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分清孔雀草和萬壽菊嗎?
擬定了本文題目之後,我發現我並沒有認真拍過孔雀草,而且,孔雀草的顏色太過熱情,我的相機偏保守,好像駕馭不了......湊合選幾張吧。
這應該是最常見最標準的孔雀草(學名Tagetes patula L.,菊科萬壽菊屬)了,其外觀完全符合《中國植物誌》之描述:舌狀花金黃色或橙色,帶有紅色斑;中間則是黃色的管狀花。但人工栽培的花卉,其性狀不可能那麼穩定。
像上圖中的孔雀草,說好的「紅色斑」已經喧賓奪主,橙色或黃色只好退縮到花瓣之邊陲,但並未完全消失。正是這熱情如火的紅色斑,導致我的小數碼相機驚慌失措,一不小心就「顏色溢位」,就這張還湊合,但我的重點在蟲(點選閱讀小豆長喙天蛾)而不在花。
孔雀草常見於花壇佈置,少有人專門盆栽。因其本身顏值乏善可陳,相當於人類中的「柴火妞」(我也不知道啥意思,《重案六組》中學來的),只能靠「數大就是美」來造成視覺衝擊效果。花期7-9月,幾乎可以覆蓋整個夏天。
第一次看見或者說注意到萬壽菊(學名Tagetes erecta L.),差點把我噁心著。你看這顏色,這形象,暗黃色,一坨坨,花瓣雜亂扭曲,怎麼看怎麼彆扭。它還有個別名叫做「臭芙蓉」,這真是......太貼切了!
通常,萬壽菊的舌狀花數目遠較孔雀草為多,也更為煊赫;但由於先天不足,也只能和它的小姐妹孔雀草一樣扎堆出街,靠單打獨鬥是無法征服任何正常人的。
上圖攝於即墨農村,可謂萬壽菊之顏值巔峰。花瓣橙色,比淡黃色更為誘人;且繁複而不亂,有大麗花品種「瑪麗喬曼達」的感覺。不過我當時略感困惑,這不會是孔雀草的「重瓣」品種吧?雖然不符合有「紅色斑」的描述,但栽培植物往往血統混亂,性狀不穩定,僅靠顏色鑑別有些不大靠譜。
像上圖的這種就更讓本磚家困惑了,很難說它是孔雀草還是萬壽菊。從花型上看,舌狀花數目較少,總體較為單薄,像孔雀草(很像「錦繡孔雀草」Tagetes patula 'Jinxiu'),但它又沒有「紅色斑」。到底是誰?
正確答案是萬壽菊,說成萬壽菊總不會錯的。因為在最新的分類系統中,已經找不到孔雀草這個物種,它已經被處理成萬壽菊的亞種,學名似乎是寫成Tagetes erecta subsp. patula。從此姐妹一家親,再也不用分彼此,好比大陸虎和巽他虎都是虎(關於虎的亞種,點選「虎有幾個亞種」)。
當然有人會說了,亞種就不用分清了?我認為不用。民間愛好者嘛,對自己的要求不必太高,能定到種就算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