出狀態的時間會相對晚一些而已。

養多肉靠技術還是靠環境?我是很想靠環境,但最後卻只能靠技術!

群生藍色蒼鷺

我樓頂的多肉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怎麼上色,我也不著急(主要是著急沒用),因為按照以往的經驗,它們通常要等到二月份左右才最好看,所以我只需把手裡的事情做好,然後默默等待就可以了。那我具體做了些什麼呢?首先自然是養一些在「逆開掛區」很好度夏且容易上色出狀態的多肉,比如說布丁紫樂紅寶石唐印勞倫斯、魅惑之霄和Pinky等。

養多肉靠技術還是靠環境?我是很想靠環境,但最後卻只能靠技術!

晨露捧花

其次是調高配土顆粒比例,並在冬季適當控水。在「逆開掛區」養多肉上色難,度夏也難,因此除了小苗、法師和仙女杯之外,其它多肉的配土顆粒比例我都提升到了7成左右。同時等冬至左右氣溫大幅度下降時我就開始控水,到時只要老天給面子晴好天氣稍多一點,咱樓頂的多肉立刻就會漂亮起來。總之養多肉環境不好,咱們就只能靠技術來彌補差距了。

養多肉靠技術還是靠環境?我是很想靠環境,但最後卻只能靠技術!

單頭羅密歐

本文由「養多肉的唐長老」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搜尋

肉妞技術帖之殺菌篇:
黃金葛只能排「末尾」
多肉養殖的魅力與陷阱
多肉夏天回來怎麼養?
除了技術還需要耐心
如果多肉按價值排序
多肉易「攤大餅」
這5款多肉很漂亮
如今卻只能當盆栽
養多肉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