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癌症」叢枝病,要滅一「菟」一「蟬」,再談綜合防治
凡是有生命的個體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植物也不例外,植物病害可謂種類繁多,發病表象也是千奇百怪。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植物病害,表象很特別,屬於癌症級別,染病初期還能挽救,到了後期基本無解,它就是叢枝病。

泡桐叢枝病
何謂叢枝病?又為何稱它為植物癌症?
一、發病症狀
叢枝病既然被稱為植物癌症,那它最大的特徵就是導致植物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又有很強的侵染性和轉移性。具體分為:
1.病在枝成叢枝型。植物染病初期,個別枝條上大量萌發腋芽和不定芽,抽生很多的小枝,小枝上又抽生小枝,枝叢隨時間不斷增大,大的枝叢可達1米以上,遠看特別像鳥巢,故又名鳥巢病。而抽生的小枝細弱易折,節間變短,葉序混亂,病葉黃化,具有很強的負趨地性,生長方向多與地面垂直。病枝初時可開花、結果,但花果往往畸形,漸後則花而不實,最後不開花。枝叢一般能存活若干年,但終因不斷累生新的枝葉,導致養分消耗過度而枯死,若大部分枝條枯死會引起全株枯死。 且由於枝條組織較正常枝柔嫩,易遭受凍害。

棗樹叢枝病叢枝型
2.病在花成花變枝葉型。主要由於細胞生長失去控制,不能正常的分化,導致花瓣變成小葉狀,花蕊形成小枝,小枝腋芽繼續抽生形成叢枝,最終叢生為「滿是小綠葉的簇頭」,且有越冬開花現象。

花變枝葉型
3.病在根根上瘋長不定芽。主要表現為在主根上長出很多不定芽,成為萌櫱枝,且隨著病害的累積萌櫱枝瘋長成簇直到根部腐爛死亡。

二、病原特徵
叢枝病病原生物是一種類菌原體(英文簡寫MLO)又稱為植原體,是一種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生物。類菌原體沒有細胞壁,因而在外界環境中很難生存,所以它必須藉助於植物活體傳播。雖然植原體很容易被滅殺,如高溫、四環素類抗生素等都能殺滅,但是它一旦侵入植物以後,就會進入植物傳輸動脈篩管,隨植物體液不斷移動,而導致病原分散到各個地方,因此要用藥物殺淨是很難的,所以複發性很強,因此被稱為植物癌症,很難根治。

竹子叢枝病
三、易病的植物品種及危害
叢枝病可在多種植物品種上發生,且以木本植物居多,如泡桐、棗樹、苦楝、桑樹、杜鵑、竹子、杉木等;草本植物如龍膽、馬鈴薯、波斯菊、矮牽牛等。而其中在棗樹上發生稱棗瘋病,泡桐上稱叢枝病,桑樹上發生稱桑萎縮病;以上三種是我國栽培樹種上發生最嚴重的,給種植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同時叢枝病由於病原植原體侵入植物篩管,隨植株體液四處擴散,同時可隨蟲害和寄生植物傳染,具有傳染性強、累加性強、易復發難根治等特點。一旦發生導致樹體變弱,產量降低,並隨著病害的積累和蔓延逐漸發展為絕產、枝葉死亡,最終導致染病的幼苗、幼樹常於當年枯死,大樹感病後,常引起樹勢衰退,生長量大幅度下降,直至死亡。若發病後管理不規範,不及時控制,該病很快就會蔓延而導致整片植株染病,嚴重影響種植戶的效益。

榆樹老樁叢枝病
為何要滅一「菟」一「蟬」,再談綜合防治?
一、病原傳播途徑
前文已經講到叢枝病植原體寄生在植株體內,只有通過活體才能傳播,不能通過風雨、機械損傷等途徑傳播。它的傳播途徑一是人為活動,即我們通過分株、扦插、嫁接等無性繁殖方式,採集的親本為染病株則繁殖的子代均染病;二是通過媒介傳播,主要為題幹中講到的一「菟」一「蟬」,菟為菟絲子,或者菟絲子類似的寄生植物;蟬為葉蟬,或者葉蟬類帶刺吸式口器的害蟲,通過這兩種媒介進行傳播,其中的菟絲子和葉蟬是最具代表性的。植原體通過菟絲子的多寄生性和難消滅性,以菟絲子為橋樑實現在植株間的傳播、侵染;而葉蟬主要通過取食病株體液後,其唾液中會含植原體,再取食健康株,導致病害的交叉感染。所以要消滅一「菟」一「蟬」,掐斷傳播途徑,才能談綜合防治。
另外這裡要講個特性,經科研人員研究,帶病株的種子不會含植原體,所以通過種子育苗,即實生苗一般不帶病。
二、病原寄生後活動規律
通過科研人員的研究發現,類菌原體侵染後一般寄生在寄主韌皮部的篩管細胞內,隨植株體液傳輸而四處移動,具有分佈不均勻和週年濃度變化的規律,但呈現一定的季節性。即植原體秋季會向根部流動,聚集在根部越冬,春季又隨著樹木萌發隨樹液迴流到上部莖杆和枝葉進行再次繁殖為害。植原體的這種活動規律特性,為我們進行提供了方法。

泡桐叢枝病防治
瞭解了病原特性,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對於發病初期,我們怎麼進行綜合防治?
一、切斷傳染源
1.嚴格控制育苗,杜絕帶病苗栽植
我們在選擇苗木時切勿選擇發生過叢枝病疫情區域的苗,自繁育苗,保險起見也不能選擇有叢枝病發生的健康株進行分株、扦插、嫁接等無性繁殖育苗,因為叢枝病有一定的潛伏期。
2.消滅一「菟」一「蟬」,掐斷傳播媒介
(1)菟絲子防治方案
菟絲子是寄生性很強,同時生命力也很強的毀滅性雜草,我們要根據它的生長特性進行防治。菟絲子主要通過種子繁殖和傳播,夏末開花,秋季結果,要在種子成熟前進行殺滅。一是通過物理方法,即人工清除,春末夏初的時候,在菟絲子纏繞寄主植物之後,人為地將菟絲子從寄主上清除,或者連同枝幹一起剪除,剝離得越乾淨,防治就越徹底。菟絲子的斷莖還具有發育成新植株的能力,所以剪除必須徹底,剪下的莖段也不能隨意丟棄,需要集中深埋或送垃圾場進行焚燒處理。二是通過化學方法,在菟絲子生長旺盛季,開花結籽前,於樹冠噴施6%的草甘膦水劑200~250倍液,(5~8月用200倍,9~10月氣溫較低時用250倍),也可用敵草腈0.25千克/畝,或3%的五氯酚鈉,或3%二硝基酚防治。最好噴2次,隔10天噴1次。在噴藥前將菟絲子莖稈弄斷,效果會更好。
農民頭疼的一種害草,常讓大豆減產,卻不知是養生佳品,一斤13元

菟絲子
(2)葉蟬類等刺吸式口器害蟲防治
葉蟬類、蝽類、木蝨、蚜蟲等都能傳播植原體,對於刺吸式口器害蟲的防治,要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一是加強種植區域管理,及時清除雜草、落葉保持圃地整潔;二是加強修剪,保持通透性,這些蟲害都喜歡陰溼環境;三是冬季進行清園,全園噴施石硫合劑或是樹體塗白進行殺菌滅蟲;以上四點主要破壞蟲害發生環境和消滅越冬害蟲,減小蟲口基數。四是採用生物防治,懸掛黃板和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五是採用化學防治,殺蟲殺卵要結合進行,殺卵可選用800倍50%馬拉硫磷乳油或1200倍80%敵敵畏乳油或700倍50%殺螟鬆乳油或100倍90%晶體敵百蟲。殺成蟲藥可選用,2000倍50%辛硫磷乳油或1500倍40%樂果乳油或800倍25%亞胺硫磷乳油或200倍48%毒死蜱乳油。用藥要注意交叉使用、均勻噴灑、特別葉背要噴到。

葉蟬
二、抗生素類藥物防治
對於叢枝病發病初期,可採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防治,抗生素選用品種有四環素、土黴素、青黴素、利福平等。方法有一是通過高壓注射將藥物注射至患病樹木髓心;二是採用打點滴的模式,可結合樹體營養液,將抗生素溶於像國光施它活之類的營養液中,注意抗生素濃度為1000倍液為宜。但是由於植原體的強移動性,難以保證治療效果,同時對樹體會有一定傷害,用藥量較大,成本較高。

樹幹注藥
三、根據植原體移動規律進行「秋修枝、春環剝」可起到良好療效
此種方法主要根據植原體秋季下移至根部,春季再回流到枝幹為害的特性,秋季在植株落葉之前,植原體向根部轉移之前,修病枝,可清除一定量的病原物,減少植原體基數;而在春季植原體從根部向上迴流之前,環剝韌皮部,切斷植原體的傳輸途徑,可取得治療作用。具體方法為:在樹幹下部進行環剝5-7毫米(注意環剝口的保護,避免其他病菌侵染),然後用800倍四環素液或其他抗生素在環剝口向根部進行加壓注射。待來年開春後,棗樹將要發芽時再次注射800-1000倍的四環素液,仍是向根部注射,這樣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不能保證根除類病原菌。

樹幹環剝
四、少量病株最好及時移除
對於叢枝病這種植物癌症最好別抱有病樹治癒的幻想,早砍伐挖走並銷燬就早一天解決傳播擴張的隱患。病穴可以補種健康植株,植原體不能通過根系和土壤傳播。
總之,對於叢枝病,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根治辦法,故在農業生產上,我們要做到預防為主,認識和了解這種病。一旦這種病害發生,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及時採取措施,避免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