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福壽螺入侵我國不到50年,但農民已叫苦連天,它是何方神聖?


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福壽螺是農村人最痛恨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它們繁殖快、生命力強,甚至耐農藥,把稻田等農作物啃食得病殃殃,據說福壽螺入侵我國還沒有到50年,那麼它是何方神聖?又該如何對付呢?

2006年夏天,北京87位食客在吃了一家酒樓推出的新菜式後,紛紛出現頭痛、發熱、全身痠痛、噁心、面板燒灼等症狀。雖然被緊急送醫才從鬼門關救出,但仍舊忍受了巨大痛苦,但這成為了不少人一輩子的陰影。

他們吃的,正是一道叫「涼拌福壽螺」的美食,螺肉裡面一種叫「廣州管圓線蟲」的寄生蟲引發了感染,它們入侵了患者的中樞神經,讓被感染的人「痛不欲生」。

而當事酒樓也因此直接損失2000多萬人民幣,此事件後,北京和上海立即下達了福壽螺禁售令。當時風靡國內的夜宵三巨頭之一(小龍蝦、香辣蟹、福壽螺),從此跌下「神壇」。

而這一切,都要從這個本不屬於我國的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開始說起。

關於福壽螺

福壽螺,也叫大瓶螺,金寶螺,平均體重100-150克,大點的能達到半斤,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原產地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

這是一個有美好寓意的名字,但福壽螺卻沒有帶給人們太多美好回憶,反而是對國內生態的大肆破壞。由於福壽螺以寄生蟲數量眾多、容易引發顱內感染、割傷農民手腳等,人們逐漸改叫它「夭壽螺」。

福壽螺外形和田螺有相似之處,生活在農村的人大多能輕易區分,如果沒有農村生活經驗,很容易弄混。福壽螺的椎尾又平又短,有長長的觸角,而田螺是尖又長,看多幾次就印象深刻了。

福壽螺經常活躍在水田、小溪、溝渠裡,如果你看到一些石頭、溪旁有紅色塊狀、密密麻麻的圓卵,那附近有福壽螺無疑!目前,福壽螺已經入侵了我國多數東南地區,如廣西、廣東(兩廣是重災區)、海南、江西、湖南、臺灣、福建等地,稱它為最嚴重的100種入侵生物之一,名副其實。

但福壽螺最可怕的繁殖速度和寄生蟲數量,一隻福壽螺一年可產卵3~5萬隻,體內的寄生蟲可以達到6000多隻。開頭提到的「廣州管圓線蟲」就是其中之一,是1933年學者們在廣州的老鼠體內發現的,儼然可見福壽螺感染了陸地生物的寄生蟲。

經過上面的簡單介紹,相信你對福壽螺已經有大體瞭解,但別急著划走,下面的內容將讓你對福壽螺這個入侵物種,產生更深的認知。

01:福壽螺如何跨越大洋來到我國的?

南美洲和中國有半邊天的距離,氣候也不一樣,為什麼這些在亞馬遜河流自由自在生活的福壽螺,會入侵我國並瘋狂氾濫?

事情還得從1980年說起。據悉,在1980年臺灣有一位夫人從阿根廷帶回來了一盒福壽螺卵進行孵化、推廣、養殖(也不知是出於經濟效益還是研究目的),他們只發現這種螺的個頭大、繁殖能力又強,很快福壽螺在當地的名聲大噪。

當時也引起了搶購的熱潮,慕名而來的搶購者,甚至可以接受800臺幣(約186元)一隻母螺的價格。於是福壽螺就在養殖戶們之間傳開了,成為了可能帶來巨大財富的「金寶螺」。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之後,人們才發現這種螺的口感極差,市場接受度很低所以大量的福壽螺被丟棄,下水道、池塘、溝渠等,都是福壽螺的身影。

而福壽螺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強,水質稍微過得去它們就能存活。福壽螺繁殖能力更是能一騎絕塵,一年3-11月都是它們的繁殖季,一隻母螺一年產卵20~40次,一次產卵的數量是200~1000粒。想象一下,有哪個地區能頂得住成千上萬只雌螺一年下來的產卵量?

所以沒過多久,臺灣的大多數地區就「淪陷」了,比如屏南縣,受災面積就高達2000多公頃(1986年升級到17.萬公頃),農戶們苦不堪言,光水稻作物的損失,直接高達3億人民幣。

大陸也在福壽螺1981年引進福壽螺,當時是作為飼料物種引進,有廣東廈門等地區。但福壽螺本身就沒什麼優點,於是同樣的棄養又發生了,福壽螺開始在野外氾濫,這個入侵物種就再也沒停過蔓延的步伐。

也因此,1981年正式被列為了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中國國家環保總局也把福壽螺列為重大危險性農業外來入侵生物之一。缺乏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管控,人們以經濟利益考量為主,忽略了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加上福壽螺的生命力,便是福壽羅入侵我國的重要原因。

02:福壽螺對我國造成了哪些危害?

福壽螺是外來入侵物種,在中國本土沒有天敵,那你知道福壽螺的蔓延會給我國帶來哪些危害嗎?

(1)農作物

被福壽螺傷害最大的群體是我國的農民伯伯,因為福壽螺是水產物種,現在幾乎所有的小溪、淺灘、溝渠都有他們的蹤跡,而他們在種植水稻的時候,就被福壽螺煩惱得茶飯不思。

福壽螺會蠶食水稻秧苗,使水稻成活率降低;水稻好不容易長大了,福壽螺仍舊活躍;水稻成熟時,福壽螺還在不停繁殖,所以福壽螺幾乎陪伴了水稻的整個成長期,讓水稻大大減產。

而民以食為天,我國是一個重視農業基礎的國家,水稻又是極其重要的食物,進一步來說,福壽螺不僅影響了農民,還可能會影響了我國糧食的供應穩定性。當然了,水稻只是他們危害的一種作物之一,荷藕、芋頭、荸薺還有很多蔬菜,也難逃魔爪。

(2)寄生蟲

福壽螺對於我國造成了第2種傷害,是發生在民眾身上的寄生蟲感染。

2017年,我國一位孕婦在網上發文回憶了自己的經歷:在度蜜月的時候吃了一道螺肉,導致顱內寄生蟲感染,半年的時間內她接受了6次的腰部穿刺治療、300多瓶藥水、十幾盒打蟲藥,最後也被迫選擇流產。

其實寄生蟲可以避免,只要高溫徹底煮熟就死亡了,但螺肉如果煮太久口感乾硬難以下嚥,煮不透就有寄生蟲感染風險。所以有不良商家會偷工減料,把危險讓食客來承擔。

福壽螺中的「廣州管圓線蟲」會入侵人的大腦、身體,造成很多併發症狀,視力下降、面板問題、發熱頭痛甚至是生命危險。當下不少夜市仍把福壽螺當做美食售賣,缺乏分辨能力的食客可能會誤食,引發一系列難題。

(3)溼地生態鏈

福壽螺的排洩物會汙染水體,導致水質變差;由於福壽螺搶食資源,我國的生態鏈被破壞,很多小魚小蝦就失去了生存空間。亞馬遜的蝴蝶閃動翅膀,美國就會引起一場颶風,福壽螺的蝴蝶效應,遠不止我們眼前觀察到的那麼簡單。

生態系統有其運作秩序和邏輯,並且恢復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福壽螺的強行介入,會對我國生物鏈帶來巨大的破壞。

例如,雲南大理的洱海就出現了福壽螺的身影,如果蔓延開來從景觀到洱海生態鏈,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大理當局發動全民圍剿福壽螺,給到了40塊錢一斤的回收價,為的就是第一時間消滅,保護洱海生態,可見大家對這個入侵物種的抵觸情緒。

(洱海福壽螺入侵)

03:如此可怕的福壽螺該如何防治?

福壽螺那麼可怕,拿它有什麼辦法呢?目前來看,沒有徹底清除的辦法,只能預防和區域性治理。

①藥物防治有效,但不可託付全部希望

市面上的確有針對於福壽螺的農藥,但是藥三分毒,這些化學物質殘留會對水質、土質,甚至是人體產生後續影響。所以,雖然藥物能殺滅部分的福壽螺,但不能給予全部的希望。

②水田和水源(池塘、溝渠)治理同步進行

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可能有福壽螺,對於危害農作物的福壽螺,不僅要對水田裡的福壽螺進行清除,還要將水源的水也同步治理。因為福壽螺繁殖很快,一旦有漏網之魚所有工作都前功盡棄。

③整治福壽螺越冬場所

福壽螺很會隱藏,在春耕前清除田裡的淤泥和雜草,將其集中暴晒或挖坑深埋,可有效滅殺越冬福壽螺,以減少冬後殘螺量。這一步很關鍵,不然來年夏季,看不見的福壽螺會從地裡逐漸蔓延。

④加強人工圍剿,發動家禽輔助

首先在福壽螺還沒有開始繁殖的時候,可以提前先用一些工具將稻田圍起,防止福壽螺爬入田中。福壽螺產卵高峰期,可以發動人力物力將卵集中打碎消滅,也可以一次性將福壽螺地毯式搜查,撿走趙輝;同時要發揮家禽的力量,讓鴨子吸螺、除卵,如稻田養鴨可以起到很好的成效。

⑤未來還要寄希望於生物基因工程

但以上這些方法都治標不治本,很難做到全部清除。但福壽螺是雌雄異體,未來只能寄希望於更安全的科學技術,或者是基因工程等,徹底讓福壽螺在國內滅絕,否則這種沒有天敵的物種,不知要到何時才會善罷甘休。

寫在最後

福壽螺是來自南美洲的入侵物種,1981年入侵我國,對我國生態環境、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對世界也是如此,美國、日本、泰國、菲律賓都曾深受其害。這是和花蚊子、清道夫、水葫蘆、拉拉藤、巴西龜、非洲蝸一樣可怕的物種入侵。

其次,福壽螺的寄生蟲雖然可以通過高溫消滅,但人生建議是儘量別吃,遠離福壽螺,別拿生命當兒戲。

因為你看不到寄生蟲是否被殺死,你也不敢保證商家處理的是否得當,而且它的口感還很差!,只要你想象一下寄生蟲在大腦身體裡四處亂竄,你就會對這個美食敬而遠之。

很多外來物種入侵,都是在早期毫無防備,人們不瞭解的情況下開始的。當代入侵物種的消極影響人盡皆知,就像日本虎杖讓英國付出了63億的治理代價。

一個物種有可能讓一個國家損失慘重,破壞生態穩定。所以一定要建立起防範機制,警惕外來物種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