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植物除「病蟲害」之外,注重以下5種因素,避免出現長勢不良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黃葉、枯葉、爛根、落蕾落花等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並不能全部歸結於病、蟲害的侵擾,也有可能是栽培環境的問題,或者栽培方法的問題而導致植物出現某種狀態,所以除了病蟲害的因素,還有以下5種可能性因素,需要「對號入座」才能解決問題。
光照
不同種類的植物對光照的需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如茉莉花、三角梅等,它們屬於喜光植物,哪怕夏季強烈的光照也是不需要遮陰的,光照不足反而會影響它們的生長和開花;而有些植物只需要明亮的光照或者半陰環境即可,如橡皮樹、大巖桐等,光照太強烈,反而會晒傷葉片。
所以,不同種類的植物,對於光照條件,還是要區別對待,按照對光照的需求擺放在不同的位置來栽培。並且經常轉動花盆,以免植物的趨光性讓植物長偏,影響觀賞性。
溫度
前段時間和花友們一起討論冬季植物過冬的問題,談到北方的溫度,大家一致認為,並不是北方的溫度讓植物過不了冬,而是冬天突然下降的溫度和寒風,讓絕大多數植物無法在室外過冬而已。
植物在夏季高溫期和冬季低溫期,都存在著一種生存考驗,但是相對度夏要比越冬容易多了。對於室外不能過冬的植物,在秋天要及時抱到室內栽培,以免突然降低的溫度導致莖葉發生凍害,多肉植物葉片化水。北方冬季室內暖氣溫度太高時,需要經常通風散熱,以免溫度太高,造成植物落葉、落果現象發生。
溼度
對空氣溼度要求較高的植物,種植環境的溼度過低,即太乾燥,葉片很容易出現幹尖、發黃,甚至落葉的現象,尤其是觀葉植物,在空氣乾燥的秋冬季(北方的冬季室內有暖氣,空氣很乾燥),很容易出現上述現象。而且空氣過於乾燥時,還容易引發病蟲害的侵擾。
所以,種植環境要保持一定的溼度,空氣乾燥時經常向周圍環境或者葉面噴霧,增加空氣溼度。
澆水
「澆水是一門學問」,這是種植植物的過程中,大家公認的一道難題,種植土壤太溼,可能會造成爛根,土壤太乾,可能造成根系乾枯,所以,澆水不當不利於植物的根系生長。
在給植物澆水時,要先了解它的習性,再慢慢地去「摸索」當前種植環境下,澆水週期或者澆水量。澆水之後,托盤儘量不要留存水分,以免盆土太溼,損傷植物的根系。北方的花友給酸性植物澆水時,還需要注意水質的問題,這也是造成植物長勢不良的原因。
施肥
植物缺少肥料,會生長不良,葉片小而薄,開花少或者不開花,花色暗淡等,而施肥過勤、濃度過高,會導致植物發生肥害,出現黃葉、枯根等問題。
給植物施肥時,除了營養元素均衡外,還需要注意濃度,基本上大多數植物都可以遵守「薄肥勤施」的原則。還有植物在花前和花後施肥的著重點,以及觀葉植物中,帶有斑紋或者金邊的品種,在施肥過程中要注意氮肥少施,否則斑紋或者金邊可能會慢慢消失。喜酸性土壤的植物,也需要定期補充鐵元素,以免出現黃化病而影響生長、開花。
光照對植物的影響有哪些依據對光照的需求藥用植物可分為哪些型別
以上5種因素是種植植物過程中容易引起植物長勢不良的主要因素,需要根據自己的種植環境確定植物出現狀況的原因,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或者避免出現此類問題。
圖文由「花田紅袖」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