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難養,總是黃葉黑葉「不商量」?做好三點,葉綠根壯開得久
杜鵑花作為四季可以開花的植物,一直以來都深受花友們的喜愛。它的花朵妖嬈多姿,葉片翠綠株型美,許多花友還把它打造成盆景栽植。每年春節的花市,總少不了杜鵑花的身影。但許多花友買回家後,卻發現杜鵑花不是那麼好養,也常常聽到有花友抱怨說,自己買了無數盆杜鵑花,養殖時間從未超過半年,總是以黃葉、黑葉、爛根收尾。其實大部分原因都跟杜鵑花特殊的生長習性有關。建議花友們改變養殖方法,做好以下三點主要養護,杜鵑花花繁葉茂根系壯,養得更長久。
一、上盆有技巧
我們在給杜鵑花換盆時會發現,它有很多非常纖細的毛細根,這些毛細根細如髮絲,緊緊纏繞著土坨。如果換盆時傷及根系,後期會阻礙水分和養分的傳輸,造成花苞消苞枯萎現象。所以剛買回的杜鵑花,緩苗一週以後,換盆時直接原土坨上盆,儘量不要動它的根系,特別是帶著滿枝頭花苞的杜鵑花。杜鵑花根系淺又弱,建議低矮的陶盆淺淺栽植,只在土坨的底部和四周填土,上部不要再覆土,防止悶根。
土壤的配置方面,杜鵑花喜疏鬆透氣的微酸性土壤,建議用腐熟的腐葉土或松針土,適量新增些泥炭土,粗椰糠和珍珠岩混合的基質。
二、澆水有講究
由於杜鵑花根系弱,所以對澆水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這也是很多花友養不好杜鵑花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毛細根居多,如果土壤長期潮溼會造成毛細根腐爛,過於乾燥的根部環境又會使毛細根乾枯萎縮,阻礙了水分和養分的傳輸,造成黃葉和消苞現象。
我個人的養殖習慣,澆水前用手扒一扒表層以下三四公分處的土壤,感覺微微乾燥了及時補水。找一個大點的水盆,放入半盆清水,把杜鵑花連盆放進去,水位儘量達到花盆2/3的高度。浸盆半小時後,用手按壓表層土壤,明顯感覺溼潤了及時把花盆取出。實驗表明,用浸盆法給杜鵑花澆水,比噴淋澆灌更均勻,對根系的生長和水分的傳輸都能起到促進作用。
在杜鵑花原始的生活環境中,土壤學家把它定性為酸性土指示物,也就是說,它生長過的土地,土壤都呈微酸性。家庭盆栽養殖,土壤內的養分有限,特別是北方地區,鹼性的土壤和水分,很容易使杜鵑花因缺酸出現黃葉現象。建議使用硫酸亞鐵,與水按1:1000的比例,每個月給杜鵑花灌根一次。或是使用腐熟的礬肥水,與水按1:50的比例,同樣使用灌根的方法,每半個月使用一次,既改良了土壤,又給杜鵑花補充了肥力。
三、提高植株周圍的空氣溼度
杜鵑花喜歡較高的空氣溼度,家庭養殖特別是北方的春季,氣候乾燥多風,儘量將空氣溼度提高到60%以上,防止過於乾燥的空氣環境使杜鵑花出現幹尖、黃葉現象。室內養殖可以採用加溼器,或是經常往植株周圍噴灑水霧。我個人喜歡在花盆下面放水盆,水盆裡放入可以隔水的支架,通過水盆裡蒸騰的水霧,來提高植株周圍的空氣溼度。
室外養殖儘量把杜鵑花放在溼潤的泥土地上,或是與其它較多的植物放置在一起,給它營造「小雨林」的生長環境,人為的幫助它提高周圍的空氣溼度,能有效預防幹尖黃葉現象。
杜鵑花還喜歡空氣較流通的環境,室內養殖經常開窗通風,特別是悶熱潮溼的雨季,定期使用小風扇在它周圍吹吹風,能防止葉片黑斑病的滋生。
杜鵑花難養,總是黃葉黑葉「不商量」?做好三點,葉綠根壯開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