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中國曾有哪些物種入侵?它們的結局如何?最牛的是哪一種?


「入侵物種」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是在我國卻成了個「笑話」,因為每每在物種氾濫的文章下面評論區都被「吃貨」們佔領。那麼,物種入侵真的如許多網友說得那麼輕鬆嗎?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我們就來說幾種在我國成功入侵的物種以及它們的現狀。

什麼是入侵物種?

入侵物種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從表面上看,入侵物種泛指一個物種出現在了一個不曾自然分佈的地區。但是,這個解釋太片面,因為想要成為入侵物種,僅僅是出現還是不夠的,它必須還要具備一個能力:在無更多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該物種在新環境中能夠形成一定的數量,並且威脅到本土生物的多樣性,這才是真正的「入侵物種」。

舉個簡單的例子,澳大利亞的穴兔氾濫已經長達100多年,而穴兔原本原產於歐洲,是由早期的歐洲殖民者帶入澳洲的,進入澳洲後,它們缺少天敵,繁殖能力強,所以氾濫成災。穴兔作為食草動物,氾濫成災後,對本土的植物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從而間接的影響到了本土有袋類食草動物的生存,所以,對於澳大利亞來說,穴兔是入侵物種。

弄清楚了入侵物種的定義,我們來看一下幾種在我國成功入侵的物種。

第一種:小龍蝦

小龍蝦在我國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美食,在大多數的餐館中,幾乎都有小龍蝦,而且在我國小龍蝦有多種做法,尤其是在燒烤攤,小龍蝦已經成為了標配。看到這裡,許多小夥伴肯定會問:現在小龍蝦在我國已經靠養殖來滿足市場需求了,為什麼還是成功入侵的物種呢?

首先,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它們並非我國的「特產」,而是在1929年由日本引入我國的,引入的目的也很簡單「吃」,因為早在1918年,日本就將小龍蝦從北美引入到了本國,也就是說日本吃小龍蝦是比較早的。這滿足了入侵物種的第一個條件:一個物種出現在了一個不曾分佈的地區。

其次,雖然小龍蝦靠養殖才能滿足市場需求,但這只是說市場需求量大,有商機,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我國南方的淡水水域中,依然有相當數量的野生小龍蝦存在,這些小龍蝦屬於雜食性動物,它們會破壞水稻以及其他水生植物,而且它們繁殖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對我國本土的蝦類(與我國本土的鰲蝦競爭)、魚類也是一種威脅,而且這種威脅已經形成。因此,我國在2010年就將小龍蝦列入了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並且ISSG(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入侵物種專家小組)早已經將小龍蝦列入了「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中

因此,小龍蝦在我國之所以會出現大規模的養殖,是因為國人比較認可它的風味,但是在野生環境下,小龍蝦的入侵已經形成,而且到現在為止它們對本土物種的影響也沒有停止。所以,小龍蝦絕對是成功入侵我國的物種之一。

第二種:清道夫

清道夫又名吸盤魚、琵琶魚,它因為嘴巴呈吸盤狀,喜歡吸附在物體上,所以被人當成魚缸中的「清潔工」,確實,清道夫雜食的習性,會將魚缸內壁上清理的無比干淨。正是因為這樣,清道夫作為一種「垃圾處理魚」被我國從南美洲的淡水水域中廣泛的引入。

本來清道夫待在魚缸裡,幫人們清潔魚缸,大家相安無事。但是,有一些人在不瞭解清道夫的習性下,將清道夫買來放生或者與魚缸裡其他魚一起放生(養夠了),造成了清道夫進入我國的野生水體內。

雖然清道夫在人工養殖下,很難繁殖,但是到了流動的野生水體內,它們卵的孵化率大幅度提升,再加上在我國水域中,沒有動物能夠威脅到它們,反而它們會狂吃其他魚類的魚卵(一條成年的清道夫在其他魚類的繁殖期一天就能吃掉幾千顆魚卵),造成了清道夫在水域中嚴重氾濫,而且在清道夫氾濫的水域中,很少能夠看到其他魚類。

到目前為止,我國南方地區(原產熱帶水域,在北方很難過冬)的許多淡水水域中都出現了清道夫氾濫的情況。因此,清道夫也絕對是成功入侵我國的物種之一,同時清道夫也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第三種:巴西龜

巴西龜又稱紅耳龜,在我國的水產寵物市場上,巴西龜是最常見的動物之一。說到這裡,巴西龜在我國還有一個「換代」的經歷,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最初,作為觀賞性龜類,我國先從南美水域中引入了南美彩龜,這是正牌的巴西龜。但是,在引入時,發現南美彩龜長途運輸的死亡率較高,所以後來又從北美洲的水域中引入了一種與南美彩龜有一些相似且具有觀賞性的龜-紅耳龜。所以,現在的巴西龜並不是真正的巴西龜,而是紅耳龜代替了它,並繼承了它的名字。(下圖為南美彩龜)

巴西龜(紅耳龜)的生命力極強,即使一個月不餵食,在有少量水的情況下,它們依然能夠生存,所以對於喜歡養龜,但又不想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的小夥伴來說是最合適不過了。與清道夫一樣,巴西龜原本也生活在缸裡,但是後來,許多人養夠了或者專門從市場上買來放生。正是這種動作,導致了巴西龜的入侵。

巴西龜雖然在人工飼養下,生長緩慢,但是在野生環境下,它們同樣沒有天敵,而且食量巨大,生長速度極快。並且巴西龜食性雜的特點,同樣也會搶奪本土龜類的生存空間和食物,對本土的龜類造成影響,非但如此,巴西龜還會吃水中的魚類,對我國本土的野生魚類也是一種極大的威脅。

因此,巴西龜也是在我國成功入侵的動物之一,同時也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哪種入侵物種是「最牛」的?

當然,在我國成功入侵的物種不止以上三種,還有福壽螺、羅非魚等等,這些動物很多都是為了吃引入的,但是依然成為了入侵物種,由此可見,靠吃讓一種已經入侵的物種消失是多麼可笑。而在成功入侵我國的物種之中,最成功的我認為有兩種:

一種是小龍蝦,原因很簡單,在「全民吃小龍蝦」的熱潮下,小龍蝦一年的消耗量高達幾千億噸,但是依然無法讓野生水體中的小龍蝦停止入侵。

第二種是「花蚊子」。在我國「花蚊子」主要有兩種: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這兩種蚊子都不是原產我國的物種,其中我國的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均來自於東南亞熱帶地區,當然它們也不是飛過來的,而是貿易攜帶的蚊子卵(比如木材中)。我們之所以說它們成功,是因為它們來到我國不過才短短几十年,但是目前它們已經遍佈全國,在夏季,花蚊子已經成為了優勢種,讓人苦不堪言。(以前的蚊子都是晚上出動, 有了花蚊子之後,我們是24小時備受煎熬,因為花蚊子是晝出夜伏的)

總結

雖然許多人認為在「吃貨」眾多的我國,物種是很難入侵的,但事實上在我國成功入侵的物種並不少,而且其中還不乏人們口中的「美味」,比如小龍蝦、羅非魚、福壽螺等等。而在這些入侵物種中最牛的當屬:小龍蝦和花蚊子了,這兩種動物,一個是被人廣泛的當成美食,但依然成功入侵,一種是在夏季無處不在的給人帶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