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今年3月新一波疫情防控以來,

「囤菜」、「搶菜」成為眾多市民的頭等大事,

「一蔬難求」之時,

甚至有人開始「吃綠化帶」了,

不少人萌生了種菜念頭,

水培小蔥、芹菜和孵豆芽開始風靡,

而如果原本就有一方陽臺小菜園的,

則會成為當下「家底最厚」的大戶人家。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Echo的陽臺豐收時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陽臺上,基仔與兒子一起採摘和清洗蒜頭


一條採訪了5組「都市農夫(婦)」,

有小夫妻在5.9㎡的高層陽臺實現果蔬自由,

有一線醫護人員從陽臺菜園獲得慰藉,

有公司高管在頂層露臺排遣工作煩惱……

他們不僅收穫了實實在在的自然作物,

更感受到極大的精神愉悅,

「菜園帶來了安全感,

以及種菜真的好快樂!」

撰文 劉亞萌 周天澄 責編 倪楚嬌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Echo在陽臺上採摘檸檬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番茄、朝天椒、香蔥和茄子在蓬勃生長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兩週前深圳疫情爆發時,Echo有些後知後覺,從朋友圈得知要封控的訊息,趕緊跑到樓底下菜市場和超市,才發現都被搶空了。

「但那刻我一點也都沒擔心,很安逸地回家了,就想到我一陽臺吃的,我怕什麼?」

90後的Echo,是一位插畫師,和丈夫一起生活在深圳。他們在90多平米的婚房裡,擁有一個5.9㎡的陽臺,搭出了一方生機蓬勃的花果園。

在這個小天地裡,種滿了幾十種果樹和蔬菜,除了常見的朝天椒、迷迭香和薄荷,還有番薯葉(地瓜葉)、桃樹、李樹、百香果、葡萄……

這幾天,紅彤彤的小番茄壓彎了支架,茄子生長迅猛,藍莓結果,芭樂和檸檬已經成熟,Echo摘來泡水喝,以補充維生素,「切的時候那顆檸檬香爆了。」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芭樂和藍莓已碩果累累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之前還種過向日葵、菠蘿和海棠果


如果想在最短時間內收穫蔬菜,那麼韭菜、香蔥和雞毛菜是最好的選擇,「我的那盆小蔥就是從超市買來,吃剩的根部埋進土裡,一天能長几釐米,雞毛菜從種子到收穫最快一個月。番薯葉也非常快,一半插入土裡,也可以水培,過幾天就會發芽長藤。」

3月14日,她所在的小區開始了一週的封控,公交地鐵全部停運,居民買菜的話,需要有單獨的「買菜出行票」,限制時間,兩個小時以內必須返回。

每戶有三張票,但Echo和丈夫兩人只用過一張,「陽臺小菜園確實給我很大的安全感。」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左:小角落裡的補光燈 右:寵物玄鳳鸚鵡「小雞」右上角有兩個大補光燈

此前Echo是個種花能手,在2020年疫情宅家的兩個月裡,開始「入坑」種菜,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果蔬易上手,只要裝好紗窗,提前給土壤殺蟲,就幾乎沒啥病害,而且收穫期太有成就感了!」

陽光極少的北陽臺,如此生機盎然,Echo的祕密在於四個「植物補光燈」,每天開9個小時,所以就算遇到3月份的深圳梅雨天氣,果蔬依然可以茁壯成長。

她有很多小妙招,比如在花盆底部鋪上使用過的一次性洗臉巾,這樣澆水時不會滲出泥土,地板常年能保持乾淨。

她還會給花人工授粉,大大提高了結果率,以及在花盆底部鋪上毫無異味的羊糞有機肥,與根系隔一段距離,避免燒苗。

把唯一的陽臺用來種菜,那麼晾衣服怎麼辦呢?為此Echo添置了烘乾機,解決了這個問題。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綠植牆下面是魚缸 形成一個自動迴圈澆水系統


最初Echo在種花種菜時,因為佔用了陽臺空間,丈夫還有些不滿,「不過很快他就嚐到甜頭了,很支援」,後來也積極投入到小菜園的建設。

他是個程式設計師,設計能力強,利用虹吸效應製作了一個「魚植共生系統」,自動給綠植牆澆水,他還讓智慧音箱控制補光燈的開關,便利了許多。

如今兩人十分享受這個綠色小天堂,「早上把搖椅搬到陽臺,小鳥落在肩膀上,也不用說話,就很愜意。夏天有時候午後的風吹過來,陽臺裡瓜果飄香,感覺就像個世外桃源一樣。」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毛球小阿姨身處疫情風暴之中,但只需要看看自己的小菜園,就能感受到一絲平靜


疫情風暴中心的上海,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焦慮。長時間被封閉在家中,氣悶、焦慮、無聊同時襲來。

毛球小阿姨家住浦西,陽臺僅有6㎡左右的空間,卻在洗衣機和晾晒區之外,闢出一塊朝南的菜園,種滿了辣椒、茄子、香菜、羅勒葉等。

這些可愛的蔬菜,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她的焦慮,不僅給她提供了食物,也給她提供了足量的心理支撐。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水培的香菜,綠色可以緩解她的焦慮


煩了、焦慮了,看一眼綠色,心情就好了。再不行,就摘一顆果子嘗一嘗,用女兒的話說「比市場售賣的還要甜」。

跟大多數城市兒童一樣,此前女兒並不知曉蔬菜瓜果是怎樣長成的,這個小天地,也是毛球小阿姨對女兒獨特的自然教育。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左:近期收穫的小番茄 右:毛球小阿姨是上海疫情中的醫務人員之一


這次疫情,作為一位醫護人員,毛球小阿姨成為了一名 「大白」,為上海市民取樣測核酸。

她在3月28日凌晨3點收到了支援浦東的通知,需立即前往,出門前她特意去看了下陽臺,確定植物的溼度合適才出發。

當天晚上9點多回到家,已經疲憊不堪,她還是去確認了一遍陽臺,「好像只要看到自己的小菜園,都能排解掉很大一部分的壓力了。」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福建龍巖,豆媽帶著女兒過一種悠緩生活


在福建龍巖,豆媽也靠閣樓露臺裡的菜園,重新找回了治癒的感覺。

兩年前,2歲半的女兒被確診了自閉症,豆媽和丈夫隨即放慢了整個生活節奏,陪著女兒進行康復治療。

自閉症兒童對社交規則不太敏感,城市裡人多、節奏快、規則細,夫妻倆開始計劃以後去農村,過一種簡單的、自給自足生活的可能性。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豆媽幾天前剛收穫一波陽臺綠葉菜


但豆媽從來沒有種過菜,就想著先從陽臺菜園練練手,如今她育有番茄苗、秋葵和青菜。

豆媽記得幾天前從土裡拔出第一茬青菜時,她瞬間回憶起幼時跟阿婆一起在田間的經歷,「那種清甜的味道,也不知道是菜發出來的,還是土帶來的,但就是記憶中的味道,像回到小時候,很治癒的感覺。」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女兒很喜歡大自然


女兒很喜歡在陽臺待著,隨著福建的天氣熱起來,她會常常把鞋子脫掉,整個人直接躺在瓷磚上。她喜歡玩噴壺,豆媽就讓她一起嘗試著給菜澆澆水。

如今豆媽常常開心地笑,她同任何一位普通的母親一樣,與可愛的女兒共享著自然的、親密溫柔的時光。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基仔給菜園澆水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在不同季節收穫的蔬菜


在市中心擁有一整片露天菜園是件滿奢侈的事情,但對於有些心繫「田園夢」的都市人來說,買房之初,就瞄準了附近的「可耕地」。

四川綿陽市中心,基仔把家和工作室安排在同一個小區內,而工作室旁邊坐擁一個70㎡的菜園,從家走路5分鐘即可到達。

綿陽處在丘陵地帶,四年前他們選中這個半山腰的小區,就是看中了房子密度低,有大片的空地供業主改造發揮。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左:基仔和xidylee一家三口 右:用菜園裡的蔬菜做美食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基仔與兒子一起清洗自家種的蒜頭


幾年下來,基仔把這片園地種植地滿滿當當,整個生活節奏也圍繞著菜園,發生了轉變。

工作間隙,他不再是刷微博和看視訊,而是樂於去菜園子裡轉轉,澆澆水、鋤鋤草,放鬆身心,轉換思路,「種菜會更放鬆一些,而且每次勞作都會有獲得,感覺會很踏實。」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基仔在初夏的菜園裡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春播:育苗、搭架


前陣子他剛剛完成新一輪的春播,兩週內每天都有一半時間泡在園子裡,鬆土、栽苗、搭架、覆膜……「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嘛」,他興致勃勃地念起這句諺語。

妻子xidylee是學美術出身,起初更願意種花,但經歷2020年的疫情居家隔離之後,體會到菜園的巨大便利,也全力支援丈夫了。

自家的菜沒有農藥,他們很放心地帶著兒子一起來採摘,孩子喜歡番茄和黃瓜,拿在手裡很開心。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Taco的「空中食材花園」


Taco是一位生活在杭州的國企高管,平時工作壓力不小,但是她只要回家看到自己的「空中食材花園」,植物都在蓬勃生長,身心就會瞬間被療愈。

杭州市裡農田極少,買房的時候,她特意選擇了頂樓帶有露臺的房子,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種植的理想。

20㎡的露臺裡,現在有近30個品種的蔬菜、20多盆花草和近10種水果,一年四季蔬果豐盛,鮮花不斷。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檸檬、葡萄柚、絲瓜、南瓜——一年四季,Taco都會收穫不同的蔬菜和瓜果


為了提高有限空間的利用率,她使用了「立體種植」的方式。

她在露臺搭了瓜架,春夏季讓瓜類向瓜架上攀爬,向空中發展,在瓜架下面種植對陽光要求不高的綠葉菜。

在露臺牆邊,她則搭了花架,種植辣椒、茄子、番茄、脆皮金桔、藍莓、月季等喜歡全日照的蔬果花卉。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立體種植」,是Taco碩果累累的祕訣


就這樣,一個平面面積並不大的露臺,整個空間都被利用起來,不同品種的蔬果各得其所,相互依存,碩果累累。

迷上種植以後,Taco學習了很多國內外的相關科學知識。

在她家,廚餘垃圾是不會丟棄的,Taco會用來堆肥。她還用果皮、辣椒自制酵素殺蟲。Taco很自豪於這一套操作,既環保、又讓她的泥土鬆軟肥沃、蔬果花草異常茁壯。即使從不用農藥也是每季蔬果豐盛,一家人總是吃不完,還要四處送人。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不同的季節,會收穫不同的蔬果


她也非常尊重節氣的規律。在春夏天收穫生菜、韭菜、黃瓜、南瓜,秋冬天收穫西蘭花、花菜、芥蘭羽衣甘藍紅菜薹等等,每季都有二十多個品種的瓜果蔬菜。「順應自然種出來的菜更好吃。」她說。新鮮蔬果的鮮甜,是市場上買不到的,每天吃到自己種出的蔬果,Taco都有滿滿幸福感。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也是從有機垃圾堆肥開始,她更加系統地學習了「永續發展」的觀點。生活物質方面越來越精簡。儘管薪水很高,但是「一家三口平時的吃飯、水電等等基本花銷,一個月三千塊都不到。」

延伸到生活其他方面,她現在購物很少,更注重質而不是量,買到合適的東西都會用上很久。

她說,在城市裡種植,不是單純為了收穫,而是一種真正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關於美、關於對生活的體驗、也關於人和自然的相處關係。現在的她,物慾很低而內心富足,生活質量反而更高了。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1、哪些蔬菜是生長速度最快的?

除了香蔥、韭菜和雞毛菜,菠菜生長期在20天左右,喜溼潤,需要每天澆水;櫻桃蘿蔔大約28天即可採收,適合盆栽,可以做成沙拉菜。另外迷迭香、薄荷和檸檬四季都能生長和收割,價效比很高。

如果要培育番薯葉,Echo建議最初番薯放入土中時,要留一半在表面,不能全部沒在土中,否則都會腐爛,水培時同理。

如果看重效率的話,一開始最好買幼苗,而不是種籽,植株本身就帶花帶果了,長起來就非常快。

當然蔬菜都是分季節的,所以Echo會在春夏種蔬果,秋冬種鮮花。

2、陽臺補光燈如何選擇?

Echo建議,直射日光少的情況下,使用植物專用的補光燈(非普通家用檯燈),它既能幫助植物光合作用,又去除了對人體有害的紫外線,可以搜尋「農業大棚」的同款,找到小型家用的。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3、如何解決蚜蟲問題?

Echo的果樹和蔬菜目前都生長得很健康,這多虧她做了很好的準備工作:在陽臺安裝了紗窗,阻擋外來異物,蟲害概率降到了最低。

另外很多蚜蟲是潛藏在土裡的,所以她會購買專門可以殺蟲卵的土,從根子上做預防。如果看到蝴蝶飛來,儘量趕走吧,「避免它在這裡生孩子」。

小樑的露天菜園,看到有蚜蟲的話,他會使用辣椒水來噴灑,能起到效果。

Taco推薦了幾類本身就不易生蟲的蔬菜,一類是帶有特殊氣味的,比如香菜、芹菜、蔥蒜;而南瓜、冬瓜,因為葉子有小刺毛,也較少受蟲子侵害;另外秋葵、番薯、生薑也很少生蟲。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4、如何施肥?

小樑在春播翻土時,會使用纖維狀椰糠泥炭土,跟菜園的原土混合,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避免板結。

Echo推薦使用處理好羊糞、牛糞、蚯蚓糞等有機肥,買來幾乎沒有異味,可以事先埋在盆地。另外在養育的過程中,在土壤表面加入緩釋肥,每次澆水都相當於施一次肥了。所以選花盆要考慮它的透水性,不然澆水頻繁的話,容易導致爛根。

如果目前沒有購物的條件,那麼學習廚餘堆肥也是可以的,不過鹽分會影響植物的生長,所以最好選擇餐前素菜的廚餘,會更容易上手些。

5、哪些果蔬比較好種又有觀賞性?

Taco推薦金桔、葡萄柚、無花果、藍莓等。

金桔是小型果樹,六月開始掛青果,十一月轉成金黃色。在年節眾多的冬天,裝飾性特別好。


小夫妻在5.9㎡陽臺種菜,疫情下蔬果不斷

葡萄柚屬於中小型果樹,比金桔略大,葉型優美,花量巨大,且花可以泡茶,果實甜美,是屬於好看又實用的型別。

藍莓屬於小型果樹,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很合適。市售進口藍莓價格不菲,在陽臺自己種又好看又能實現藍莓自由。

無花果不會生蟲,易於養活,春秋結兩次果,樹上熟的無花果非常好吃!

相關搜尋

庭院、陽臺、窗臺秒變菜園
德國姑娘在樓房裡種菜?
在陽臺可以盆栽金桔嗎?
大城市裡的「種菜族」:
「2種菜」沒有地也能種
陽臺種出「有機蔬菜」
理想生活中的陽臺花園
陽臺種菜沒有土沒有肥
穀雨時節蔬果種植指南
不停長不停吃收穫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