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種叫「雷公屎」的植物,下雨後就能撿,能不能吃?
答案
「雷公屎」又名地木耳、地皮菜、地軟,其外形很像木耳,由於它總是在雷雨後出現在地面上,因此得名「雷公屎」。地木耳本質是一種固氮藍藻,能把空氣中游離的氮轉化為有機氮,因此地木耳可以增強土壤肥力,可以恢復土壤植被,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
「雷公屎」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紫菜含量的19倍,有一定的粗脂肪、粗纖維,具有非常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在食品領域極具開發價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高營養、無汙染的食材越來越受人歡迎,曾經被人嫌棄的野菜,如今人們把它當作寶貝來撿。

在夏秋季節,每次下雨後石板間、草坪上總會長出很多地木耳,記得小時候家裡沒啥吃的,奶奶經常提著籃子帶我去山上撿。奶奶經常說「地木耳,羊鼻涕」,說的就是羊吃草時在地上留下鼻涕,而在雷雨後羊鼻涕也就變成了地木耳,雖然地木耳不是羊鼻涕形成的,但是放羊的草坪往往會長很多地木耳。
奶奶經驗豐富,知道哪裡「地木耳」長得多,每次去總能收穫一籃子。剛採摘的地木耳混著泥土、雜草和沙子,有著濃郁的泥土清香味,奶奶說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要我們保護好大自然,這樣地木耳就能生生不息。採摘回來的地木耳清洗乾淨後可以用來做包子,吃起來非常鮮美,是難得的綠色保健食材。

我國地木耳資源非常豐富,幾乎每個省市都有,凡是潮溼的草地、道路旁、田埂、山丘等比較開闊的地方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蹤影。地木耳的生長離不開水,一旦乾旱就會縮小休眠,即使休眠幾十年,一遇到水就會吸水膨脹,並擴充套件再生,其能忍耐35℃以上的高溫,能忍耐零下30℃以下的低溫,即便在南極洲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因此地木耳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地木耳雖然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是它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對環境汙染很敏感,隨著土壤以及空氣的不斷汙染,地木耳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狹小,往年雨後很常見得地木耳,現在越來越少了。

地木耳除了可以食用外,還具有巨大的環保價值,地木耳能提高土壤肥力,有利於植物開疆擴土。此外,地木耳還能作為土壤結構的改良劑,還可用來作紫外線的防護劑,能監測大氣汙染。
注意:一般石礫較多的土壤,土壤稍硬且所酸性的土壤表面容易長地木耳;其次,地木耳主要分佈在從未耕種且富含有機質的地方,一般耕作過的土壤不會長地木耳;此外,在陽光充足、通風狀況良好、無高大的樹木遮擋、潮溼的地塊上更容易長地木耳。

地木耳如何食用?
地木耳雖然在我國分佈範圍廣,但是由於其難採摘、難清洗,因此地木耳市場價值很高。為了避免對自然資源的依賴,也為了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很多人嘗試人工種植地木耳,但是由於其生長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人工栽培繁殖難度大,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
由於地木耳中含有很多雜草、泥土、沙子,清洗起來會比較困難,像我一般都是用淘米水來清洗,淘米水含有大量的澱粉,具有很強的吸附效果,可以比較容易的洗掉泥土、沙子、雜草。
地木耳怎麼做最好吃?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地皮菜被譽為「肥絕佳食」,地木耳可炒、可涼拌、可燉,還可以晒乾儲存,最常見的吃法就是包包子,也可以做成地皮菜山藥排骨湯、地皮菜蛋花湯、地皮菜燉豆腐、地皮菜炒韭菜、地皮菜炒雞蛋,非常下飯。

總結,地木耳富含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具有非常高的食用價值,如果我們在野外發現地木耳,我們可以放心地採來食。地木耳在大雨後經常出現在不受汙染的山地草原上,如果發現地木耳也說明當地的環境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