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今日是「寒露」節氣,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如何養生,才能助力秋冬少生病?


如題: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節氣,氣溫逐漸轉寒,地面的露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時節,熱與冷交替,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

此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陰陽平衡。

寒露節氣,是秋冬養生的一個重要節點,此時,做好養生,可為秋冬健康打下很好的基礎。

今日寒露,多食一味,吃二白,做好三防,常揉四處,秋冬少生病

寒露時節,多食酸味

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洩之。

寒露過後,進入深秋,此時,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少辛多酸。多食酸,可刺激體內分泌更多的津液,以增加肝臟的功能來抑制肺氣,從而達到減燥潤肺的目的。

,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對至少8種有害微生物,有明顯的抑制殺滅作用。

涼拌菜,或炒菜時,加點醋,不僅味道更鮮美,還能起到殺菌消毒之效,避免胃腸道病菌的傳染。

葡萄,是「食酸」的好水果,可生津止渴,健脾利尿。

紅葡萄,可軟化血管、活血化瘀。白葡萄,可潤肺,咳嗽、呼吸系統不好的人,可多吃。

綠葡萄,則偏重清熱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陰養腎,效果更佳。

山楂,含有較多的酸性物質,可刺激胃腸內各種消化酶的分泌,幫助消化。

山楂可消食化瘀,還可以增強血管收縮能力,增加心血排出量,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胃酸多過者,不宜多食。

寒露時節,吃二白,滋補更健康

1、白蘿蔔

白蘿蔔,絕對是白露時節,吃白的好選擇。

白蘿蔔,可清熱生津、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

同時,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助於秋冬健康。食積腹脹,消化不良,胃納欠佳,可用生白蘿蔔搗汁飲用。

噁心嘔吐,泛吐酸水,慢性痢疾等,可將白蘿蔔切碎用蜜煎,細細嚼咽。

便祕者可以煮食白蘿蔔。

2、百合

百合的形狀,像倒掛了一個古人畫的肺葉,它是最好的滋陰潤肺的藥 。

《本草綱目》記載,百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

百合,可滋陰、潤肺、止咳,所以,寒露時節,多吃點百合,是不錯的選擇。

寒露時節,做好三防

一防肺部疾病

寒露過後,養生最關鍵的一件事就是——養肺。

肺部,直接與口鼻相連,最容易受到邪氣病毒的侵害。

在寒氣來臨時,肺部往往是第一個淪陷,寒邪最易經口鼻犯肺。

寒邪侵入肺部,傷及元氣,則冬季來臨時,易誘發各類肺部疾病。

因此,寒露過後,養肺正當時,此時,一定要格外注意養護肺部健康。

對策:喝熱水,飲熱茶

肺,喜潤惡燥。

多喝水,尤其是溫熱的水,可保持溼潤,減輕痰對呼吸道的刺激和影響,從而保護肺部健康。

喝水時,加點潤肺排毒的小植物,泡水代茶飲,可防燥潤燥,潤肺排毒,保護肺部健康。

雞頭參茶,泡水喝,可潤躁補氣,保護肺部健康。

雞頭參,歸於肺經,性質平和,補陰作用強。既能通過直接補陰,以潤肺燥,又能通過補氣,以生津而潤肺。

雞頭參,既有較強的補陰之力,又有一定的補氣之能,常用於多種慢性病以氣陰兩虛為主的症候。

經常用雞頭參泡水代茶飲,對於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尾參茶,泡水喝,可滋陰止渴,補氣益五臟,滋潤肺部,改善乾咳少痰。尾參,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可潤肺生津,改善咽乾舌燥,對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乾舌燥有效。

經常泡水一杯,可潤肺,緩解咽喉不適,促進肺部排毒,保護肺部健康。

二防寒邪

寒露,是天氣轉寒的一個節點。

寒露過後,越來越寒冷,而寒氣,是一種陰邪,最容易損傷人的陽氣,導致各種代謝機能減退,危害身體健康。

所以,寒露後一定要注意防寒。

對策:熱水泡腳

「寒從足生」,寒露後,熱水泡泡腳,可驅除寒氣,舒筋活血,溫暖全身。

泡腳水量,以沒過腳踝為宜。水溫在38℃~43℃左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約30分鐘為宜。

泡腳水加花椒,祛溼又驅寒。

用一個棉布包10克花椒,用繩繫緊,加水煮40分鐘,用這個水泡腳即可。

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一般取15-30克生薑,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10分鐘。

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以不燙為宜。

三防心血管病

寒露過後,進入晚秋,是心腦血管病高發時節。尤其是,秋冬交替之時,血液易升高,容易造成心腦血管血液迴圈的障礙,很容易引發原有的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所以,寒露時節,還要注意防心腦血管疾病。

對策:慢起床、控血壓

清晨,人體的血壓易升高,在起床時,更要格外注意。

一旦起床過猛,體位瞬間變化過大,則十分容易引起頭暈等血壓升高。

此時,十分容易誘發中風、腦梗、心梗,甚至猝死的發生。

起床時,慢一點,先活動一下手腳,然後在慢慢起身,坐在床邊1分鐘,然後慢慢起身下床。

寒露時節,常揉四處,秋冬少生病

1、揉足心,強腎

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泡腳後,按揉足心湧泉穴,可促進腎臟排毒,有益腎臟健康。

湧泉穴,屬於腎經的第一穴位,能夠把精氣運輸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具有強身健體,以及固本扶正之效,適當的對湧泉穴進行按摩,能夠延年益壽,同時,也能夠讓腎精變得更加充足。

2、揉中府穴,強肺氣

揉中府穴,「中」指中氣,脾肺之氣,脾和肺合起來的氣叫中氣。

中府穴,是脾肺兩經交會的一個穴,這個穴調氣最好,可補益肺氣。

每天順時針向按揉本穴,再逆時針揉按本穴,每次按1~3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建議不要使勁,稍稍施力即可。

3、揉中脘,健脾胃

腹部肚臍上方,大約4個手指的位置,便是中脘穴。

經常按揉中脘穴,有助於理氣止痛,和胃止嘔,用點揉的方式即可。

4、揉內關,強心臟

內關穴,位於手腕的橫紋之上2寸。

經常按,可強心,調節心率,還可改善睡眠、胸悶,舒緩壓力。

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右內關穴,其食指或中指,外關穴,向內對按20—30次,然後換手做。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