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彼岸花不要慌,它還叫「牛屎花」
<body>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彼岸花,有的人是從歌曲《彼岸花》中聽到,有的人是從小說《彼岸花》中看到的,不過這倆作品都有年頭了,還有些朋友可能是從日本的一些動漫和遊戲作品中瞭解到的。
總之各種文學和影視作品提到這個花時,往往都是和死亡、回憶、愛情等相關,更是給彼岸花貼上了悲情又神祕的標籤。

手遊《陰陽師》中的式神之一「彼岸花」的一款面板上就可以看到「彼岸花」的元素。
那麼這個「彼岸花」到底是啥呢?
長得似天仙,名字特鄉土
在夏末秋初之際,山野之間的石縫之中,會忽然鑽出一些鮮豔的花朵:不見葉子,只有一根孤零零的梗從地面伸出,梗的頂端,有幾朵略呈破裂的喇叭狀的花,或是橙黃,或是鮮紅,惹人注目。這些花彷彿無中生有一般,綻放得缺乏真實感。
沒錯,就是這種如此縹緲的花朵,卻有一個極其接地氣的名字——石蒜。

石蒜
由於石蒜在地下具有超大蒜頭一樣的鱗莖,又通常生長在山中亂石中或海岸巖間,因此得名。

這是換錦花(一種石蒜)春季時的鱗莖
攝影:唐志遠
實際上它跟蒜的關係並不算近,只能勉強攀得上很遠的表親。 前面這段被劃掉的是本篇文章第一次在《博物》上刊登時所用的描述,當時參照的是傳統的分類系統,但別以為只有體重在4年當中會有很大變化,植物也一樣(上躥下跳)。
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人們開始採用基因測序的方法探索植物之間的親緣關係,發現蔥屬其實和石蒜科的關係更為接近。所以大家也不要以為現在石蒜和蔥的關係就很穩固了,我們再觀察幾年。
所有種類的石蒜,都隸屬於石蒜科石蒜屬,由於花開豔麗,常被栽種用作觀賞。其實石蒜科植物之中,有很多都是傳統花卉,比如水仙、朱頂紅。

朱頂紅
具體到石蒜屬,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特徵:花總是先於葉片生出,花落之後才會長出葉子。各種石蒜的花朵形態大致可分為兩類:有一些形似喇叭,側向開張;另一些的花被裂片,花開後強烈反捲,邊緣出現波浪狀皺褶,花蕊伸長舒展。

花謝之後石蒜的葉叢
圖片來源網路
無花的季節,石蒜的葉片也引人注目——長而扁平,成叢生長,像寬大版的水仙葉一樣。 被劃掉的描述有點概括,為了讓大家瞭解更多(頭更大),應該這麼說:石蒜的葉片總體來說都有點像水仙,只不過有的更寬一些,有的則更窄一點。
明白了嗎?就是,反正不一樣。
有些種類會在花期後立即長出葉片,度過整個冬季,有些種類得直到早春才長出葉芽,到夏末葉片枯萎後才再度開花。所以就是,沒有統一的時間。
藝名其實也是有來頭的
石蒜們大都具有夏末秋初開花、花後生葉的習性,由於日本的秋分節氣被稱為「秋彼岸」,這一季節開花的石蒜,在當地就被稱作了「彼岸花」。
又因佛教傳說中有「曼珠沙華」(意為天上之花),典籍中解釋為「赤團華」,其顏色和形態特徵,與中國、日本等地最常見的紅花石蒜非常相似,故而「彼岸花」漸漸被安上了「曼珠沙華」的名字。
如今文藝作品中常見的「彼岸花」或「曼珠沙華」,通常所指的都是開花紅色的紅花石蒜了。又因石蒜原本就有「花葉永不相見」的特徵,如同人世與冥府,陰陽永隔,因此在日本的民間習俗中,石蒜用來寄託對死者的哀思。在一些動畫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對於「彼岸花」這個花語的體現。

《遊戲王vrains》中用「彼岸花」上墳的畫面

在動畫片中用「彼岸花」來表示對爺爺的思念
圖片來自:《空想新子和千年的魔法》
「彼岸花」的說法在我國是20世紀末才漸漸流行起來的,在此之前,紅花石蒜在中國民間,其實也偶有關乎宗教或生死的附會之說(畢竟石蒜喜歡開闊空地,長在田埂和墳地邊上也就不足為奇,可謂是真-墳頭草)。但畢竟我國各地地理環境和文化都存在較大差異,所以並沒有成為一個比較廣為流傳的大眾說法。
如果你的家鄉有把紅花石蒜成為「彼岸花」的習慣,或者有什麼傳說,不妨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而在我國,「彼岸花」的俗名更為接地氣:因花朵盛開時如倒立的蜘蛛而取名「紅蜘蛛花」,或者因鱗莖具有黑色外皮,形狀成坨,故而稱之為「牛屎花」。

紅花石蒜
另一種常見的野生石蒜鹿蔥,有一種傳言說野鹿喜歡吃它,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它是石蒜中開花最早的種類,盛夏綻放,民間也稱其為「夏水仙」。
除了紅花的,石蒜還有很多種
石蒜屬植物全球共20餘種,大都分佈在東亞地區,我國有15種(其中10種都是中國特有物種)。想將這些石蒜區分開來,首先可以依據花形和花色,來確定大致的種類,至於一些彼此相似的種類,則需要觀察細微的特徵。
下面我們嘗試來帶著大家分辨一下(看完不要打我):

手繪圖:余天一
石蒜
拉丁學名Lycoris radiata。識別要點在於葉秋季生出,狹帶狀;傘形花序,有花4~7朵;花鮮紅色,花被裂片狹長,邊緣具明顯波浪狀皺褶並反捲;雄蕊顯著伸出,約比花被裂片長1倍。石蒜分佈於我國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生於潮溼山坡、溝邊,在華北等地常見栽種,花期為8~9月。

最知名的明星當然是所謂的「彼岸花」,它的中文正式名就叫做「石蒜」,由於花開紅色,為了便於區分,通常我們將它稱為紅花石蒜。
另一種常見的石蒜花為黃色,叫做「忽地笑」,花被裂片邊緣有明顯的波浪狀皺褶,花蕊通常長於花被裂片。與忽地笑相似的石蒜,還有另外兩個黃花種類——「中國石蒜」花蕊較短,「安徽石蒜」花形如喇叭,花被裂片較少皺褶。
忽地笑
拉丁學名Lycoris aurea。識別要點在於葉秋季生出,狹劍形;傘形花序,有花4~8朵;花黃色,花被裂片狹長,邊緣具明顯波浪狀皺褶並反捲;雄蕊伸出花冠之外。忽地笑分佈於我國華南,以及華中、西南部分省區,生於陰溼山坡,在華北、華東等地常見栽種,花期為8~9月。

忽地笑植株
換錦花
拉丁學名Lycoris sprengeri。識別要點在於葉早春生出,帶狀;傘形花序,有花4~6朵;花淡粉色,或淡粉色過渡至淡藍色,花冠喇叭狀,花被裂片邊緣無皺褶;雄蕊略伸出花冠。換錦花分佈於我國華東、華中部分省區,生於陰溼山坡或竹林中,在華北、華南等地常見栽種,花期為8~9月。

換錦花
盛夏開花的「鹿蔥」,花色通常是純粉色,花朵較大,形似小號百合花。另一種粉色花的石蒜開花略晚,叫做「換錦花」,花朵較小,花色在藍色與粉色間變化流轉,顏色過渡自然而微妙。「紅藍石蒜」的花色,同樣是粉、藍二色過渡,花被裂片卻有較多皺褶。

鹿蔥的花
圖片來源網路
也有開白色花的石蒜——「長筒石蒜」花大而舒展,形如喇叭,花被裂片無皺褶;「香石蒜」,花被中脈紅色。此外,還有一種「稻草石蒜」,花色略似乾枯稻草,為乳白色或淺淡的枯黃色。

長筒石蒜
攝影:余天一

稻草石蒜
怎麼樣,是不是能簡單分辨出來一兩個了?
分辨不明白不要緊,我們說點實際的。下回再看到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對「彼岸花」的描述時,希望大家也不必入戲太深過於傷悲,想想它的另一個名字「牛屎花」,是不是一下就精神了呢?
撰文、繪圖 | 余天一
部分圖片 | 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