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中國母親花是什麼花?


提問者這個問題提得很符合天時,因為今天就是母親節;而且很有內涵,算一個知識點吧。我看到這個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母親節來源於美國,我們熟知的康乃馨是經常送母親的花,那我就去了解了一下,康乃馨為什麼是母親花?有啥子特點和寓意,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美國母親節要為什麼送康乃馨?有啥寓意呢?

這是因為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郵票,郵票圖案是一幅世界名畫,畫面上一位母親凝視著花瓶中的康乃馨(學名香石竹)。從此,康乃馨成為母親節約定俗成的象徵性花卉。

康乃馨的葉片修長而不捲曲,花瓣緊湊而不易凋落的康乃馨是最適合送給母親的禮物,那一束靜美的鮮花,一縷柔和的淡香,所以也適合表達我們對母親溫柔繾綣的情誼。

其實中國的母親花更早,而且母親花的寓意更深厚。

在中國在數千年前就有了自己的母親之花,那就是萱草。古時的中國遊子在遠行前,會到母親居住的北堂前種植萱草供母親欣賞,以表孝心。希望亮麗的萱草花給母親精神慰藉,忘卻思子之愁。

萱草在中國有幾千年載培歷史,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記載見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稱號忘憂(忘憂草),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譁。」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萱草又名‘宜男草’,《風土記》雲:‘妊婦佩其草則生男’,故稱此名。

唐代詩人孟郊在詩中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清晰明瞭地講述了母親依靠在堂門上,憂傷的思念著遠在他鄉的遊子,已經看不到門前盛開的萱草花。

所以萱草是歷史悠久的母親花,相比康乃馨,它更適合我們中國人聊表「寸草心」,以報「三春暉」的情感!

還有種必須說的花「魯冰花」,對就是那首歌唱的「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魯冰花」的大名叫做羽扇豆。臺灣省山地的茶農種植茶葉,特別是培育特有的高山雲霧茶時,需要在茶山周邊,甚至在茶樹附近栽培羽扇豆,據說可以幫助茶樹正常生長,具有芳香甜美的氣息。久而久之,臺灣省的人們將美麗的羽扇豆與故鄉的懷想、母親思念連在了一起,變成我們最愛的母親花。

其實父母很容易滿足,只要子女做到兩個「敬和心」,這兩個字分別有兩句對應的話。孔子說「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簡單的說就是要敬重;「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道。」簡單的說盡孝心不是以物質的多寡來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