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你知道多少!果梅與花梅,「梅蘭竹菊」中的梅
梅、蘭、竹、菊是我們喜愛的植物,而且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梅花,我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稱為「四君子」,與鬆、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我們常見的梅,大多數都是開花不結果的花梅,原始野生的梅是結果的,即為果梅。在古代,先民們重視的不是梅的花朵,而是它的果實——梅子。梅子最早是被當作日常飲食的必需品來看待的,與鹽同等重要,大致相當於現在的調味品醋。《尚書》:「若作和羹,爾唯鹽梅。」說明古人很早就用鹽和酸梅果作為鹹、酸兩種主要調味品了。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出土文物中,有一些陶罐裡面放的就是完好的梅核和梅乾,給我們帶來的資訊,早在西漢時期已經利用梅子加工食品了。再如曹操和劉備兩人各懷鬼胎的人兒,在一塊「煮酒論英雄」時,就是以青梅下酒的。

梅原產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分花梅和果梅兩種,各自都有很多的品種。花梅以觀賞為主,生長姿態各不相同。按照梅枝的姿態不同,花梅分為直枝類、垂枝類和龍遊類三種。果梅分為青梅、白梅、紅梅等,果實用於食用。花梅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當屬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西漢末年的楊雄作《蜀都賦》雲:「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約在2000年前,梅已作為園林樹木用於環境綠化了。

梅,從果梅到花梅,食用到觀賞,與生活息息相關,自然少不了人間最溫馨的愛情故事。《詩經》中有一首著名的情詩《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詩歌說的是在暮春時節,梅子黃熟,紛紛墜落。一位姑娘見景生情,感慨時光無情,自己青春流逝,卻婚嫁無期。梅子紛紛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夥子,快開口莫再遲疑。

勞動中,樸實無華的姑娘借梅子唱出了自己的心聲。那麼,到了文人墨客手裡又該玩出什麼新花樣和內涵呢!首先是眼光不是在梅子上,而是在花上。常見的梅花有五片花瓣,人們賦予其「福、祿、壽、喜、財」五種寓意。在繪畫上,習慣繪出紅梅枝上翹配上喜鵲,代表「喜上眉梢」,寓意喜事來臨、喜從天降。「舉案齊眉」是梅花和綬帶鳥構成。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學者梁鴻與妻子孟光感情很好。每天用餐時,孟光都把放有飯菜的食案舉到與眉毛同高的位置,遞給梁鴻,以示恭敬。舉案齊眉便成了夫妻恩愛的代稱。與梅花有關的傳統吉祥圖案很多,廣泛應用於玉器、瓷器、雕刻、服裝、傢俱裝飾等方面。

詩詞裡的梅,突出的是挖掘梅的內秀,即對梅之精神的讚美,將梅花不畏嚴寒而怒放的抗爭精神與君子人格精神相結合,激勵人們自強不息、銳意進取,時刻準備著為國家效力。南宋愛國詩人《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以梅抒情,吟唱出自己的心願和追求。

自古以來,愛梅詠梅者無數,要數第一的莫過於宋代著名詩人林和靖,「梅妻鶴子」應該是當仁不讓的主。相傳他一生沒有出來做官,平時就喜歡坐著小船遊覽西湖美景,遍交文士、僧人,過著仙人一般的日子。林和靖一生未娶,最愛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山園小梅》是他最負盛名的代表詩作: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關於梅的文藝作品和故事還有很多,讀來令人愉悅。梅作為一種情感載體,深入人心。觀梅,賞梅,品梅,樂在其中。面對寒風中怒放的梅花,多一點想象,溫暖就會從心中溢位,春天總是從天而降,不經意間的來到我們的身邊。(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