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長到「2 米高」的「野草」,被稱為「白芝麻」,你見過嗎?
在城市待久了,越是想念農村,仰望天空,蔚藍的天幕下,陽光灑在那片靜謐的土地上,生長著很多認識的或不認識的植物,還有很多不知道名的野花,在小路邊、河邊綻放,還有那清澈見底的小河流,小時候還有泥鰍,現在很難見到了。
印象很深的是,在農村生長著一種頑強生命力的植物,它不是那些花壇裡的常見花朵,而是我眼中的「白芝麻」——檾麻。
或許這個名字在你聽來有些陌生,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它是小時候的陪伴,是家鄉土地上的一部分。
檾麻,又叫麻桃、青麻、車輪草,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根莖植物。我總覺得,它的生長狀態比城市裡的花朵更為自由、更為美麗。高高聳立的植株彷彿在訴說著它堅韌不拔的生命姿態。而它的花朵,勾起了我在田間採摘的兒時記憶,淡黃色的花瓣如同微笑的臉龐,透露著一份寧靜和溫暖。
檾麻是一種亞灌木狀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田間、地頭,或者河溝邊。它的整個植株充滿韌性,莖幹、小枝、葉片上都佈滿著柔軟的絨毛,觸控起來既溫柔又舒適。花期在七八月份,淡黃色的花朵鮮豔奪目,五個倒卵形的花瓣組成了一幅田園詩畫。果實則是半球狀的蒴果,青綠轉為黑褐,宛如大地的顏色變幻。
想請問一下哪些灌木月季適合做花海,要求六十公分以上,抗病性好,勤花,花期長?
在農村,孩子們的玩伴不是昂貴的玩具,而是這些野生植物,其中檾麻是我們最鍾愛的。檾麻的果實,成熟時呈黑褐色的蒴果,小時候我們會摘下來直接吃。剝開青皮,露出白嫩的類似小米花球的果實,甜甜的味道中夾雜一絲淡淡的苦澀,彷彿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小小美味。
在我們老家,八月十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家家戶戶除了宰羊之外,都會自己製作手工月餅,晚上要獻月亮,大人說可以讓來年的莊稼豐收。
而檾麻成熟的果實成了製作月餅必不可少的物品。把檾麻成熟的果實印在月餅的表面,寓意著祈福與幸福。那時候並不懂其中的道理,直到後來讀書時才知道,原來檾麻和月亮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傳說中,檾麻仙子因相貌平凡而備受排擠,卻在月亮女神的關愛下綻放出迷人的光彩。每天晚上,月亮女神用自己的月光溫暖著檾麻仙子,讓它日漸漂亮,成為一株可以為人們排憂解難、解除病痛的靈草。
尤其是檾麻籽,據老人們說,它吸收了月亮的精華,具有清熱、解毒、明目的功效。這美好的傳說,讓檾麻在八月十五中秋節成為祈福的象徵,也就成為了家家戶戶祈願幸福的工具。
而如今,隨著時光的推移,農村的老手藝漸漸消失,那些用檾麻麻皮搓麻繩、製作麻袋的場景也越來越稀少。在城市裡,見到檾麻的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的。但每當偶然看到,總是不禁駐足,感嘆著這份樸實而美好的田園記憶。
不過呢,檾麻也可以種在花盆裡呢。哪怕是在城市陽臺上,你也可以嘗試將檾麻盆栽,只需一個稍微大點的花盆和肥沃的土壤,就能欣賞到這種野生之美。不過,它並不適合室內養護,因為它需要充足的光照,畢竟它是屬於大自然的植物,禁錮在花盆裡就要滿足它的生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