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花卉鏽病症狀及防止方法
家庭花卉鏽病症狀及防止方法
鏽病是由擔子菌綱鏽菌目中的鏽菌引起的花卉病害的總稱,是一類特徵明顯的病害。因各類鏽菌的多數孢子能形成紅褐色或黃褐色、顏色深淺不同的鐵鏽狀孢子堆而得名。
鏽病是許多花卉都能發生的一種真菌病害,它既為害草本花卉,也為害木本花卉,如牡丹、月季、杜鵑、玫瑰、薔薇、杏、金銀花、八仙花、菊花、唐菖蒲、芍藥、石竹、萱草、萬壽菊、翠菊、蜀葵、鳶尾、香石竹等都能發病。

(一)症狀
鏽病為害花卉的葉片、葉柄和芽,有些也為害花和果實。產生大量的鏽色、黃色、橙色,甚至白色的斑點,當表皮破裂後露出鐵鏽色孢子堆,有的鏽病還能引起腫瘤。通常症狀有以下3種類型。
開始在葉片及花軸上產生泡狀斑點(病菌和夏孢子堆)。開始被表皮覆蓋,後來表皮破裂,散出黃褐色粉狀的夏孢子。有時很多孢子堆合併成一片,表皮翻卷,葉面上有一層黃褐色粉狀夏孢子。在夏孢子堆周圍失綠而呈淡黃色,嚴重時整個葉片變黃,甚至造成全株葉片枯死,花軸變成紅褐色,花蕾乾癟或凋謝脫落,如大花萱草鏽病。
開始在葉上產生淡黃色小斑點,後變成褐色,隆起呈小膿皰狀,破裂後散出黃褐色粉末。後期在葉片和葉柄及莖上長出深褐色或黑褐色橢圓形腫斑,破裂後露出慄褐色粉狀物。嚴重時可造成全株葉片枯死,在菊花等花卉上發生較重。
在葉面上出現橙黃色夏孢子堆,後產生黑褐色冬孢子堆,嚴重時葉片全部受害,葉背佈滿一層黃粉,葉片焦枯,提早脫落,嚴重影響生長和發育,多發生在玫瑰、薔薇等花卉上。

(二)發病條件
鏽菌是一類專性寄生物,一般只侵染某些寄主(花卉)的同一屬甚至一定的品種。但是花卉的鏽菌中也有些具有轉主寄生的特點,如為害貼梗海棠的梨膠鏽菌(Gyrnnos porangium asiaticum)、鬆芍柱鏽菌(Cronanium flaccidum)都是以松柏類為轉主寄主的病害,即該菌是在松柏上越冬的,所以在城市附近及其他松柏類較多的地方發病重。
不同鏽病菌的發病條件不完全相同,如菊花鏽病菌的夏孢子在16- 21℃,空氣相對溼度高於85%最利於其發生與蔓延;萱草柄鏽菌在旬均溫度24- 26℃,空氣相對溼度高於85%有利於發生與蔓延。多數病菌遇夏季高溫夏孢子易死亡,冬季溫度過低,冬孢子也易死亡,所以冬季較長又較寒冷,夏季溫度較高,病害不嚴重。如四季溫暖多雨或多霧年份則發病重。當栽培管理差,栽種過密,通風不良,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壤板結,土質黏重,施氮肥過多或缺肥及土質瘠薄等容易發病。反之,栽培管理得當,生長健壯的花卉,發病則輕。一些種類的花卉品種間的抗病力差異較大。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秋末清除草本寄主的病株和病殘體,尤其對單主寄生的,不在宅旁栽培松柏,不給轉主寄生的病菌提供條件。選用抗鏽病的品種。在地勢較高、排水 良好的地段栽培。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不偏施氮肥。露地栽培要及時排出積水,室內經常開窗通風,降低溼度。經常檢查,發現病葉和病枝及時剪除燒燬。
2.藥劑防治 生長季節噴灑6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 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或40%新星乳油7 000倍液、或5%己唑醇懸浮劑1500一2 000倍液、或40%氟矽唑(福星)乳油8 000~10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4 000一5 000倍液噴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