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普荷禪師書法真跡,行書《四言詩》
擔當墨跡《四言詩》
普荷禪師(1593年—1673年),原名唐泰,號擔當,字大來,出家後名普荷,又名通荷,雲南晉寧人。是明朝的禪師,也是一位書法家、畫家。他曾執弟子禮於董其昌、陳眉公、李本寧諸大家門下學習書畫,並與董氏好友陳繼儒相友善。擔當詩書畫皆精,有著詩、書、畫「三絕」之譽。為人志存氣節,放浪形跡,故畫作飄逸有奇氣。其書法由董其昌入手,出家後加入了自我領悟,更顯詩情禪意。擔當出生於亡國邊緣,雖然出家為僧,但仍然憂國憂民,寓憂於書。

擔當禪師畫像
在我國書壇史上,出家為僧成為著名書法家者很多,著名的有隋朝的智永 、唐朝的懷仁、懷素等,而擔當是繼他們之後又一位出家為僧的著名書法家。
擔當的書風,有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既融匯了詩學禪理,表現出恬淡清逸、天真自然的韻致,而不失鋒稜,顯示出錚錚傲骨之氣。”這表明擔當後期作品已自成一派,既保留了董書法中的飄逸瀟灑,又擺脫了董其昌的習氣。
此作書寫的是一首充滿禪意的四言詩,用筆圓轉,結體外拓,章法蕭散,比起董其昌更顯豪放,從中亦可見懷素上人之影子。
擔當禪師《四言詩》
《四言詩》,擔當,軸,紙本,草書。縱135釐米,橫31.5釐米。
一、擔當禪師《四言詩》立軸:
釋文:即心是佛,砒霜狼毒。起死回生,不消一服。擔當。

《四言詩》立軸
二、擔當禪師《四言詩》放大:

《四言詩》放大
三、擔當禪師《四言詩》簡介:

《四言詩》簡介
附擔當禪師絕句十首:
(一)
紙上有山孤又孤,儼似小巫非大巫。
昨夜天風忽吹墮,失卻一巒是此無。
(二)
志在豐草與長林,自分沉淪歲月深。
多少浮雲裁割盡,青山獨不許人侵。
(三)
小莊雖小喜隔城,梅花一樹猶關情。
等閒春色饒各據,獨有冰霜人不爭。
(四)
欲訪幽人跡已迷,過橋只有鳥空啼。
來時猶記回頭路,黃葉林邊落日西。
(五)
畫棟珠簾莫可擬,長鬆怪石在於此。
老僧一掃盡成灰,筆下何曾有山水。
(六)
不看花開只看雲,小閒多在水邊分。
如今此意無人識,紙上拈來贈與君。
(七)
自叨天放一閒人,拄杖芒鞋也趁貧。
若問我曾幹主眷,速章不乞買山銀。
(八)
垂柳千株是誰栽,半邊門在水邊開。
不須笑此樓太少,容個散人促膝來。
(九)
萬壑千丘且固窮,悶來時遣借書童。
官家鄴架久廢缺,乞得一篇河上公。
(十)
笑我生平勞此肘,身枯此肘我何有。
徒留榜樣在人間,若個焉能傳不朽。
擔當禪師畫像:

擔當禪師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