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栽培與管理雛菊?
雛菊是菊科雛菊屬多年生草本花卉。但是多作為二年生進行栽培。雛菊又名馬頭蘭花、延命菊,春菊、太陽菊等。早春開花,生氣盎然,具有君子的風度和天真爛漫的風采,雛菊的葉為匙形叢生呈蓮座狀,密集矮生,顏色碧翠。從葉間抽出花葶,花朵嬌小玲瓏,色彩和諧。
雛菊原產於歐洲。開花期在春季4—5月份,提前播種的可以在2—3月份開花。花期較長,栽培容易,是冬季早春花壇和庭院中的重要花卉。雛菊性強健,適應性廣,比較耐寒,不耐酷熱,喜陽光,耐半陰,喜肥沃疏鬆而且腐殖質含量豐富的砂質壤土,要求排水良好。雛菊的耐寒力較強,頭年在冷涼、短日照條件下形成強健的植株,第二年春夏開花結籽。
一是播種育苗繁殖:一般是在每年的秋季九月份進行播種,庭院中可以直接播種,也可以進行育苗移栽,播種方法常用條播、條溝撒播或者廂面撒播,播種後覆蓋泥土以不見種子為宜,用草簾或者地膜覆蓋保溼,保持床土溼潤,發芽適宜溫度為20℃,雛菊播種後大約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發芽出苗,當雛菊苗長出二、三片真葉時進行間苗,拔去弱苗、徒長苗和雜苗,進行移植,株距為10釐米,行距為16釐米。保持空氣流通、日照充足,讓雛菊苗快速生長。經過1—2次移植後,雛菊苗有4—5片葉時定植。雛菊也可以採用分株和扦插方法進行繁殖。
二、分株繁殖:通常在春季3月中下旬雛菊萌發新梢時可將老茬雛菊挖出,露出根頸部,將已有根系的側芽連同老根切下,移植到苗床中。
三、扦插繁殖:在整個生長季節均可進行扦插繁殖,以4-6月扦插的成活率最高。苗床用新土混入經堆漚腐熟的有機肥混合製成。剪取具3-5個節位、長8-10釐米的枝條,摘除基部葉片,入土深度為插條長的三分之一左右。扦插後保持苗床溼潤,忌澇漬,高溫季節需遮陰,而在溫度較低時可搭塑料薄膜拱棚保溫保溼,一般15天后可定植。
四、定植,雛菊苗有4—5片真葉時就可以定植在院壩四周,如果連片種植,株行距在15釐米,不要栽植過密,以免影響通風,後期白粉病嚴重。
五、水肥管理,小苗移栽後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常用稀薄的腐熟人糞水、腐熟餅肥水等追肥,也可以用牛、豬糞晒乾與餅肥粉末和少量硫酸銨或者尿素等,撒在行間中耕除草,與土壤充分拌勻。生長期施每隔7-10天追一次肥,,能夠促進側花更茂盛,在夏季乾旱時早晨或者傍晚要勤澆水。
六、經常中耕除非草,保持土壤疏鬆,減少水分蒸發,促進空氣流通是保證雛菊幼苗快速健壯生長的重要工作。花凋謝後要注意種子的採收,雛菊種子成熟不一致,要求分期分批採收種子,要在清晨有露水時採摘種子晾晒乾後貯藏在通風乾燥處,第二年播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