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年年養不好,今年春天這麼養,少黃葉病害,花開燦爛
杜鵑花,又叫映山紅,屬於常綠灌木。杜鵑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養殖歷史。杜鵑花花朵顏色鮮豔,株型美觀,除了可以家庭小盆栽養殖以外,也常被作為盆景栽培。特別是每年的春節期間,花市裡造型各異的老樁杜鵑花盆景,常常能吸引眾多花友駐足觀賞和購買。
杜鵑花株型美,花色靚,但許多花友卻把它定性為最難養的開花植物之一。特別是北方地區的花友,總是不能養得長久,各種黑斑、落葉,讓人很頭疼,其實這主要跟它特殊的生長習性有關。今天我們就根據它這些習性,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家庭養殖杜鵑花(尤其北方地區)會出現這麼多問題。
生長習性
喜暖怕寒
受原始的生活環境影響,杜鵑花有著明顯的喜暖怕寒的特性。最適宜它的生長溫度在18到28度之間,低於10度會停止生長,5度以下會受到凍害。表現為:地上部分葉片逐漸乾枯脫落,落葉嚴重時會出現整株枯死。
喜光怕強光
杜鵑花和其它開花植物一樣,想要它多開花,還要有適宜的光照環境。但它喜光卻不耐強光,冬季、早春、晚秋光照不強烈時,可以把它放在朝陽的窗臺邊,給予柔光養護。室外溫度達到25度以上時,儘量把它挪到離窗臺稍遠的明亮散光處,防止葉片晒傷。
喜疏鬆透氣的微酸性土壤
杜鵑花有很多的毛細根,這些根系對土壤的要求很高,如果使用普通的田園土或透氣性不好的土壤栽植,後期澆水後,根系很容易黏膩在土壤裡,不能自由呼吸,同時也影響水分和養分的傳輸,造成爛根和黃葉落葉。由於杜鵑花是酸性土指示物,所以它還喜歡微酸性土壤,在鹼性土壤中生長不長久。
喜微潤的根部環境
也是由於毛細根較多的原因,杜鵑花對水分的要求也很高。土壤長期潮溼黏膩,很容易使毛細根腐爛;過於乾燥的根部環境又容易造成毛細根缺水乾枯。所以,根部土壤微微溼潤不積水,杜鵑花才能長得好。
喜較高的空氣溼度
杜鵑花的生長開花,需要60%以上的空氣溼度,如果養殖環境過於乾燥,短時間內就會使葉片乾枯甚至脫落。
關於黃葉落葉和黑斑病
花友們養殖杜鵑花最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黃葉落葉和黑斑病。引起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們來一一分析。
黃葉落葉原因
①光照過強
前面說過,杜鵑花喜光但不耐強光,在它的整個生長過程中,柔光養護能促進它長葉開花。它葉片含水較少,過於強烈的光照很容易晒黃葉片,出現葉緣乾枯現象,如果不及時改善,後期黃葉嚴重,會引起大量落葉,直至枯死。
②土壤缺酸
杜鵑花被土壤學家定性為酸性土指示物,也就是說,在它原始的生活環境中,它生長過的土壤多呈微酸性,在鹼性土壤中反而生長不好。如果土壤鹼性過大,時間久了也很容易使葉片出現黃葉現象。
而鐵元素在土壤中較活躍,能改良鹼性土壤為微酸性,並且能增強葉片光合作用的能力,促進葉綠素的合成。所以鹼性土壤大都缺少鐵元素,我們也習慣把鹼性土壤引起的黃葉稱為缺鐵性黃葉。關於土壤的酸鹼性,跟我國的地域有很大關係。我國南北方土壤的性質南酸北鹼,北方花友養殖的杜鵑花也最易出現缺鐵性黃葉現象。
③澆水過多
杜鵑花毛細根細如髮絲,有時多澆一次水就有爛根的風險。根系傳輸是植物接收營養的重要途徑,一旦根系腐爛,杜鵑花就會出現大量黃葉落葉現象。
④空氣溼度過低
前面有提到,杜鵑花喜歡較高的空氣溼度,整個養殖過程中,特別是北方的早春和冬季,氣候乾燥多風,達不到杜鵑花所需要的空氣溼度值,葉尖很容易發黃乾枯,繼而造成大量黃葉。這也是大多數北方花友養殖杜鵑花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⑤黑斑病
養殖過杜鵑花的花友應該都有體會,杜鵑花的病害中,最主要的就是黑斑病。病害初期表現為葉片邊緣出現黑邊,後期整個葉片發黑脫落。黑斑病嚴重時,植株葉片幾乎掉光,枝條因缺乏了葉片的光合作用和「病害纏身」,也逐漸乾枯而死。
原因
杜鵑花的養殖,一方面需要提高空氣溼度,另一方面,它又喜歡通風狀態較好的空氣環境。經常密閉不通風的環境,也是杜鵑花出現黑斑病的原因之一。空氣不流通,過密的葉片很容易滋生病害。特別是有的花友喜歡往杜鵑花葉片噴水,它葉片上的絨毛不容易使水分快速揮發,從而引發黑斑病。土壤過於潮溼,或有細菌滋生,也容易引發杜鵑花黑斑病。
春季養護注意事項
柔光養護
春季養殖杜鵑花,應根據所在區域決定給予的光照條件。南方部分溫暖地區,三四月份光照已經很強烈,如果室外養護,儘量把杜鵑花放在可以遮陰的大樹下或爬藤架下,透過樹叢斑駁的光影就能滿足它對光照的需求。
北方地區春季室外多風,氣候乾燥,不建議杜鵑花室外養護。把它放在室內朝陽的窗臺邊,斜射過來的光線也能滿足它的生長需求。如果室外溫度上升到20度以上,可以把它挪到離窗臺一米以外,兩米以內的位置,明亮的散射光它就能生長的很好。
微酸性土壤栽培
我國的杜鵑花養殖基地大都在南方地區,我們剛從花市或網上買回的盆栽杜鵑花,使用的都是疏鬆透氣的微酸性土壤,如果原盆是簡易的育苗盆或黑色的營養鉢,鎖水性不好,需要我們緩苗幾天後給它重新換盆栽植。杜鵑花根系淺,建議使用低矮的淺陶盆淺淺栽植。如果使用稍深一點的盆器,建議盆底墊適量陶粒做瀝水層。土壤配置可以使用腐熟的腐葉土或松針土,再適量摻配些泥炭土和珍珠岩,疏鬆透氣又富含微酸性,非常適合杜鵑花生長。給帶著花苞的杜鵑花換盆,儘量不要動它的根系,原土坨上盆,並且原土坨表層不要再覆土,只在它的底部和四周填土,防止悶根。
浸盆法澆水
由於杜鵑花毛細根較多,澆水時普通的灌澆方法容易使水分「一流而過」,所以,建議採用浸盆法澆水。找一個大點的水盆或深一點的水桶,放入適量清水,把杜鵑花連盆放進去,讓根系從盆底緩慢吸收水分。浸盆半小時後,如果盆土表層已經溼潤,取出花盆,控幹多餘水分,正常養護。浸盆法澆水的好處在於,能讓杜鵑花的毛細根均勻吸收到水分,避免了噴淋澆灌易引起的根系吸水不均,造成乾枯現象。
提高空氣溼度
杜鵑花對空氣溼度的要求很高,很多花友的杜鵑花養著養著就出現黃葉,跟植株周圍空氣太乾燥有很大關係。前面有提到,杜鵑花葉片有很多絨毛,噴水後很容易積水。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提高它周圍的空氣溼度。
將杜鵑花與其它較多的植物放置在一起,只往光滑的植物葉片上噴灑水霧,以此來提高植株小環境的空氣溼度。室內養殖杜鵑花,特別是北方花友,春季室內低於50%的空氣環境,建議使用加溼器,防止過於乾燥的環境使之出現幹尖黃葉。給杜鵑花花盆下面放一個大水盆,水盆裡放入可以隔水的支架,水盆裡始終保持有清水,通過水盆裡蒸騰的水霧,來提高杜鵑花周圍的空氣溼度。
定期使用硫酸亞鐵或酸性營養液
杜鵑花是來自於我國南方的開花植物,北方花友養殖,很容易因土壤和水分的偏鹼,使土壤出現缺酸現象,造成植株黃葉。建議養成經常使用硫酸亞鐵或酸性營養液的習慣,如每個月用硫酸亞鐵兌水1000倍給杜鵑花灌根一次;或自己腐熟礬肥水,每半個月給杜鵑花灌根一次;也可以網購工業合成的礬肥水,富含酸性物質,能改良鹼性土壤為微酸性,還能增強土壤肥力。
杜鵑花花色豔麗又名「映山紅」,如何才能讓杜鵑花「隨心開放」?
定期使用殺菌藥,經常開窗通風
為了預防杜鵑花黑斑病的滋生,建議每個月用多菌靈或代森錳鋅兌水稀釋後給杜鵑花灌根一次,預防黑斑病的滋生。同時養成經常開窗通風的習慣,給予植株流通的空氣環境,防止各種病蟲害滋生。
薄肥勤施
杜鵑花對肥料的需求不高,由於毛細根多又密集,過於濃重的肥料很容易燒傷根系。所以,在整個生長期建議薄肥勤施。
春季室內養殖的杜鵑花,施肥儘量以無機肥。如果正在長新葉,建議增施複合肥為主的肥料,如速效複合肥顆粒或花多多一號水溶肥。每10天左右施用一次。花期可以增施磷鉀肥為主的肥料,磷酸二氫鉀或花多多二號,富含磷鉀元素,能促進杜鵑花莖幹更健壯,多開花。總結
杜鵑花對養殖環境,土壤、溫度、光照、通風、空氣溼度等的要求都很高,建議春季養殖根據所在地溫度環境決定光照條件;選用疏鬆透氣的微酸性土壤,並給予60%以上的空氣溼度,經常開窗通風,浸盆法澆水,適時增施肥料……做好以上幾點,無論南方還是北方花友,都能把杜鵑花養得花繁葉茂,生長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