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花開正逢時?花的象徵與時代記憶
又到了梔子飄香的季節,蓮葉滿塘,荷花盛開。
高考中考都已結束,畢業生們依依惜別。有歡笑,也有眼淚,人生之路也許就此分開。正如朴樹唱的歌:「如夏花一樣絢爛,這是一個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歲月如歌,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花樣年華。花開如舊,卻銘刻著不同的時代記憶。「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回望共和國走過的70年,這種感受愈加強烈。
上了年紀的前輩們都會記得:從建國直到1970年代,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也充滿了艱難苦澀的回憶。國際上,美蘇兩大陣營搞「冷戰」;看國內,家底「一窮二白」。國家建設靠什麼?靠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反映到文化上,傲霜鬥雪的梅花,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精神象徵。

在那段年月,《紅梅花兒開》、《紅梅贊》等歌曲唱遍全國,幾乎人人都會背誦毛主席的《詠梅》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偉大領袖的號召和「梅花」般的革命精神,激勵了一代中國人。在成昆鐵路,在邊疆哨所,在「三線建設」的洪流中,在「上山下鄉」的隊伍裡,無數人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奮鬥,放聲高唱著:「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

那時候的愛情,沒有浪漫的玫瑰花;那時候的生活,也沒有富貴的牡丹花。他們的青春印刻了「艱苦奮鬥」四個大字。如果用一種花來標記那個時代,一定是梅花!
上世紀70年代末,寒盡春來,改革開放啟動。高考制度恢復,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有幸考進大學的青年們爭分奪秒、如飢似渴地學習。那種「知識改變命運」氛圍,正如一副著名的對聯: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進入八十年代,大學校園春風激盪。
外國文學、西方哲學開始流行,「尋根文學」、「傷痕文學」帶著鄉土氣息撲面而來。王蒙、張賢亮、路遙、蘇童、馮驥才、史鐵生的作品走紅校園,「朦朧詩」成了大學生們的「必修課」。

過來人不會忘記顧城、北島、舒婷、海子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校園春暖,廣大鄉村春意更濃。油菜花開一望無邊,廣播裡一遍又一遍播放著《在希望的田野上》。記得我們村裡有一位張姓農民,他家糧食豐收,賣蘋果又賺了不少錢。84年過春節的時候,老張花250元買了一大堆煙花,請鄉親們在自家窯頂上一起燃放。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真切而美麗的煙花。
後來我知道,1984年很不平凡。就在這一年,鄧小平視察深圳並題詞;張瑞敏、柳傳志、王石、潘寧、李經緯都是在這一年開始了創業。後來,人們把1984年稱為「中國現代公司的元年「。

上世紀八十年代令人懷念。想起」春天的故事」,一定會想到花。我想到了杏花、桂花、一望無際的油菜花,還有那漫山遍野、蓬勃生長的無數野花。
進入九十年代,70後一代已經長大。
有些人進了大學,更多的人外出打工,或做起了小生意。在我的記憶裡,那是一個港臺文化盛行的年代。
大學宿舍裡隨時飄蕩著「四大天王」的歌,許多同學一到週末就跑去看港臺錄影。周星馳的臺詞最為流行,如果誰沒看過《大話西遊》,一定會被看成是「外星人」。

校園氛圍變得浮躁,談情說愛者也不再遮遮掩掩了。不少同學喜歡讀《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廢都》,但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說更為流行。一旦某首歌曲走紅,大街小巷的所有音響都在放。印象最深的是邰正宵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還有任賢齊的《心太軟》。

在《戀曲1990》的旋律中,我回憶著蓬勃而悸動的90年代。我想到了玫瑰花:它嬌豔、美麗,長滿了刺,卻又充滿誘惑。

千禧年之後,中國喜事連連。
加入WTO,申奧成功,中國足球首次衝出亞洲,帶給國人無比美好的憧憬。隨之而來的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交織出氣勢磅礴的經濟浪潮,一直持續了十餘年。
網際網路發展迅猛,房地產高歌猛進,催生了一大批富裕階層。「萬元戶」早被遺忘,「百萬元」也不算「富翁」。比「大款」更牛的是「大腕」,比「大腕」更猛的是「土豪」。王健林、董明珠、馬雲、馬化騰、雷軍成為了時代舞臺的明星,大量的「房叔」、「房姐」們也擠到了財富的前排。

回顧剛剛走過的「鍍金時代」,我想到了牡丹花。牡丹象徵富貴,是「花中之王」。榮登「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一度彰顯出這種氣派。

當「土豪」成為流行語、當搶購奢侈品成為風潮、當「孔子學院」開辦到世界多個國家時,許多中國人彷彿找回了「百花叢中最鮮豔,眾香國裡最壯觀」的自信。
然而,氣候有變化,季節有輪替,沒有那種花可以長開不敗。在國際形勢發生新變化的今天,無論是驕人的牡丹,還是爭奇鬥豔的各種花草,都感受到了陣陣寒意。
面臨新挑戰的新時代來臨。
國家反腐倡廉,「老虎蒼蠅一起打」,許多掌權作惡者、巧取豪奪者都栽了跟頭。「出淤泥而不染」蓮花更為時代所重,出鏡率越來越高。

「暮色蒼茫看勁鬆,亂雲飛渡仍從容」。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我們更需要何種心態呢?我想到了菊花。
菊花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名花,兼具觀賞與藥用價值。公元八世紀前後,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 17世紀末,由荷蘭商人引入歐洲,19世紀中期傳入北美。中國菊花漸漸遍及全球。
在國際風雲變幻的今天,我們更需要菊花象徵的文化品格: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效能耐寒,風霜其奈何?(陳毅元帥詩作)

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多個國家確定了自己的「國花」,譬如英國是紅玫瑰、荷蘭是鬱金香、俄羅斯是向日葵、澳大利亞是金合歡。中國的「國花」是哪種呢?
正確的答案是:目前空缺,中國還沒有法定意義的「國花」。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有關部門曾舉行過「國花」評選。有人提議選梅花,有人主張選牡丹,有人建議用「蘭、荷、菊、梅」四季花作為「國花」;最後因分歧太大而不了了之。
在我看來,「國花」空缺未必不好,至少可以避免許多無謂的紛爭。
十幾年前,貴州茅臺曾申請「國酒茅臺」的商標註冊,結果引發五糧液、汾酒、杜康等諸多白酒企業的抗議,國家商標局最終決定不予註冊。
對酒來說,「國」字號的品牌效應和商業價值巨大。然而對花來說,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象徵意義。
中國盛產多種名花,自古有「十二月令花」¹之說。但沒有哪種花可以全面象徵中華民族的文化品格。「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每一代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如歌歲月和花樣年華。「花開在眼前,我們一起走過了從前,每次我總是寫下詩篇,讓大風唱出莫名的思念……花開在眼前,我們一起牽手嚮明天,每次我總是臨風輕哼,更好的季節在下一個春天²」。
注1:「十二月令花」詞為: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蘭花盆裡裝,三月桃花紅十里,四月薔薇花開放,五月石榴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七月梔子頭上戴,八月丹桂滿枝黃,九月菊花始綻放,十月芙蓉正上妝,冬月水仙供上案,臘月臘梅雪裡香。也有其他流行版本。
一次搞定!如何分辨桃花、杏花、梨花、梅花、櫻花、李子花、海棠花……
注2:見歌曲《花開在眼前》,吳曉波、羅振宇填詞,莫凡譜曲,韓磊演唱。
原創作品 頭條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