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高效種植技巧,實現高產的關鍵要點
佛手瓜起源於墨西哥和中美洲,是一種多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俗稱豐收瓜。佛手瓜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同時單株產量很高,病蟲害較少,是極為理想的種植作物,而且營養價值較為豐富,在種植時也具備一定的觀賞價值,得到了人們的喜愛。佛手瓜常被種植於庭院中,作為一種觀賞性植物,果實收穫後也可以作為人們款待賓客的水果佳品。基於此,介紹佛手瓜的特點,闡述佛手瓜的栽培技術。
佛手瓜是一種多年生攀緣性宿根草質藤本短日照植物,在春季、夏季生長,秋季開花結果,果實可食用,在美國和日本通常被稱為超級蔬菜,具有極高的種植價值和食用價值。其富含多種微量元素,食用能夠有效預防高血壓、肥胖症和心臟病,兒童食用能夠有效補充鋅元素,促進兒童智力提升,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人體對疾病的免疫力。


一、佛手瓜的特點
佛手瓜的果實中莢生有一顆胚芽,並與果腔緊密相連,因此通常佛手瓜都是以整瓜的形式進行種植培育。佛手瓜的觀賞價值極高,而且因其獨特的形狀而得到人們的喜愛。其果型類似於佛教當中雙掌合十的形態,而出於宗教的吉祥寓意,有了佛手瓜這個名稱,表達了祝福之意。佛手瓜具有蔓性、分支強的特點,爪須在藤架上相互纏繞,蔓葉遍佈整個瓜架,整個棚架瓜蔓吊了許多瓜果,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二、佛手瓜栽培技術
2.1 佛手瓜對土壤及環境的要求
佛手瓜對於土壤並沒有過於苛刻的要求,而且相反,其具有極強的適應性。一般土地的肥沃情況與種植效果成正比,土壤深厚肥沃,能夠最大限度提高佛手瓜的種植產量。佛手瓜喜溫暖適中的溫度,不喜過熱過寒,總體來說,不同生育期的適宜溫度存在差異,一般發芽期的溫度以18~25 ℃為宜,幼苗發育適宜的溫度則為20~30 ℃,而種瓜的適宜貯藏溫度則為8~10 ℃。佛手瓜生長的過程當中,溫度如果過高,會抑制佛手瓜的生長,而溫度過低則會導致佛手瓜凍死,可見佛手瓜對溫度的要求極高,是一種比較適宜冷涼山區種植的農作物。2.2 種植
佛手瓜屬於短日照植物,日照時間過長會導致花芽不分化,影響結果率,所以適合密植。在佛手瓜栽培過程中,要注意播種環節,確保播種時間適宜。佛手瓜對溫度極為敏感,尤其在低溫狀態下容易凍死,所以農戶必須要等待低溫期過後再進行種植,以防止植株成活率降低。一般種植時間會安排在4月以後,如果無法正確掌握時間,會增加植株的損傷或死亡風險。在進行佛手瓜種植之前,必須要確定適宜的株行距[2]。在種植前要挖長寬各1 m,深度0.6 m的栽培坑,將挖出的土回填到土穴的1/3,每個土穴當中需要施入腐熟有機肥50 kg、複合肥10 kg,並與土壤混合均勻,上層覆蓋15~20 cm厚的表土,略加鎮壓,使穴內土面高於地面,並覆膜待栽。對於幼苗的保護,通常需要在3—4月進行,採用營養鉢育苗,主要做法是在播種環節,在體積偏大的花鉢當中裝入一定量營養土,平均每個花鉢對應一個瓜種。播種時,將種瓜水平擺放,上覆蓋一層營養土,發芽期注意保持溫度適宜,防止溫度過低,對佛手瓜苗造成傷害。晚霜之後要脫離花鉢帶土定植,並及時澆定根水。

2.3 肥水管理
佛手瓜對溫度較為敏感,需要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生存,所以其施肥環節也必須要注意保持溫度適宜。施肥時最好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如果使用新鮮的有機肥,會燒傷佛手瓜的幼苗,同時要搭配多次後期追肥和澆水,具體的時間安排以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3個時間段較為合適。佛手瓜育苗的灌溉工作主要是在佛手瓜定植後到緩苗期之前,應控制好澆水量,最好保持見幹見溼的狀態。生長期間,夏季溫度較高,所以要保持高頻率、高用量澆水,以確保土壤維持一定的溫度。佛手瓜的其他栽培措施主要包括對佛手瓜苗的保護,可在其周圍鋪設一定厚度的雜草,防止水分過度流失。

2.4 佛手瓜病蟲害防治
佛手瓜很少受到病蟲害威脅,但一旦出現灰黴病,對於佛手瓜的質量和產量都會造成一定影響,需要及時防治。具體的防治措施是在冬季將乾枯的殘枝落葉和藤蔓進行集中燒燬,消除病源。另外,佛手瓜也會受到一些枯萎病、根腐病、蔓枯病、白粉病以及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的威脅,主要的防治措施是進行水旱輪作、田園清潔,尤其要對佛手瓜種苗和苗床進行消毒處理。進行大田消毒時,每667 m2需要均勻噴灑50%的硫磺懸浮液,7 d後每667 m2用生石灰50 kg,具體時間可以選擇在6—8月的高溫高溼季節進行。針對蟲害,可以適量噴灑一些生物農藥,如阿維菌素、甲酸鹽、核型多角體病毒等進行防治。
2.5 佛手瓜採收和儲存
佛手瓜成熟後必須要及時收穫,收穫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其品質。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採收措施。一般溫度較低的偏寒地區要確保採收時的溫度不低於10 ℃,以免凍傷佛手瓜。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溫度以及佛手瓜的不同成熟時間合理採摘。三、總結
佛手瓜屬於短日照藤蔓型植物,因其具備較高的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被廣泛種植,尤其是種植在庭院當中,具備較好的觀賞性。雖然佛手瓜對生產環境和生產條件要求不高,但仍舊需要在實際的培育過程當中對播種溫度、種植密度、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收穫時間做好把控,以提升佛手瓜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效果。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大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筆者會根據情況來給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筆者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