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被稱為「母親花」,但是為什麼很少有人把它送給母親呢?
萱草,常見於城市公園、綠化帶和村莊花壇的觀賞花卉,在夏季的時候盛開,鮮豔的花朵還是挺吸引人的目光。因為萱草皮實,耐寒、耐旱、耐貧瘠,栽種下去不用打理,它也能年年開花,所以也是很受歡迎的綠化植物。
有人說,萱草是國產的「母親花」,為什麼說萱草是「母親花」呢?有啥說法?
在《詩經·衛風·伯兮》中的有一句詩:「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要去哪裡找到萱草,我要把它種在北堂(也有一種解釋是後院)。這裡的「背」指的是屋子北面。
儘管在《詩經》中,種植萱草旨在減輕思念夫君之苦,似乎與母親無關,但詩句裡提到了種植地點是「北堂」前,而「北堂」是指母親居住的地方,這個在周朝的《禮儀》中有記載,把北堂作為指代母親的符號。
之後,又出現了「萱堂」代指母親,也就是這樣繞繞彎彎,萱草就成了代表母親和表達母愛的花卉,有人稱它為「母親花」。
既然萱草是「母親花」,為什麼說萱草能夠緩解內心的痛苦呢?
古人對此有多種解釋,唐宋時期的一種說法是,種植萱草可以可以觀賞,也可以擺弄的玩耍,讓人沉浸在對萱草的擺弄中,以此忘卻憂愁。因此,萱草也被稱為「忘憂草」。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說"諼,忘也",因此,萱草本質上是「忘事草」。從漢代開始,人們才將萱草與忘憂聯絡在一起。
為什麼種植萱草可以緩解內心痛苦的另一種解釋是,明代有一種說法是,萱草的嫩苗可以作為蔬菜食用,食用後會讓人感到頭昏,就像酒後一樣,這種頭昏的狀態就像喝酒了之後會使人忘卻煩惱一樣,因此,萱草也被稱為「忘憂草」。
突然想起來,小時候有一種單瓣的黃色花,叫黃花菜,人們趁著早上花朵還沒開啟的時候,把花朵採摘下來之後,蒸熟、晾晒乾了儲存起來吃,或者拿去賣錢。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萱草和黃花菜雖然屬於一個科,但是是兩個品種,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要看到綠化帶裡有萱草,誤以為是黃花菜摘了做菜吃。在《中國有毒植物手冊》中,萱草的葉子和花都有毒性,因此被列為有毒植物。所以,不要輕易去嘗試吃它,尤其是重瓣的萱草。
萱草是「母親花」,為什麼很少有人送萱草給母親呢?
萱草的英文名字叫「orange daylily」,被翻譯為「日百合」,因為萱草基本上都是早上盛開,太陽落了就閉合了,而且還只是白天開放,所以,觀賞期短的花送給母親不合適,也就沒有人拿它來送給母親了,用百合等花朵代替了。
雖然萱草很常見,而且價格也便宜,人們也不把它當回事,但是在古代卻被賦予了它很多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不過,現在人們基本把它們當做觀賞花卉,有些花友在院子裡也會種上萱草做點綴。
在瞭解了萱草的歷史和特點後,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這種美麗的花卉。它雖然可能不是母親節的首選鮮花,但它的獨特性和富有內涵的象徵意義讓它成為一個令人愉悅的主題。
無論你是否將它視為「母親花」,萱草都代表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和自然之美,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