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mo植物識別

無花果樹要怎麼養植才能結的果實多?


家裡一顆無花果,該怎麼養結的果多啊?



無花果根系發達,枝葉繁茂,對土壤的選擇並不嚴格,適應性較廣。但最適宜的土壤條件為土層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土質粘重,根系分佈淺,抗早能力下降,地下水位過高,排水不暢,會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樹勢弱,產量低。

無花果喜弱鹼性或中性土壤,最適合的上壤PH為7.2-7.5。屬於較耐鹽鹼的果樹,對鈣的需求量大,故在偏酸性土壤中會影響根系活力,必須增施石灰以改良土壤。

1 土壤要呈弱鹼性。

2 新枝長到四五片葉子的時候摘心,分枝也是五葉摘心,一個新枝留二個分枝就夠了,其餘全部抹掉。

3 結果後才開始追肥。

4 果實成熟前大水大肥。 果實生長髮育期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以增大果個,提高產量。

5無花果要疏果的,別捨不得,同時摘副梢,

6果子熟了的時候,而且每摘掉一個果子,與其相鄰的葉子也要摘掉,可以讓其他果子繼續長大長甜

澆水

   無花果不耐澇,較耐旱,日常澆水掌握「見幹見溼」原則(「見幹見溼」是花卉種植時的一個常用術語,意指澆水時一次澆透,然後等到土壤稍干時再澆第二次水,它的作用是防止澆水過多導致爛根和潮溼引起的病蟲害)。

   無花果在春秋季可適當多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夏季果膨大期一天應澆1至2次,乾旱季節要適當增加澆水次數。

●施肥

比例為鈣:氮:鉀:磷=1.43:1.00:0.90:0.30。氮、磷、鉀三要素的配比,幼樹以1.0:0.5:0.7為好;成年樹以1.00:0.75:1.00為宜。基肥,以有機肥為佳,一般在落葉後的休眠期施用,要求1kg產量施有機肥1.0—1.5kg。開條溝或環狀溝施於枝展的下方。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每年應追肥(土施或葉面噴施)5~6次。生長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果實成熟期間以磷、鉀肥為主,並補充鈣肥(土施、葉噴均可)。土壤追肥應結合澆水進行,開溝追肥、覆土澆水,不提倡地表撒施。無花果喜肥,重點施好三次肥:第一次為早春發枝肥,以氮肥為主;當開始發芽時,就往地撒一大把氮肥,馬上淋水把氮肥衝進土中,以後每一個月施一次氮肥,共施三次至開始結果。第二次為保果肥,時間在第一批果膨大期,氮、磷配合施為好;在樹主幹50cm處挖3~4個深30~40cm的穴施放。第三次為越冬肥,入冬前施,以鉀肥為主,用草木灰將基部覆蓋即可。

必須根據墒情及時補充水分。無花果主要的需水期是發芽期、新梢速長期和果實生長髮育期。灌水方法除傳統的溝灌、穴灌外,有條件的可進行滴灌和噴灌。無花果一次灌水不宜過多,尤其是果實成熟採收期,要避免土壤乾溼度變化過大,應始終保持穩定適宜的土壤溼度,以免導致裂果增多。另外,無花果抗旱力強,耐澇性弱,在梅雨季節要特別注意及時排水,雨後及時劃鋤鬆土。

●修剪、整形

在美東地區無花果的露地栽培粗放,成樹無須特別管理,枝葉生長旺盛可自然形成大樹冠,但結果晚而少,往往秋果未熟天氣已經轉涼,有產無收。所以要需及時摘心,不要使其繼續延伸,以利枝條下部結的果實早熟和二次果成熟,摘心的時間、數量及果實的留量均須適度,既要有利當年結果,還要有利來年樹的生長和結果。 摘心能抑制新梢生長,減少枝條長度,促進萌芽分枝,增加大枝或骨幹枝基部的分枝。因此新梢旺長時期摘心可促生二次枝,有利於擴大樹冠,幼樹多用。此外,為了促進當年新梢生長成熟充實,可在新梢緩慢生長期摘心,可促進花芽分化,有利於果實提早成熟,並能提高單果重。摘心時期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宜。並剪掉不結果的枝條,果子快成熟時及時擇除下部葉片,增加陽光和使營養集中供給無花果。無花果有新枝結果的特點,新枝條一鑽出地面就開始結果,長一個葉座一個果,直至頂端。所以,當年新枝一般都應保留,對不需要的枝條也應結果以後再剪除。對衰老枝五年更新一次為宜,時間在晚秋至早春發芽期間。冬季的枝條頂端有來年夏果的芽,注意儘量不要剪除,以免影響夏果的產量。抹芽是在生長季將側芽從枝條上去除。抹芽目的主要是減少養分消耗,防止萌發芽抽生的枝著生在不利部位而影響樹冠光照。抹芽時期宜早,可減少貯藏養分的消耗,樹勢中、弱的樹應儘量抹芽,以利貯藏養分集中供應留芽抽生壯枝。樹勢強的樹,發芽期稍遲,而且往往參差不齊,抹芽時期可適當推遲,待長一段時間後,去除過強的芽,選留生長一致、中偏強的芽生長。

無花果樹四季管理

春季

開春時要在在果樹四周撒石灰、和鎂等肥。

2月下旬至3月上旬芽萌動前施好基肥。先在每株無花果樹周圍灑一大把氮肥,然後淋水,增強葉芽的生長。在樹的周圍距主幹50cm處挖3~4個深30~40cm的穴,將腐熟的廄肥20kg和0.5提高果實的甜度和樹體的抗病性;同時,鈣還具有抑制新梢徒長的作用,有利於提高產量和單果重,因此必須增施鈣肥。每年2~4月,無花果樹常有草履蚧危害,影響萌芽和枝葉生長。可於2月初草履蚧若蟲開始上樹時,在主幹1m範圍內淺刨土壤5cm深,然後用辛硫磷1000倍液均勻噴灑地面,再用塑料薄膜覆蓋,殺死出土若蟲。也可用適量柴油塗抹主幹1周,寬約10cm,然後裹上薄膜,可阻斷草履蚧若蟲上樹危害。早春2~3月份氣溫回升,無花果樹體蒸騰失水量大,但地溫仍較低,根系尚未活動,不能及時吸收水分,致使枝條失水,出現抽條現象,春季經常往樹上噴水可減少抽條。

無花果萌芽力較強,為減少養分消耗,可在春季展葉2~3片時分2次進行疏梢,5年生樹每株留50~60條結果枝即可。

夏季

5月下旬至7月上旬,溫度適宜,光照充足,為無花果花芽分化和新梢生長的高峰期,應及時補充營養。一般在6月上旬、7月上旬進行兩次追肥,在距主幹50~80cm處,挖深15cm的環狀溝,施入200~250g磷酸二銨。此外,6月底7月初應疏除過密枝、細弱枝和徒長枝,以改善樹體的通風透光條件,緩和頂端優勢,減少養分消耗,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發育。

秋季

8月上旬,無花果開始結果時,為促進花芽分化,利於果實提早成熟且果大均勻,要對旺長新梢進行摘心。其次要合理追肥,防止施肥過量,造成肥害,氮、磷、鉀肥要適當配合,肥料濃度要小。一般生長季節每隔半月施1經浸泡發酵好的豆餅水、獸蹄角水或尿素稀釋液。秋季8月下旬可施1次氮磷鉀複合肥或過碗酸鈣、骨粉和草木灰等。7~8月份雨水多,要注意及時排除無花果樹周圍的積水。如土壤水分過多,會降低果實甜度或發生裂果,甚至整株死亡。7-9月花芽分化和果實成熟期需水量較多,7-10d澆水1次,但灌水不宜過多,以浸透根系層為度。無花果快成熟時,常散發甜味,引誘成群螞蟻上樹覓食,果實常被咬出孔洞,甚至掏空,喪失食用價值。為控制螞蟻的危害,可在樹幹上塗抹摻入少量辛硫磷的粘膠或柴油,阻止螞蟻上樹危害,或在果實快成熟時及時帶柄採摘。判斷果實成熟的標誌是:果皮顏色鮮豔,全面著色均勻,有光澤;果實肉質柔軟,果皮鬆弛,有細皺紋;果頸朝下,果實下垂。

冬季

無花果原產熱帶、亞熱帶,喜溫暖氣候,對寒冷低溫的抵抗力較弱。受寒流或低溫侵襲常發生凍害,樹皮皺縮,顏色變褐。為防凍害發生,11月落葉後,要增施有機肥,封凍前澆透水並培土,及時進行枝幹塗白。冬季寒流來臨前,用玉米秸稈綁成捆,在樹周圍豎立1圈,防風禦寒。

無花果幼樹生長期,如基肥不足則應追肥.方法是在離主根40釐米左右處,株施腐熟雜肥5公斤左右;盆栽的至少施入1公斤。成齡樹株施入腐熟農肥15公斤左右,盆栽的要施入2公斤左右,在落葉前後施入基肥,追肥宜在新梢旺長期及果實迅速膨大期為好。無花果是較耐肥的果樹,但應偏重施磷鉀肥,無花果生長勢甚強,生育期間需肥甚多。基肥有機質每分地約在1000~2000公斤。在定植之後,每年追肥氮磷鉀分為每分地1.5、1、1公斤左右。在第3年進入穩產期,每年追肥氮磷鉀分為每分地15、15、15公斤,切莫多施氮肥,否則枝葉生長過旺,而影響結果,每株所施用的氮肥量在250~450公克。因其較耐旱不耐澇,新梢生長及果實膨大期需水量較大,但長期受漬或積水重的環境,易造成落花、落果、落葉,甚至死亡,因此亦要注意做好排澇排水。盆栽的亦要注意排水,尤其是在大雨或暴雨之後及連雨季節,要注意遮雨或倒盆控水。 封凍前澆透水並培土,及時進行枝幹塗白。冬季寒流來臨前,用玉米秸稈綁成捆,在樹周圍豎立1圈,防風禦寒。一般情況下,氣溫低於-10℃時,新梢就可能遭受凍害,當達到-15℃至-17℃時,地面以上枝幹就可能被全部凍死。在北方不是隻覆土就可以的 必須包紮所有主幹才行;

無花果樹的抗凍能力與樹齡相關,1年至3年生幼樹的抗寒能力最弱,隨著樹齡增大,抗寒冷能力也逐步增強。就品種而言,青皮、寧選、谷川、布蘭瑞克、日本紫果等抗寒能力相對較強。

無花果不結果, 可以冬天時用鐵鍬在根的四周剷剷,應該會有幫助,無花果喜歡根部被修理。無花果是在當年生新梢上結果。這一結果習性和葡萄、柿子差不多,但它還有自己的特點:除秋末在新梢頂部的葉腋內分化花托原始體,第2年繼續分化並開花形成春果外,還能在新梢延長生長的同時,由基部向上依次形成花托開始結果,長成夏果和秋果,這是無花果早果豐産的基礎,所以無花果修剪時不宜短截。

為什麼無花果好長時間不彭大

無花果開始1個月不彭大,甚至幾個多月不動,要成熟的時候,就很快,突然膨大了,兩三天就熟了。

無花果落果原因

一、水

無花果葉面大、水分蒸發旺盛,尤其在新梢及果實迅速生長期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土壤過於乾旱,會影響植株發育、使得果肉變粗果實變小,品質變劣,甚至會使得果實在成熟前過早幹縮和脫落。

二、病蟲害

1.線蟲:線蟲寄生在無花果根部,危害根系的幼根組織,使其成結節狀,引起腐爛、腫大,根系縮小,進而導致植株矮小,葉片黃化,出現提早落果等症狀。

2.天牛:天牛危害,天牛現在皮層下縱橫串食,然後蛀入木質部,深大樹幹中心,受害植株樹體衰弱導致落葉落果,容易被風吹折,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植株死亡。

3.害蟎:成蟎和若蟎聚集葉背,吸取葉汁,使葉片失去綠色,變成黃白色,並引起落葉,果實被害後,果皮粗糙,因膨大困難而萎縮落果。

三、肥(缺素)

1.缺氮:缺氮,花序分化數會減少,前期果型尚正常,但果實橫涇變小,成熟期會提早且品質良好。但由於缺氮葉片中許多養分向果實轉移,葉片褪色明顯,結果枝上部果實落果嚴重。追肥後,枝條生長會恢復,但果實容易褐變並落果。

2.缺鉀:嚴重缺鉀,會出現葉燒現象、枝梢停止生長,常有瓢型果出現,缺鉀會導致根系生長不良,出現發黑、脫皮和腐爛現象,進而導致落果發生。

3.缺鎂:缺鎂首先在生長旺盛的葉片上出現萎黃症狀,而上、下部出現較少,隨著症狀加重,葉片除葉柄部位外均呈黃白化,出現褐色大型斑點,症狀加劇,根系生長受到抑制,出現提前落果。

4.缺鈣:無花果對鈣的需求很大,缺鈣時最上展開葉突然白化並出現褐色斑點,導致落葉,下部葉片生長正常,枝幹則成黑褐色並萎縮,嚴重時,根系伸長明顯受阻,容易腐敗並有特殊強烈的有機酸臭味,果實變黑提早脫落。

5.缺鐵:發生時,新梢伸長緩慢,新芽白化枯死。在生育前期發生,幼果全部白化脫落,如症狀出現在生育後期,前中期果仍能正常成熟。