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樹常見的三種病害,你認識嗎?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花卉之一,是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但是桂花樹在種植過程中總是出現一些病害來影響桂花的正常生長,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桂花常見的三種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一、桂花褐斑病
(1)症狀識別
多發於葉片,大多從葉尖和葉緣向整個葉片發展。發生初期在葉片上出現一些小黃斑,散生,逐漸變為黃褐色至灰褐色的近圓形斑,或受葉脈限制而呈不規則形斑,直徑2~3mm,沒有明顯邊緣。外緣有一黃色暈圈。在葉片正面產生大量細小的灰黑色黴點。病斑可相互匯合成大斑,導致葉片枯死。
(2)發生規律
桂花褐斑病菌以菌絲在病株和病落葉上越冬,成為第二年初侵染來源。3月下旬產生分生孢子,經風雨傳播,進行侵染,病害在4-10月均有發生,10月以後病情減退。高溫高溼有利於發病,老葉感病比嫩葉嚴重。品種間的抗病性也有一定差異,一般丹桂比金桂、銀桂抗病力強。
(3)防治方法
①選擇無病株做繁殖母株;
②加強栽培管理,結合樹冠整形,剪除弱病枝,調整枝葉疏密度,增強樹勢;
③藥劑防治 50%多菌靈500~600倍液均勻噴霧;在發病較嚴重或發病高峰期,間隔1周重噴1次,連續2~3次。
二、桂花炭疽病
(1)症狀識別
炭疽病是桂花的重要病害,發生普遍,造成桂花大量落葉,嚴重影響觀賞性。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病斑為褪綠小點,擴大後呈圓形、橢圓形、半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邊緣褐色至紅褐色。後期病斑上散生小黑點,排列成輪紋狀,潮溼時小黑點上分泌出粉紅色黏液,是病菌分生孢子與黏液混合物。該病一般在春季開始發生,梅雨季節是病害高發期,7~9月為發病盛期。
(2)發生規律
苗木和幼樹發病比大樹重;病菌在病葉和病落葉中越冬,翌年6-7月,借風雨傳播。溫室和露地栽植都發病,盆栽澆水過多、溼度過大時容易發病;7-9月為發病盛期。溫室內放置過密、通風不良發病重。
(3)防治方法
①合理修剪,調整枝葉疏密度,降低環境溼度,如發現病葉及時摘除,並隨時清掃落葉,集中銷燬;
②藥劑防治 病害發生初期,噴施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600倍液進行防治,發病嚴重時,間隔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
三、桂花葉枯病
(1) 症狀識別
葉片受害多從葉尖、葉緣開始,小斑點淡褐色,後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有時捲曲脆裂,病斑可相互連結達葉片的1/3~1/2,灰褐色,邊緣為綠色,後期病斑上產生小黑點。
(2) 發生規律
該病全年均可發生,引起葉片大面積乾枯,高溫高溼、通風不良、植株生長衰弱時,發病較重,一般為7至11月發病,經風雨傳播。
(3) 防治方法
①秋末冬初,徹底清除病葉,並集中燒燬或深埋,減少越冬病菌,可有效抑制來年該病的發生;
②苗木移栽或引進的苗木,要摘除病葉集中燒燬,必要時可於出圃前給苗木噴灑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0.1%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殺菌消毒;
③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經常鬆土除草,防止土攘板結或積水,遇到高溫乾旱天氣應及時澆水和噴水,以增加桂花植株的抗病能力;
④發病重的地區,從6月下旬開始,每半月噴灑一次70%的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1:2:100的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連續3-4次,防治效果良好;還可用25%的丙環唑乳油5000倍液噴霧,間隔期48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